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重庆:老小区换新颜 老街坊笑开颜

在改造中 , 既美化环境添设施 , 又顺应民意促和谐 , 重庆——
老小区换新颜 老街坊笑开颜(一线探民生)
核心阅读
老旧小区改造 , 如何赢得大家的支持?重庆的做法是 , 积极采纳居民建议 , 提供菜单式选择 , 优先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从居民文化、休闲需求出发 , 增添设施 , 提升服务水平和文化品位;干部工作耐心细致 , 事事周到 , 为民解忧 。
夏日的清晨 , 嘉陵江畔朝霞遍洒 。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街道天津路社区 , 63岁的居民黄远均同往常一样出门晨练 。老黄家离江边不过10分钟路程 , 但以前他却不爱出门 。“楼房外墙怕掉瓦 , 路上泥水老湿鞋 , 江边全是烂棚棚 , 看哪儿都堵心 。”他说 , 两年前社区启动综合整治 , 不仅环境美了 , 风貌也出来了 , “街心花园 , 广场雕塑 , 还建起了社区博物馆 , 老旧小区变成了景点!”
重庆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载体 , 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 , 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品质提升 。经调查摸底 , 目前重庆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服务不配套、公共设施落后、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共7394个、面积1.02亿平方米 , 涉及居民115.9万户 。“今年已启动2275万平方米改造任务 , 到2022年有计划持续滚动推进全市1.02亿平方米改造任务全面实施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主任乔明佳说 。
居民点单
【居民重庆:老小区换新颜 老街坊笑开颜】改造顺应民意
整洁的楼间院坝 , 微风拂过 , 树叶沙沙作响 。67岁的居民彭英晾好被子 , 跟采访人员摆起了龙门阵 。“小区改造的时候 , 我们常在这里开会 , 我可没少提意见呢 。”
这里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鲤鱼池三村 , 房子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 , 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 。彭英告诉采访人员 , 在改造前 , 小区路面泥泞 , 杂草丛生 , “而且没有物管 , 又脏又乱 , 居民意见很大 。”
2018年 , 小区开始“变脸换肤” 。楼顶防水工程、小区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安装……一桩桩都进行得很顺利 。“那是因为我们居民能‘点单’ 。”彭英笑着解释 。
就说这个院坝 。之前街道和社区曾想把这里变成一个小花园 , 还特地做了精细的绿化方案 。没成想 , 却遭到了居民的反对:“修花园 , 是挺漂亮 。但这里比较阴暗潮湿 , 夏天蚊子特别多 , 修了花园也没法待 。”居民的意见得到了尊重 , 这块空地就变成了小广场 , 成为居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康盛园小区 , 根据居民建议 , 将小菜园改成了儿童活动场地;在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 , 院子里种什么花、栽什么树 , 也都由居民来“拍板”……“点单”式改造 , 让居民满意 , 更是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和人力浪费 。
“老旧小区改造着眼于解决群众居住基本问题 , 雪中送炭 , 不求高大上 , 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郭唐勇介绍 , 按照综合改造和管理提升两种途径 , 本着“连线成片”原则 , 持续滚动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 。分页标题
近日 , 重庆市印发行动方案 , 针对综合改造和管理提升两大类内容进行细化 。实施过程中 , 居民根据实际情况可对改造提升内容进行更新和选择 , 突出居民“菜单式选择” 。
文化提升
丰富精神生活
走进重庆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 , 拾阶而上 , 遇到不少拎着鸟笼进出的居民 。进了院坝 , 大大小小的鸟笼有序悬挂 , 居民们在树下歇息聊天 , 鸟鸣声和着笑语声 , 舒适惬意 。
