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_本文原题: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竹 , 君子之所偏爱也
说起竹
岁寒三友中的“松、竹、梅”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文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中
皆有它的身影
与文化息息相关
但最能体现竹之特性的非 竹工艺莫属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今天小编带你一起
追随 嵩口竹编匠人方仁兴的脚步
走 进竹编世界
体验竹编人生
感受竹编精神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福建省因多竹而被誉为“竹子之乡” , 永泰地处福建东部 , 境内群山环抱 , 竹资源丰富 。 在过去 , 心灵手巧的农村人会利用竹来谋生 , 因此 , 当地人因地制宜用竹子编制出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 , 并由此产生一项专事竹编的职业——篾匠 。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63岁的方仁兴是嵩口镇月阙村人 , 和竹子打了51年交道 。 他说 , 他的竹编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 ,从幼学之年至花甲 , 五十一年的美好时光 , 都奉献给了竹编手艺 。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走进方师傅的手工作坊 ,
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 。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工坊中摆满了方师傅出品的竹编作品 , 看起来精致而且清新自然 。 地上是扎成捆的竹篾 , 方师傅坐在中间的矮凳上 , 虽然看上去饱经风霜 , 但眼睛明亮有神 。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方师傅告诉我们 , 农村家庭里常用到的各种簸箕、筲箕、竹篮、竹筐……几乎所有的竹编器具他都会编 。 如今 , 竹编农器具已逐渐地被替代甚至淘汰 , 现在更经常编制的是灯罩、花瓶、篓子等这类工艺品 。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我们到访的当天 , 方师傅正在编制一个中号的鱼篓 。第一步就是刨竹节、剖竹 , 用刀剖成薄薄的竹篾 。 方师傅说要做好一个竹制品最重要的就是蔑片的制作 。 篾片不仅需要粗细恰当 , 还要厚薄均匀 。 而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 , 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而成的 。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制作好篾条 , 接下来就要开始编制了 。 对于方仁兴来说 , 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要点他都早已熟能生巧 。 普通的竹子 , 在他粗糙的大手中仿佛有了灵性 , 各就其位 。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据了解 , 一件好的竹编制品需要经过选材、断料、剖竹、刮篾、掰篾、染色、拉丝、编织等诸多程序 , 而制作竹编的工具却依然沿用着传统的蔑刀、赶刀、刮刀、站桩、锯子、蔑针、扎扣、竹板等 。 竹编是需要匠人们具有非凡的耐心、毅力 , 其中的辛苦只有身为篾匠的竹编人自己知道 。 如方师傅手上的鱼篓 , 就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分页标题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经过几十年的沉淀 , 如今 , 方师傅已经成为嵩口小有名气的竹编师傅 , 周边乡村谁家要箩筐、簸箕都会来找他 。 而他的竹编工艺品也受到了许多外来游客的喜爱 。 如今像方师傅这样的传统手艺人越来越少了 , 为了保护传统手工艺 , 近年来 , 嵩口镇政府也下足了功夫 , 成立了双创中心 , 请来像方师傅这样的能工巧匠 , 定期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 。

微永泰|永泰这个老伯“守”艺51年 编出的东西大家都用过
本文插图
传统的竹编制品正在被现代化的工具所替代 ,
不过 , 总有一些情怀让我们留恋 ,
总有一些优势是现代化工具所不能替代的 。
我们希望像方师傅这样的
传统手艺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 ,
也希望老手艺人们的“匠心”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 。
采访人员:林丽霞
编辑:黄玲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