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_本文原题: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 作者简介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 张芸欣 , 青年作家 , 著有《月光漫过珍珠夏》《天亮之后 , 就会很美》《这世间所有纸短情长》《未见萤火虫》《云朵上的歌》等书 。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我十八岁之前 , 一直生活在福建沿海的一座叫邵武的小县城里 。
我是地质部门职工的小孩 , 住的是单位的家属大院 。
在我们家属大院 , 一模一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 我妈每天上班前就拿着饭盒去食堂蒸饭 , 然后走五分钟路去上班 , 中午下了班去食堂拿饭打菜 , 后来有了液化气才开始在家煮饭 , 晚上洗脸、泡脚、看电视剧 。
那时候 , 每天一到天黑我们家楼下的路灯底下 , 就会聚集一帮人打“八十分” , 有人打几把就回家煮饭 , 马上有人顶替上来 , 不打的人也喜欢站在旁边看 。
对于在小县城长大的孩子来说 , 很少有人将来想留在这里 , 这里太小了 , 小到给不了任何有能力的人施展的机会 。
对于这个残酷的社会现象 , 我一度非常恐慌 。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因为当年 , 我是一个长得不好看、成绩很差也没有任何特长的小孩 。
更糟糕的是 , 我们大院里和我同届的小孩成绩普遍都很好 , 相较之下我的愚钝更为突出 。 那时候我妈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是有人家诗颖一半的成绩 , 我就开心死了 。 ”
诗颖就是那个所有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小孩 。
诗颖从小学开始就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 成绩优秀 , 长得可爱、甜美 , 就连性格都温柔可人 。
我们读同一所小学 , 后来读同一所初中 , 她妈妈和我妈妈是特别好的朋友 , 她爸爸和我爸爸都被一起调派到上海工作 。 从小建立的友谊让我对她实在嫉妒不起来 。
小时候 , 闲来没事我就喜欢去她家玩儿 , 吃完饭乐颠颠地跑过去 。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欢装两扇门——一扇镂空的铁门和一扇实心木门 , 为了方便 , 经常开着木门 , 所以我时常走到她家门口 , 听她和她妈妈在客厅边吃饭边聊天 。
她们会聊学校里的事情 , 例如老师今天又发脾气了、谁又考了第一之类的小八卦 。 让我吃惊的是 , 她还会讲哪个同学喜欢哪个同学 , 哪个同学和哪个同学好上了 。
这些对于我来说是极为隐秘的事情 , 我是绝对不会与我爸妈讨论的 。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所以我喜欢偷听她们聊天 , 像是在看另一种生活状态 。
我从小就是那种心性很奇怪的小孩 , 或许是因为父母离婚的关系 , 我的心里像是有着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黑洞 , 我渴望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这个黑洞填满 。
初中的时候诗颖在我的隔壁班 , 我们还经常约在一起玩儿 , 她特别喜欢看日本漫画 , 《天是红河岸》《不可思议的游戏》这些漫画全是她推荐给我的 , 她会把她买的漫画书偷偷塞在一个箱子里 , 藏在房间的隐秘位置 。
那时候 , 我开始喜欢骑车到学校附近的书店去看“免费”的杂志和书 , 一看就停不下来 。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好像就是在那时候 , 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看书以及写小说 。 我开始尝试给杂志社投稿 , 只不过所有投出去的稿子都石沉大海 , 杳无音信 。
由于我成绩太差 , 中考后去了离家非常远的一所普通高中读书 。分页标题
失去了相同的学习环境 , 就失去了共同的话题 , 我和诗颖的关系渐渐没有以前那样好 , 一是见不到面 , 二是就算偶尔见到 , 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
清楚地记得高二的某天 , 我在公交车上与她偶遇 , 许久不见面 , 我们彼此都很尴尬 , 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友情疏离的惆怅 。
我从高中开始积极参与学校所有的社团和活动 , 从广播站到文学社 , 但我一个社团也没考上 , 不过 , 因为报考社团我认识了我高中时期的一个好朋友——婷婷 。
我们相逢在学校广播站 , 她考上了我没考上 , 我站在榕树下郁郁寡欢 , 她买了两根雪糕 , 给我一根 , 那时候没有“和路雪”“八喜”这种高级的雪糕 , 只有我们县里自己生产的巧克力脆皮 , 便宜却亲切 。
吃完雪糕 , 我拉着她去操场上跑了两圈 , 累得大汗淋漓 。 躺在塑胶跑道上 , 我问她:“我是不是挺差劲的?”
她笑着说:“偷偷告诉你吧 , 我初中复读了一年还是没考上一中 , 是调剂来四中的 。 不过我也不遗憾 , 至少我很努力地又读了一年 。 ”
她的话让我豁然开朗 , 接受自己不优秀的事实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 但是也特别勇敢 。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婷婷和我一个班 , 她是学画画的艺术生 , 我们整个班里百分之八十是艺术生 , 我属于剩下的那百分之二十 。
我乐于在那些学艺术的同学身上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 。
学艺术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的腔调、难掩的小骄傲和独特的气质 , 他们不爱学习 , 但喜欢音乐 , 他们写歌词、画画、跳舞 , 敢和老师吵架 , 敢和年级主任对着干 , 他们是大家眼中的不良少年 , 可是我觉得他们活得挺潇洒的 。
我依旧上课认真听讲 , 但是依旧考得出奇的差 。
上了高中的数学后 , 我不得不承认世上有种东西叫天赋 , 你不具备的话 , 就算读死了也没用 , 老师上课讲几何 , 我回去想了半个月 , 也不能理解为什么立方体的虚线是那样画的 。
我老老实实地认识到学习这条路不适合我 , 我没有那个智商 , 更没有那个天赋 。
好在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兴趣 , 唯一的兴趣就是写点小说 。 闲来没事我就写小说 , 用活页纸、用作业纸 , 写了很多稚嫩青涩的小故事 。 我依然坚持不懈地给杂志社投稿 , 尽管多数石沉大海 , 不知道投了多少次 。 终于 , 在我不抱期望的某一天 , 突然接到了某家杂志社打来的电话 , 通知我稿子被采用了 。
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 , 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 在我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成铅字发表在杂志上的时候 , 才确定这是真的 。
我没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 只是拿着杂志跑回家给我妈汇报 , 我妈一把把我搂在怀里 , 笑得眼睛都弯起来了 , 她说:“你太棒了!”
