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唐代贫富“消费观”的差异:盛世的苦难背面,繁华背后的时代暗流

引言:
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中 。经历过南北朝后 , 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的逐步融合 , 为唐代商品经济的扩张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基础以及市场基础 。唐代除了主体的“农耕经济”之外 , “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渐渐开放 , 社会生产者善于“消费、购物” , 丰富生活 , 商品经济开始大量出现 。但商品市场多姿多彩的唐代 , 却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过上新时代的“新消费模式” , 因为唐代仍是封建时代 , 社会阶级观念依旧根深蒂固 , 不同的社会地位、能力 , 造成唐代人民在“消费水平”上的巨大差异 , 这种差异 , 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贫富差距” , 也说明了封建时代下 , 开放的经济仍不能避免阶级的分化 。一、唐代不同阶层“消费”观念的不同
1、统治者贵族自上而下的铺张奢靡
在唐初 , 李渊是极度倡导节俭的 , 而李唐也因为高祖这个良好的开端 , 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节俭观念 。李渊在位时 , 即便是大型节日都不会轻易外出巡游 , 而是在皇宫内摆上宴席即可 。到了唐太宗 , 其在位励精图治 , 大力发展商业和国内经济 , 可以说唐代统治者和贵族阶级的“消费观念”因此转变 , 变得向往“奢靡” 。所谓节俭 , 是一种“调控性”的生活水平概括 , 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养成这样约束的习惯 , 因此在贞观之治后 , 唐朝的上流社会 , 开始走向“高消费” 。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描绘过“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的民间景象 , 但实际上 , 此诗的上半部分 , 却是描写唐早期的“奢靡之风”的出现:“中堂舞神仙 , 烟雾散玉质 。暖客貂鼠裘 , 悲管逐清瑟” 。由“舞神仙”之事便可见 , 唐代一般的贵族都已经享受这样的生活了 , 那么高层的自然更是令人咂舌 。

阶级|唐代贫富“消费观”的差异:盛世的苦难背面,繁华背后的时代暗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玄宗时期 , 开元盛世的成功让唐玄宗乐于“以奢取乐” , 在他大力支持的“奢侈”风范上 , 朝廷勋贵纷纷达到了以往不敢想象的“繁华”之境 , 如当时的宠臣“杨国忠” , 光是迎春时期 , 他的族人春游便震动长安:“杨国忠子弟恃后族之贵 , 极于奢侈 , 每春游之际 , 以大车结彩帛为楼......长安豪民、贵族皆效之” 。所以当时的“奢靡之风” , 完全是由上阶层传递而来的 , 那么这种根本性的改变 , 基于统治者的促进下 , 大大激活了“贵族豪民”们的消费欲望 。加上发达的商品交汇 , 社会物资充足的情况下 , 他们更愿意高消费 , 以此融入高级的圈子 。
2、百姓仍节衣俭食 , 仅必要性消费
自古以来 , 农耕社会的百姓大多数是“自给自足” , 鲜有与外界产生贸易 。但唐代的商品经济发达 , 商业高度集中 , 唐代基层百姓也因为多种多样 , 方便实用的商品打开了落后的观念 , 开始学着消费 。但即便如此 , 他们的“消费观念”依旧谨慎无比 , 或说是倡导节俭 , 或说是迫于收入的微薄而拮据得无奈 。
例如在吃方面 , 比起贵族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 , 当时的百姓连最基本的商品食物都不舍得购买 , 杜甫的诗里 , 就曾多次描写到他在民间所看到的“捡野果”的景象 , 而唐代诗人张籍也曾写道过:“呼儿登山收橡实” , 这反映了唐代百姓家庭的消费观念是处在一个“能省就省”的维度 , 而不是花钱让孩子去买商品享用 。吃上面要节省 , 衣物上也是如此 , 唐代商品经济发达 , “女子”出嫁往往以购买“华装”为荣 , 但百姓们需要买并不代表他们买得多 , 买得贵 , 白居易曾描述为:“荆钗不直钱 , 衣上无真珠” , 虽说白居易以“贵族”的出嫁华服为标准 , 但是“荆钗”和“素衣” , 也表现了百姓在拮据或者平凡的生活中 , 保持的“理性消费” 。

阶级|唐代贫富“消费观”的差异:盛世的苦难背面,繁华背后的时代暗流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这些 , 其实都属于“必要消费”的范畴 , 也就是“生活消费” 。百姓的消费没有产生质的变化 , 即便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流之下 , 消费依旧需要小心翼翼 。但不可否认的 , 百姓阶层的开始在市场消费 , 才是拉动唐朝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 。
3、阶级消费观念差距的贫富本质
消费观念的大有不同 , 很大程度来自于阶层不同地位和环境的迥异 , 唐代的商品经济社会实则是畸形的 , 因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虽说统治者承认商业 , 但是“四民”之分 , 注定了底层人民难以轻易获得财富 , 甚至被剥削 , 而统治者和士大夫阶级就有着一定的手段获得海量的社会资源 , 他们可以大量消费 , 甚至“超前消费” 。
晚唐白居易的诗文大多数是反映这种现象的作品 , 如同一天空下 , 有“南巷有贵人 , 高盖驷马车”这样高端典雅的富人景象 , 可随即画风一转 , 又看到了“北里有寒士 , 瓮牖绳为枢”这样的凄凉画面 。不仅是大地区之间的差别 , 这种贫富差距的现象还出现在民间 , 而真正经商得道的“商人” , 早已摆脱四民之末的束缚 , 他们会通过运作让自己提高地位 , 这就是唐代著名的“豪民”所称之根本 。
而真正的小商人 , 其实与拮据的百姓仍旧一样 , 但真正“贫穷”过的士大夫阶级 , 他们未来的生活也会十分节俭 , 这就是消费观念的影响 。如韩愈 , 他在考取进士为官后 , 家里仍有“冬暖儿号寒 , 丰年而妻啼饥”的情况 , 这和韩愈的出身有着极大的关系 , 他为仕官家族 , 但前半生却是“不比凡人” , 穷苦和艰难笼罩了他 , 而韩愈也都已经是一大批穷苦人中的“幸运儿” , 因此可见唐代基本的社会特征是极度分化的 。

