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四九城|天儿热了、该搭天棚了,说说老北京的棚


_本文原题:天儿热了、该搭天棚了 , 说说老北京的棚
随着老爷儿逐渐发威 , 眼瞅着天儿是越来越热 , 中华大地已经进入炎炎夏日 。 北京的夏天颇为难熬 , 有时暴晒、有时“桑拿” , 如今的人们有空调、电扇等现代设备 , 然而对于过去来说 , 没电 , 也就不可能有电器 。 那么老北京人是如何纳凉避暑的呢?过去人住的都是平房 , 最讲究的当然是四合院 , 除了在房前屋后种树乘凉之外 , 在院子里搭棚也是一项很流行的避暑设施 。 老年间形成一句话 , 如今的人们也老提 , 叫“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 用以形容富庶之家 。 其实这句话最初并非褒义 , 而是讽刺某些人的 , 这个话题咱之前说过(一会儿把链接放到文章下面) , 所以就不重复了 , 今儿咱聊聊老北京的棚和棚铺 。

老北京四九城|天儿热了、该搭天棚了,说说老北京的棚
本文插图
明朝初期 , 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 废大都而建新城 , 由于工程浩大、所以投入的物力和人力就多 , 那时的北京 , 遍地都是工地 。 有些建筑材料怕雨 , 但正规的库房又不够用 。 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 , 人们用木料、棚帐搭建临时库房 。 老北京的棚和棚行儿 , 就是那个时候兴起的 。 老北京流行的棚 , 也叫席棚 , 因为主要材料是芦席 。 在棚行儿兴起之前 , 就有一种由来已久的行业叫席箔业 , 是生产芦席的 。 所谓芦席 , 是用芦苇压成篾子后 , 以手工编成的大席 , 原本多用于土炕上的铺垫 。 北京多芦席而少竹席 , 是因为北京不产竹子但盛产芦苇 , 早年的北京并不缺地表水 , 起码儿不缺水洼子 , 不信您翻看一下北京的老地名儿 , 叫苇子坑的就不止一处 。 后来棚行兴起 , 芦席便成了搭棚的主要材料 。 当然 , 军队为了兵卒扎营方便 , 以及衙门街头办事搭建临时办公场所 , 还出现了与席棚并称的布棚业 , 只是随着后来棚行的发展以及席棚的流行 , 二者合二为一了 , 棚行工人也就不再区分席棚与布棚的工种 。 布棚多为官用、咱不讨论了 , 单说民间常用的席棚 。 席棚分为临时与长期两种 。

老北京四九城|天儿热了、该搭天棚了,说说老北京的棚
本文插图
临时棚又包括喜棚、丧棚 。 所谓喜棚 , 就是家里办喜事时临时搭建的席棚 , 主要是婚嫁时用 , 当然也包括为老人过生日的寿棚 , 给小孩儿办洗三、过百岁儿、办满月也都算 , 此类喜庆的事儿叫红事 , 所以喜棚也叫红棚;过去人们办事一般都是在家里搭棚宴请宾客 , 谓之喝喜酒 , 所以又叫酒棚 。 一般人家搭喜棚 , 无非是为来宾挡风遮阳避雨而已 , 也没太多讲究;然而有钱人家的讲究就多了 , 喜棚的搭建不亚于一所建筑 , 不但上有天井、外露栏杆 , 还要用芦苇编出花瓦子缝在棚壁上 , 远看如花墙一般 , 此外还要有角儿云、玻璃窗 , 玻璃窗上根据喜事的内容贴上图案 , 比如结婚贴双喜字、过生日贴五福捧寿等 , 未安玻璃窗的棚壁挂上花鸟鱼虫或风景等各式精美的挂屏来装饰 , 连棚柱子上都要系上红布条增加喜庆味道 。 最讲究的红棚甚至有两三层阁楼式的 , 搭建于大型四合院的建筑之上 , 有楼梯可上 , 休息棚、酒棚、戏棚并不独立 , 而是形成环楼 , 有走廊相通 , 而且装饰精美、雕梁画栋 , 几乎与宫殿无异 , 多用于富贵之家举办盛大庆典之用 。

老北京四九城|天儿热了、该搭天棚了,说说老北京的棚
本文插图
丧棚当然就是为逝者举办仪式之用 , 送死者叫做办白事 , 所以丧棚也叫白棚 。 您别看是办白事用的 , 但比喜棚还要讲究得多 , 这其中就包括来宾吃饭用的酒席棚、停灵之用的灵棚 , 亲友祭拜用的祭棚、家门口要搭过街棚、棚前还要扎牌楼、出殡的时候还要搭路祭棚 。 白棚的规模和级别当然要视主人的地位财力而定 , 但有一条儿您记住了:喜棚是平顶 , 丧棚必须是起脊大棚 。 讲究的要搭建“一殿两卷”的起脊大棚 , 棚脊上还要想宫殿一样安脊兽(不过最多只能安八个) , 内部搭月台、经台(诵经之用) , 甚至钟、鼓楼 , 各种“装饰”和白事应有之物极多 , 一时难以尽述 。分页标题

