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_本文原题:在见众生之前 , 这人间始终值得
不假虎威 , 狐说八道
这是一篇旧文 , 当时为了悼念一位结束自己生命的美国留学博士写的 , 送给今天所有不如意的人们 。 不管是因为水 , 因为考 , 因为钱 , 因为人 。
我不会劝人一切都会好起来 , 但如果连离开的勇气都有了 , 活下去并不会更难 。
下凡人间难得 , 你来这一回 , 怎么忍心中途退场呢?
看完文 , 睡一觉 , 山狐是你永远的树洞 。
—————旧文如下—————————
如果一部小说 , 十年前首次出版 , 便洛阳纸贵;十年后影视续集 , 仍余音绕梁 。
如果播出两年后 , 你在脑海里搜索国产剧 , 似乎也只有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那你就该意识到 ,《琅琊榜》不只是一部网络小说那么简单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群像文学是一面镜子 , 国学爱好者看到历史文化的厚重 , 阴谋论者看到誉王太子争斗的影射 , 乐观主义者看到邪不胜正的天理昭昭 。
而陷于或被陷于“人生1/4危机”的普通青年 , 自然是关注男主一波三折的一生 。
似乎不是巧合 , 名人谈人生 , 总有很多“三境界论” 。
白先勇先生说 , 一个中国人一生都会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儒、道、佛 。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说武学有三个阶段: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
而从林殊到梅长苏再到苏哲 , 正是三个身份 , 三段人生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这中间 , 正是两次跟人生1/4危机相似的 , 困局、粉碎与重建 。
今日重叙琅琊 , 希望这付费知识APP里买不到的干货 , 你能从这本网络小说里得到 。
本文字数5000+ ,
建议彷徨脆弱怀疑人生时独自食用 。
若能收藏反刍 , 必有补益 。
儒·林殊·见自己
苏轼说 , 人生忧患识字始 , 姓名粗记可以休 。
没有见过自己 , 人生就永远停留在原始阶段 。 岁月静好 , 有粮无脑 , 真好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三观不是与生俱来的 , 每个人的三观最初都是受教育的产物 。
“ 不受教育的人 , 因为不识字 , 上人的当 , 受教育的人 , 因为识了字 , 上印刷品的当 。 ”——《围城》
某种教育发展至今 , 太热衷树人设、定善恶、知荣辱 , 分三六九等 , 结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之类的理论 , 很容易跑偏成“ 吃得苦中苦 , 方为人上人”的毒逻辑 。
在这样的世界里 , 成功不仅是相对的 , 而且是没有尽头的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而一个人的平庸 , 不仅是个人过错 , 更是家族的无穷祸事 , 尽管在相对优秀论下 , 95%的人注定要在陪跑中度过人生 。
这样的“鼓励” , 走出来的人能付之一笑 。 然而年少懵懂 , 能看清这吃人现实的有几人?