阶级|唐代贫富“消费观”的差异:盛世的苦难背面,繁华背后的时代暗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唐代贵族的“消费”特色的转变
1、开始出现质的变化 , 走向精神消费
精神消费可以说是“娱乐” , 例如到了北宋南宋时期才全民普遍的“勾栏瓦舍”艺人文化 , 在唐代往往只能是贵族的“专属品” 。这一时代的物产丰盈 , 社会生产力大发展 , 贵族阶级会通过手段“不劳而获” , 从而释放了自己在生产中的环节 , 这种“供养”性质的社会财富结构 , 让贵族开始了“精神上的享受” 。
魏晋时代以降的“徘优” , 在这个时候变成了贵族的“专属市人” , 唯一不同的是 , 因为“市人”不附庸于任何一个家族 , 他们能够用“金钱”被聘请 , 如此一来 , “富人”阶级开始扩散这种“文艺商品” , 贵族不再需要培养艺人 , 就可以用消费的方式来享受这种艺术服务 , 渐渐地在上层阶级成为风靡 。唐代的富人很多 , 但并不代表社会的人均财富就高 , 不平等的社会直接推动了上层阶级的“精神消费”的意识养成 , 艺术不再属于帝王和高级士大夫家族 , 凡是有钱者 , 都可以享受 。

阶级|唐代贫富“消费观”的差异:盛世的苦难背面,繁华背后的时代暗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开始消费“高附加值”商品
唐代的文学字画发展到一个巅峰 , 除却了李杜之高峰外 , 实则唐代也有诸多著名且热门的作品流动在市场 , 就如唐德宗时期 , 他所引领的“消费”取向就发生了变化:“长安风俗 , 自贞元侈于游宴 , 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 , 或侈于博奕 , 或侈于卜祝” 。所谓“书法、图画、博弈等等 , 往往都是实用价值极低 , 但是“附加值”极高的奢侈商品和消费方式 。
这在一定程度上 , 促进了唐代文化的盛放 , 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品流入社会 , 有助于后来的传承 。不过这种消费风向的转变 , 也注定了财富仅在高端圈子中流动 , 等同筑起了受众的壁垒 。而越来越多的士大夫阶级、富人阶级以一些“文笔字画”作为礼品互相赠送 , 令文化艺术品在唐代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 成为了“精神通货” 。分页标题

阶级|唐代贫富“消费观”的差异:盛世的苦难背面,繁华背后的时代暗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巨大消费观念和差距带来的影响
1、巨额的财富需求持续加大阶级分化
唐代的富人阶级 , 他们大多数的财富并不是来自于“务农生产” , 而是属于经商得来 , 但经商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和农民和小商人产生交易 , 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剥削 , 随着这个阶级人数的逐渐扩大 , 剥削情况更加严重 。
上流社会趋向于奢华 , 但他们却不参与生产 , 这样的反差就让他们将重担转移给了社会下层人民 , 如此一来 , 劳动输出的不对等 , 财富获得的不对等 , 持续分化了唐代社会阶级 , 不仅是极端的“贫富”之分 , 而是多层次的分别 。如杜甫一生 , 他就从未“暖衣饱肚” , 他希冀“广厦千万间 , 寒士俱欢颜” , 但是极端的社会却难以达到他的希望 , 物质差距极大的唐代社会 , 并没有改变寒门士族、凡人百姓苦难的命运本质 。
2、统治者自毁长城却不自知
经过安史之乱后 , 唐朝实力开始衰退 , 但这种衰退很大程度是“军事”的衰退 , 对于贵族和统治者的生活水平而言 , 是依旧保持着高水准 。唐玄宗时期的“奢靡之风”继续继承下去 , 唐德宗的奢靡 , 到最后唐哀帝都仍喜好挥霍 , 都是唐代统治者因为“消费观念”的变化而进行着 。
唐太宗时期强调的“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成为了被遗忘的祖训 , 唐后期的权臣频起 , 势力割据 , 很大程度就是来自于浮华对李唐君主造成的腐蚀 , 他们不再复唐太宗、唐玄宗之才能 , 最后被扼杀在纸醉金迷的生活里 。
【阶级|唐代贫富“消费观”的差异:盛世的苦难背面,繁华背后的时代暗流】
阶级|唐代贫富“消费观”的差异:盛世的苦难背面,繁华背后的时代暗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唐末农民起义的根源所在
唐末社会的矛盾极重 , 农民起义频起 , 自王仙芝起 , 起义火焰燎原不断 , 而黄巢更是一度打入长安 ,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 , 就是长期以往积压的“贫富矛盾”、“社会分化” , 即便几次被击败 , 起义军仍以源源不断的补充方式 , 屡次复生 。
巨大的社会怨念和压抑直接爆发出了大型的造反活动 , 破坏了唐朝的秩序和生产力 , 虽然后来镇压而下 , 但统治者的奢靡之风不曾改变 , 最终也让大唐在农民起义不久后崩溃于历史长河中 。结语:
唐代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 , 但是也仍然没有摆脱封建社会带来的不对等 , 最后这种繁华和进步 , 背后依旧是隐藏着不安的暗流 , 以至于当时威震四海的大唐 , 也陨落在这场“浮华”的大世里 。
参考文献:《唐国史补》《新唐书》《全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