老北京四九城|天儿热了、该搭天棚了,说说老北京的棚
本文插图
长期席棚就是指夏天搭建的凉棚 。 旧时 , 端午节一过 , 天气转热 , 凡衙门机关、银号商行、以及富有人家的院落 , 皆要搭建凉棚 。 一般夏天搭建 , 入了秋才拆 , 每年总要用上两三个月 , 所以算长期(另外 , 开粥厂的粥棚、茶摊儿的茶棚、寺庙办法会的经棚、以及溜冰场的冰棚等也不是用一两天 , 所以也算长期) 。 为了通风 , 所以凉棚要高于居所建筑 , 因此老北京人也叫它天棚 。 相声《夸住宅》的贯口里就有一句:高搭天棚三丈六 。 老北京的常住户和买卖家儿 , 到夏天一般都要搭凉棚 , 不过根据院子的规模和主人的财力 , 凉棚也分普通型和豪华型两种 。 独门独院居住的 , 会把整个院子都遮上 , 叫“可院儿大棚” , 但棚顶的芦席是活的 , 可以根据日照情况进行拉卷 , 使空气流通;东西两面备有席子和竹竿儿制成的斜坡 , 叫挂檐儿 , 用以遮挡早晨的日照和傍晚的西晒 , 挂檐儿也是活动的 , 同样可拉卷;棚顶有柁 , 柁在前方出头儿 , 叫柁光 , 横面涂红漆 , 写上吉祥话 , 一般人家无非吉星高照、富贵吉祥之类 , 商铺则多把字号写上 。 按说这里凉棚已经不错了 , 但与官邸、王府等大宅门儿比起来 , 就算普通的了 。 高档的凉棚四周都有挂檐 , 凡是能看见的柁或柱 , 一律涂红漆 , 甚至连扎绳都要用红色的 , 席棚业的行话叫“红股”;为了显示家中有楼 , 还要在东南、西北两角的放上安装席箔制成的屏门 , 门上涂绿漆 , 中间是红色的四个斗方儿 , 通常写斋庄中正(与正式大门一样);棚沿儿做成方棱或圆棱以为装饰 , 与宅府完美结合 , 显得整齐美观 。

老北京四九城|天儿热了、该搭天棚了,说说老北京的棚
本文插图
如今很多人搬进了楼房 , 城区依然住着平房、但独门独院的大宅已经很少 , 所以棚行自然“萎缩”了 。 但在过去 , 这个行业之发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 据记载 , 清末民初 , 北京城里大小的棚铺多达200余家 , 比较有名儿的大棚铺像西单刘记、六部口的陈记、东绒线的张记等等;另外 , 北京的大席胡同、小席胡同是当年的“棚铺聚集地” , 胡同里布满了编制芦席的作坊和棚铺(胡同之名正是因此而得) 。 这些棚铺出人 , 出材料 , 上门服务 , 一般的家庭都是租用 。 当然了 , 如果您家有钱、又有地方存 , 想常备搭棚的材料他们也出售 。 行业的发达必然促使技术的进步 , 北京的棚匠搭棚的技术无与伦比 , 不仅快、而且坚固、美观 。 主要材料是杉槁、大绳、竹竿儿、木板、芦席以及一些辅料 。 先用排子车把材料运到主顾家里 , 然后开始施工:杉槁作为主柱 , 最绝的是不用刨坑埋于地下 , 而是全都浮在地面 , 只做一些三角形支架斜撑、用一尺长的标棍绑紧 , 架子就变得十分牢固 。

老北京四九城|天儿热了、该搭天棚了,说说老北京的棚
本文插图
这种天棚虽高达数丈、宽可十余丈 , 但无不平地而起 , 且中间绝无一柱 , 哪怕刮再大的风 , 都不会散架 , 有时候风太大了 , 能把棚整个儿端起来放倒 , 但架子还是完整的 , 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 。 顶部上席时 , 棚匠们怕一时失手往下掉东西砸到人 , 所以都要喊号子:咿、呦、嘿、升高咧……二哥哥、大小姐回避咧……尤其搭喜棚时喊得更欢 , 方便左右都听得见 , 倒仿佛成了谁家搭棚办事的信号儿 。 由于久练久熟 , 棚匠们上高儿连梯子都不用 , 动作敏捷、上下自如 , 真如灵猴一般 。 据说当年有棚铺去宫里搭棚 , 慈禧看见了 , 将工人们戏称为“钻天猴” , 棚铺老板赶紧跪倒谢恩 , 因为猴子的猴与王侯将相的侯同音 , 从此棚匠们还有了“爵位” 。 这就是老北京关于棚与棚铺的一些轶事 , 只是不知道如今这个自带“钻天侯”爵位的行业还是否存在 。分页标题
“天棚鱼缸石榴树 , 先生肥狗胖丫头”是褒义还是贬义?
【老北京四九城|天儿热了、该搭天棚了,说说老北京的棚】注:封面及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