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射洪文艺】解读 | 陈子昂:雄才继骚雅 名与日月悬


_本文原题:【射洪文艺】解读 | 陈子昂:雄才继骚雅 名与日月悬
公益广告
雄才继骚雅 名与日月悬
罗明金
在唐代诗坛上,陈子昂得到的赞誉极高 。 “有才继骚雅”“名与日月悬” , 便是诗圣杜甫对陈子昂的评价 。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倡导“风骨”与“兴寄” 。 所谓“风骨” , 是指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 具体内涵是 , 感慨时事 , 具有直面现实的批判意识 。 “兴寄” , 通常指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借物起兴、托物寄怀的表现手法 。
超旷高古的《感遇》三十八首 , 是陈子昂诗歌主张的理论实践 , 也是其“风骨”的具体呈现 。 《感遇.十九》直抒胸臆 , 开篇即提出“圣人不利己 , 忧济在元元” , 对武则天“佞佛”而“穷金玉”进行了批评 。 诸如“但见沙场死 , 谁怜塞上孤”与“感时思报国 , 拔剑起蒿莱”直抒胸臆 , “风骨”凸显 , 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和精神 。 这些凸显的“风骨” , 还体现在其它的咏怀诗、咏史诗、咏物诗中 , 这种具有忧患意识的“风骨”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如后来李白、杜甫、龚自珍等人的诗中 , 都闪烁着他这种忧患意识的光辉 。

杜甫|【射洪文艺】解读 | 陈子昂:雄才继骚雅 名与日月悬
本文插图
在艺术手法上 , 《感遇》组诗形式质朴 , 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比兴手法 , 一扫六朝浮靡习气 , 是作者自觉摒弃华丽辞藻 , 实践其诗歌革新理想的成功范例 。 从《感遇.其二》可见 , 诗人以“兰若”自比,借花草在秋风中的凋零悲叹自己的芳华流逝 , 以表达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不能及时有所作为的苦闷 。 其它诗中如“空林”“荆玉”“白玉”等 , 均有所比、所寄 , 具有浓烈的批判现实与壮志难酬之喻 。 其后 , 直接影响了张九龄在感遇诗的创作 , 而张则梳去了陈感遇诗的“内容庞杂” , 保留其“兴寄”的特色 。 白居易的讽喻诗与陈子昂感遇诗中的感事类一脉相承 , 并且 , 白居易的咏物寓言诗 , 以及对比兴手法的熟练运用 , 都能在陈子昂的感遇诗中找到源头 , 不同的是 , 陈子昂的诗重在批判 , 白居易则重在讽劝 。 而李白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主张承子昂精神 , 在古风的创作实践上 , 李白也曾经认真模仿过陈子昂的诗歌 。
在诗歌体式上 , 元代诗评家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陈子昂 , 唐之诗祖也” , “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 , 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 。 ”在《说诗啐语》中 , 论及近体的形成过程 , 沈德潜将陈子昂排在沈、宋与杜审言之前 , 正说明他在五律形成过渡期的关键作用 。

杜甫|【射洪文艺】解读 | 陈子昂:雄才继骚雅 名与日月悬
本文插图
【杜甫|【射洪文艺】解读 | 陈子昂:雄才继骚雅 名与日月悬】所以 , 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王祥认为:陈子昂《感遇诗》是初、盛唐诗转折的关键 , 其意义在于对初唐诗歌词汇系统进行改造的同时 , 以“兴寄”为手段 , 以反思为动力 , 完成了初唐诗向盛唐诗的演变 。
再说陈子昂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 在这首诗中 , 诗人把怀才不遇的寂寞与悲愤描绘得淋漓尽致 , 可以说是唐诗中最孤独的诗了 。 这首诗短短四句,没有铺叙回环,没有比喻用典,更不屑于堆砌雕琢,只是高咏长叹,直抒胸臆,但是,它的境界却阔大雄浑,寓意深远 , 抒写出了一代先驱者心灵的苦闷 。 唯其如此 , 它一直保持着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 今天读来,仍然让我们听到了先驱者那震撼人心的慷慨悲歌,感受了一代英才感天动地的悲怆 。
陈子昂在唐诗革新求变中成就高卓 , 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 , 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诗圣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 , 哲匠不比肩 。 公生扬马后 , 名与日月悬 。 ……千古立忠义 , 《感遇》有遗篇”;他来到射洪金华山 , 又写下“ 陈公读书堂 , 石柱仄青苔 。 悲风为我起 , 激烈伤雄才”的慨叹 , 更是把陈子昂称为“雄才” 。 而白居易把陈子昂与杜甫相提并论 , 赞叹“杜甫陈子昂 , 才名括天地 。 ”(《初授拾遗》);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 , 风流初不废齐梁 。 论功若准平吴例 , 合著黄金铸子昂” , 都中肯地评价了陈子昂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 。 当代著名学者陈良运更明确地说:“子昂风骨——盛唐诗学之脊梁” 。分页标题
今天 , 陈子昂被推选为四川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人 , 可谓实至名归 。 著名文艺评论家何开四先生给他的一句话评语是:风骨嶙峋 , 文坛雄杰 。
2020年夏与蜀中射洪
编 辑:许竣钦
监 制:龚 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