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听到我妈说我太棒了 ,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和满足 。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第一次发表文章之后 , 我陆陆续续发表了很多文章 , 不仅仅是杂志 , 还有报纸 。 我妈的同事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我的名字 , 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了 。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的小县城 , 发表文章还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儿 , 读书好的人有好多 , 可是能发表文章的小孩却没几个 。
班主任也知道了我小说发表的事情 , 他找到我 , 让我承包了班级所有和文字有关的比赛 , 特别神奇的是我在很多比赛中频频拿第一 , 无法想象成绩差到倒数的我 , 竟然有机会在周一的晨会上 , 代表年级念我写的环保主题的稿子 。
念完之后我在学校里变成了名人 , 在我所在的普通高中 , 优秀的学生没有一中那么多 , 出了一个会写小说还能上杂志的学生是件稀罕事儿 。分页标题
文学社的老师特意找到我 , 邀请我进文学社做社长;广播站的站长也特意邀请我 , 去广播站负责稿件审核 。 或许是经历了很多的失败 , 我更加明白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有多不容易 , 我谢绝了老师的邀请 , 继续开开心心地写我的小说 。
那时候 , 由于学校离家很远 , 我中午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婷婷家的老宅子里 , 那是一栋木制的两层小楼 , 很大也很破 , 还带一个种菜的小院子 。 中午我们吃完饭就坐在阳台上 , 她画画 , 我写东西 , 下面是窄窄的马路 , 马路两旁有很多的店家在卖东西 , 喧闹的声音混合在水彩的油墨里 , 闻起来都带着阳光的美好 。
她姐姐会把切好的水果端给我吃 , 我们在一起讨论未来要去哪里读书 , 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 我们憧憬着所有的一切 。
那时候 , 我们没有想过我们会有告别的一天 , 好像高中的生活永远都不会过完 , 那些慵懒惬意的时光永远不会结束 , 我们会一直在一起 , 一直是少女 。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当然那都是我们少女时期对青春最天真的想象 。
高三那年 , 作为艺术生 , 婷婷为艺考去福州参加培训 , 我在老师的推荐下 , 参加了西安举办的一次作文比赛 。 初赛的人很多 , 没想到我入选了 。
决赛要在西安举办 , 还有为期一周的夏令营 , 拿到入选通知书后 , 我立刻跑到班主任的办公室 , 要请假去西安 。 班主任皱着眉头说:“你现在是高三啊!”
我看着她说:“我一定要请假!”
班主任看我态度坚决 , 便问我:“那你妈同意吗?”
我说:“她同意 。 ”
其实 , 那时候我还没有问过我妈同意不同意 , 我心里只有一个声音 , 就是我一定要去 ,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不去我一定会后悔 。
最后我如愿踏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 第一次一个人坐了近三十个小时的火车 , 去一座陌生的城市 。
那趟旅程是我记忆里非常重要的一次旅程 , 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喜欢写作的朋友 , 我们每天聚在一起 。 听他们讨论文学、讨论读书 , 讲得口沫横飞 , 我才知道我目前所看到的、所学到的知识 , 不过是别人的九牛一毛 , 他们的才学比我不知道强了多少 。 如果我在那座小县城算是一颗小小的星星 , 那么在他们面前 , 我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沙砾 。
本来内心还有一点点骄傲的我 , 在那趟旅程后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
从西安回来之后 , 我开始投入到紧张的高三生活 , 我依然写文章 , 可是心态完全不同了 , 变得更加谦逊和认真 。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高考后我上了一所大专 ,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这个成绩实在太差了 , 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 , 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 婷婷因一分之差没考上她心仪的大学 , 她不接受调剂 , 干脆直接参加工作 , 诗颖毫无悬念地考上了复旦大学 。
陪伴我走过青春的一些朋友 , 都要陆续离开这座我们生活了十八年的小县城 , 去往外面的城市 , 我们在学校的榕树下告别 , 喝得烂醉 , 倒在操场上看星空 , 聊我们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 。
后来我还是一直写小说 , 十几年过去了 , 我出版了十本书 。 对于文字 , 依然如同第一次发表文章一样充满喜悦和敬畏 。
后来我常常想起我们当初的誓言 , 想起我们在鸽子飞过的蓝天下说要永远在一起 , 可是一眨眼我们已经好久不见 。
可是那些鲜活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陪伴我走过挫折的青春和阴暗的童年 , 陪伴我守候梦想和坚持努力的岁月 , 却永远地镌刻在我的心上 。
它教会了我在未来的岁月 , 如何与喜欢闹别扭的自己握手言和 。
如果可以 , 请让青春永恒 , 让相遇过的我们永不说“再见” 。分页标题
原刊于《读者》(校园版)2016年第8期

读者校园版|青春期|我们不说再见
本文插图
编辑:周才 张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