早早因祸得福的 , 反而是那些成年前从没被寄予厚望 , 也不曾自我实现的人 。
回看《琅琊榜》中林殊这一代青少年 , 只有 萧景睿、言豫津二人免受其害而已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萧景睿是因为血统问题被父亲放弃、作为棋子放养的儿子;言豫津是父亲看淡仕途、本身文才武略不出挑 , 且有爵位世袭的“败家子” 。
这样两个被家族半放弃的人 , 反而有独立成长的自由 。 其他人 , 即使资质再平庸 , 也只能老老实实去争做人上人 , 就像谢玉的二儿子谢弼 。
这是儒家文化圈外不能理解的 , 圈内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 。分页标题
从古至今 , 做“人上人”不外乎三条路 。
有人靠 天时 , 比如被夏江选中铲除赤焰军的谢玉;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有人靠 地利 , 比如子凭母贵的无能太子;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两条都走不通再靠 人和 , 有趣的是:这也是唯一上得了台面的一条 。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每个号称从这条路走上来的人揭底一看 , 都或多或少借了前两条的东风 。
当然也有特例如林殊 , 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极致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论天时 , 林家在上一代皇族争斗中站队正确 , 加上外敌强大 , 战事频发 , 正是炙手可热的时期 。
论地利 , 母亲是长公主 , 父亲是赤焰军元帅 , 皇家血统、将门独子 。 自然有十三岁上战场、十七岁做少帅的机会 。
偏偏老天还赐了兵学天赋 , 四年不败的军事神话 , 全靠拼爹也是不可能的 。
这样一个少年 , 当然会欣然以“达则兼济天下”为己任 , 乐观地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
没有见过阴暗 , 所以歌颂光明;
没有受过伤害 , 所以相信人性本善;
厌恶钻营 , 是因为不必钻营;
为人光明磊落 , 是因为康庄大道在眼前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这样的年少功成 , 常埋下两大祸根而不自知 。
首先是 忽略了成功里的客观时运 , 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其次是 早早为自己立下了君子的人设 , 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 在之后复杂的社会斗争中束手束脚 。
结局?当然是伤仲永的“泯然众人矣” 。
林殊如此 , 年长几岁的储君祁王亦如此 。
专注做事的人吧 , 往往对“人心险于山川 , 难于知天”后知后觉 , 很难意识到 做“人上人” , 不仅可以靠能力过人 , 还可以靠 “人斗人”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左氏春秋》有言 , 匹夫无罪 , 怀璧其罪 , 欲加之罪 , 何患无辞 。
这十六字的背后 , 是无数赤焰军葬身梅岭一样的千古奇冤 , 和无数毁于人斗的明君强臣 。
祁王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 , 人生也走到了终点 。
而死里逃生的林殊 , 则不得不面对主观世界的第一次全面崩塌 。
道·梅长苏·见天地
把《琅琊榜》主题归为权谋或复仇的宣传 , 实在是一种浅见 。
输于人斗 , 还以人斗 , 这样的主人公没有成长 。
所有经历过这种天塌地陷的人都会了解 , 当林殊重新睁眼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 , 他的第一个念头绝不是复仇 , 而是厌世心死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如果说代表儒家的林殊一生追求的是以大梁伟大复兴为己任 , 那么刚刚死里逃生的梅长苏就是丧文化的集大成 。
人生如棋 , 何必当真?
如果不是投了个好胎 , 哪有什么不败少帅 。 从梅岭归来能被琅琊阁所救 , 再化名加入江左盟 , 都是拜林家父荫所赐 , 林殊自己有何功劳?
在虚弱静养的日子里 , 琅琊阁的万卷藏书让梅长苏看尽了古今浮沉 , 才明白冯唐易老 , 李广难封才是世间常态 。
而自己、林家、祁王和赤焰军的起落 , 也不过时势使然 。
善恶终有报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也 。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也 。 窃钩者诛 , 窃国者诸侯 。 圣人不死 , 大盗不止 。分页标题
倘赤焰军不曾被立为“护国铁军” , 倘他与祁王不曾立起“明日之星”的人设 , 怎会被人以如此恶毒的人设崩盘之计 , 陷害到家破人亡的绝境 。
反观现在的大梁庙堂:
誉王、太子不择手段 ,无人子之孝;
百官文不思政、武不思战 ,无人臣之忠;
梁帝宁可错杀绝不放过 ,无为君之仁;
谢玉陷害忠良 , 鸠占鹊巢 ,无同僚之义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难怪即使已经做足了心理建设 , 他还是在谢府门前的“护国柱石”前伫立许久 。
忠孝仁义 , 毁之殆尽 。 七万忠魂 , 天地为墓 。
就像许知远在《十三邀》里问马东 , 是否痛心地感叹时代正在粗鄙化 , 而马东则淡然反问 , “ 我们精致过吗?”
圣人出 , 黄河清 , 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什么是善恶 , 什么是黑白 , 什么是成功 , 什么是失败 , 这个辩论可以永远进行下去 。
即使拖一副残躯 , 洗冤复仇 , 光复林氏门楣 , 有什么意义吗?
