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作者云台陈广明
北镇满族自治县 , 现称北镇市 。 北镇市满族占北镇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 明天启二年(1622年) , 广宁为后金攻占 , 满洲人陆续由长白山、辉发沟、新宝等地迁来 。 1644年 , 清军入关 , 为补充广宁一带驻防“汗兵”之不足 , 又从长白山错草沟、松花江西蕃等地调来大量满洲人 。 他们定居广宁后 , 生息繁衍 , 遍布县内各地 。 明清战争之际 , 亦有汉军加入“旗人” 。 还有一种是汉民投入旗下的佃农 。 还有一种是清顺治、康熙以来 , 在东北各地“设边立路、扩建庄园” , 由关内拨来大批汉民在庄园种地 , 编入旗籍 。
历史上 , 凡满洲旗人和汉军旗人统称为“旗人” , 多年与汉族杂居 , 风俗、习惯、文化诸方面已逐渐同化 。 当清帝退位 , 民国建立后 , 居于北镇地方的旗人随着政局的变化而趋于减少 。 新中国成立后 , 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 , 满族人口有所增加 。 1983年 , 县政府按国家规定 , 通过追根溯源 , 凡父母中其一为满族者 , 子女的族系随父、随母任其自由选择 。 故此 , 满族的人口数目大增 。 多分布于正安、大市、汪家坟、鲍家、广宁、富屯、五粮、高力板、曹屯、罗罗堡、常兴店、闾阳、廖屯、大屯、赵屯等15个乡(镇) 。
清朝定鼎中原后 , 北镇地方称为广宁县 。 当时 , 旗人、民人之间社会地位有明显差别 , 不但不准通婚 , 在房屋、财产的买卖上也有严格的限制 。 故有“旗民不交产、满汉不通婚”的说法 。 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末 。 清代 , 曾视东北为龙兴宝地 。 为保持这一神圣之地的威严 , 置边墙插柳条为界 , 不准汉、蒙民族任意狩猎和放牧 , 这种设置称为“柳条边” 。 界限以北称“边外” 。 “柳条边”由义县进入县境的大市一带再向黑山县的白厂门延伸 。 边上由朝廷指派专人长期防守 , 至今这里仍有“边里”与“边外”之称 。
满族信仰萨满教.也就是巫者跳神 。 认为巫医是沟通人和神的媒介.跳神可消灾弭祸 。 满族有祭天、祭神、祭祖之风 。 清代祭神之风盛行:康熙时 , 封北镇医巫闾山为医巫闾山神 。 由康熙至道光时期 , 皇帝都多次去盛京钱塘江祀福、昭二陵 。 每往返至广宁时 , 都要到闾山的山神庙——北镇庙举行盛大祭祀活动 。
满族过春节 , 族长将祖先影像挂出 , 族人不约而集 , 按长幼辈份依次叩拜祖先 , 再由德高望重的族长讲述族史和家史 。 中华民国成立后 , 取消了旗人与民人不准通婚的禁令 。 因此 , 满族人的姓氏完全与汉姓趋于一致了 。 满族人的婚丧、礼节、饮食、服饰具有本族的特点 。 经长期同化 , 已无多差异 , 仅有少许习俗稍有保留 。 如满族人不吃狗肉 , 不戴狗皮帽子 , 不铺狗皮褥子 。
北镇满族正蓝旗陈氏 , 自始祖陈茂发展延续至今已二十一代 , 在近五百年内 , 可见十版不同时期、不同记述方式的家谱 。 今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示家族历史事件 , 还原事件的发展过程来重现最新陈氏家谱内容 , 是家族发展的重要历史依据和档案材料 。 也叫“年表”或“年谱” 。
我国古代的许多史书如:《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资治通监长编》(数代编年史书)各朝“实景” , 历史人物“年谱”及近现代外交上使用的“备忘录”等之 , 均属于大事记一类的历史资料 。 本次家谱续的是以家族大事记和家族为主线、主要记载家族突出事迹和族人大型活动 。
族谱中设《大事记》既是将家族所产生的有重大意义、重要影响和历史价值的时间 , 撰写成条目 , 按时序排列 , 简明扼要记载于家谱之中 ,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始 , 中国掀起了修谱热潮 , 以编纂出《孔氏家谱》《世界叶氏总谱》《中华邱世大统宗谱》等一批具有族史族情特色、地区特色和体例特色的名谱佳作 。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本文插图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本文插图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本文插图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本文插图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本文插图

满族文化网|北镇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本文插图
满族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