“社区里喜欢养鸟的人不少 , 小区改造提升要把爱鸟文化留下来 。”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余建告诉采访人员 , 改造前 , 街道党工委就带着干部们对小区进行考察 , 边边角角都不放过 。多年相处 , 街道、社区的干部们和居民十分熟悉 , 当提出建一个遛鸟小广场时 , 立即得到了业主们的点赞 。
搭防雨棚 , 建栏杆 , 平整路面……这个“悦耳鸟园”很快就走进了居民的生活 。把鸟笼搭在栏杆上 , 旁边拉出一条板凳 , 居民白林富坐下喝了口茶 。“以前满地杂草 , 想遛鸟 , 没地儿去 , 下雨了还要在鸟笼上撑把小伞 。”看着自己的画眉鸟 , 70多岁的白林富笑了 , “现在周边小区的人都跑我们这来遛鸟了 , 交流起来更方便了 。”
沿着石板路往下走 , 又一个小院坝出现在眼前 。“这是我们的小茶园 , 也是保留了社区的茶文化 。”余建介绍 , 小区房子老旧 , 住在这里的也大多是老年人 , 退休之后闲了下来 。原本 , 社区的居民就喜欢聚在一起喝喝茶 , 摆摆龙门阵 。于是 , 街道、社区和南岸区住建委商量 , 不如给大家提供开放空间 。茶棚、茶室、茶店……在对院坝进行环境整治后 , 社区引进了8家商户 , 为居民提供与茶相关的服务 。
诗意生活 , 文化多元 。在南湖社区 , 如果居民想读书 , 也有好去处 。穿过“风雨长廊” , 在一幢小屋门口站定 , 右侧可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几个大字 , 抬头能瞧见“三益书院”的牌匾 。
“以前是垃圾场 , 大家躲着走 。如今变书屋 , 大家很欢迎 。”走进屋来 , 两位老人正在静静看书 。攀谈中得知 , 两位老人并不是这里的住户 。“我们从家里赶来 , 要坐一个小时的轻轨呢 。”老人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每天吃了早饭就往三益书院赶 , 一直到下午才回家 , “这里环境好 , 能看书喝茶 , 很安逸 。”
重庆市提出要求 , 老旧小区改造要与社区服务提升同步推进 , 挖掘小区文化脉络和集体智慧 , 打造有特色的人文小区 , 形成小区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
在南湖花园 , 除了茶园、鸟园、书屋 , 这里健身和文化“舞台”还有不少 , 深得居民喜爱 。“小区改造为社区文化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载体 。越来越多的社区文化在这里积淀 , 也对基层文明创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天渝说 。
为民解忧
共促社区和谐
“别看地方小 , 我们这儿有30栋高层 。”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 , 一只吊桶正被运往楼顶 , 围网内 , 居民楼外立面改造正安全有序进行 。社区书记杜贤利笑着说 , “老旧小区改造 , 最重要的是要让大伙儿不抵触 。”分页标题
渝中地处重庆老城区 , 山城地势最为独特:从一层出门是平地 , 从六层出门还是平地 , 防盗网和雨棚成为不少高层住户的选择 。
“雨棚易燃 , 防盗网不利逃生 , 火灾隐患太大了 。”杜贤利以前常为此忧心 。
除了进行管网、屋顶、外立面的施工建设 , 劝说业主更换防盗网、拆除雨棚 , 是街道和社区干部面临的最大难题 。几十年的老房子 , 这家的阳台做了厨房 , 那家阳台做了书屋 , 家家户户情况不同 , 即使更换新的防盗网 , 尺寸也要挨家定做 。上门劝说 , 碰一鼻子灰;开院坝会 , 经常开不下去……
自家阳台防盗网用了20年 , 已经成为习惯 , 现在说要拆 , 84岁的朱振兴老人一开始也想不通 。“小区里加装了监控 , 还有电子门禁 , 安全问题您放心 。”“政府为居民赠送花架和防风晾衣竿 , 衣服不掉、阳台也好看啊”……杜贤利一次次上门笑着劝 , 把老人的担心一一消除 , 终于说动了老人 。
“老旧小区改造不容易 , 干得不好 , 惹一身怨气 。干得好 , 也能凝聚民心 。”大溪沟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传富说 , 把细致的工作做到居民的心坎上 , 把承诺的事情兑现在行动中 , 这样就能实现从政府要“改”到群众想“改” , 就能以改造为契机让社区更加和谐 。
越来越多的业主拆除了锈迹斑斑的防盗网、换上了消音的防火雨棚 , 阳台的花多了 , 居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等到小广场建好了 , 我就要每天去打太极 。”朱振兴指着楼下机器轰鸣处 , “干部们考虑得周到 , 每天上午10点之后才开始施工 。”
已近中午 , 朱振兴来到社区刚修好的食堂 , 一碗米饭就着俩小菜 , 10元钱能吃饱吃好 。“什么事干部都替我们想到前头 , 现在居民们比以前更齐心也更文明了 。我现在特别期待小区的新样子!”
本报采访人员  崔  佳  常碧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