身在江左盟的帮主梅长苏 , 看到的是天之骄子林殊永远看不到的另一面 。
大梁朝的千疮百孔——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可都在之后的麒麟妙计中映射过 。
“滨州侵地案” , 是经济国本;
“兰园藏尸案” , 是官僚腐败;
“妓馆杀人案” , 是法纪废弛;
“朝堂论礼” , 是满朝无大儒;
“悬镜司案” , 是人治代法……
赤焰冤案再骇人听闻 , 与这些相比 , 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这样一个大梁 , 即使赤焰军复生 , 又能保江山几时呢?
气数已尽 , 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 。
囿于这一阶段的人 , 有远遁江湖的名儒周玄清 , 藏身道观的言侯爷 , 有《一代宗师》里的宫二姑娘 , 更有知识分子许知远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梅长苏挫骨磨皮的拔毒过程 , 正是这场人生涅槃的象征 。 而两种治火寒毒的方法 , 其实也象征着在这一阶段的两种选择 。
聂锋选择的那种 , 长命但有白毛不会尽退、口齿不清的后遗症 , 注定是一条相对只求自保 , 不再奢望成就什么的 消极避世路 。
人生到了这个坎儿 , 消极避世已是幸运 , 轻生厌世也不鲜见啊 。
见过天地 , 才知武艺再高高不过天 , 资质再厚厚不过地 。
历史千年 , 邪不胜正的时代有 , 黑白颠倒的时代也绝不少 。 有人之处就有江湖 , 皇宫内苑的风也从来没有停过 。
像琅琊阁主蔺晨一样 , 逍遥江湖远离尘世 , 笑天下可笑之人 , 没有希望 , 就不再失望 , 也应是梅帮主曾动过的念头吧?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佛·苏哲·见众生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第三境界的 , 越是衰退的时代 , 囿于第二层的人就越多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因为第一次的蜕变往往是被动遭遇 , 而第二次却面临着主动选择 。
是什么促使梅长苏下定决心 , 选择另一条痛苦折寿但康复后与常人无异的折腾疗法呢?
大概是琅琊阁里 , 大渝元气恢复 , 蠢蠢欲动的消息频传;而江左盟里 , 因为不堪水深火热而落草江湖的人也越来越多 。
直多到有一日 , 原本心死如灰的梅长苏 , 终于死灰复燃 , 找到了重新入世的理由 。分页标题
蔺晨也许劝过他: 死去元知万事空 , 大梁灭亡是天数 , 赤焰冤案这种人斗悲剧永远不会完结 。
然而苏哲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多活一天 , 重见海晏河清的机会就大一点;
大梁多撑一天 , 大梁子民就多一日太平;
冤情早一日洗雪 , 就早一日重燃人们对正义尚存的信心 , 不致无所适从 。
众生徒劳 , 天灾人祸前脆弱如蝼蚁;
人世短暂 , 永恒天地间易逝如流星 。
让人区别于蝼蚁流星的 , 正是明知短暂徒劳还积极努力地在生活 。
在重回金陵的病苏哲胸膛里微弱跳动的 , 不是 功利心 , 也不是 石头心 , 而是“我既入地狱 , 便不再让人重蹈林家覆辙”的 慈悲心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见过众生 , 所以大仁不仁 。 林殊景琰碍于君子风度而鄙夷的手段 , 苏哲都可以用 。
“为了让恶贯满盈的人倒下 , 即使让我去朝无辜者的心上扎刀也没有关系 , 虽然我也会因此而难过……”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见过众生 , 所以人情练达 。 林殊精于做事却不识人心 , 梅长苏看透人心却无心成事 , 而苏哲却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利用人心的复杂成事 。
能在众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尽到对众生的责任 , 姿态再丑陋有什么关系呢 。
这和马东、许知远的矛盾是何其相似 。
马东98年在湖南卫视做《有话好说》 , 以做一档精品谈话类节目为目标的时候 , 许知远还在北大为第一份工作担忧 。
然而很快这个节目就被禁了 。 它无声地来 , 无声地去 , 没有激起一丝波澜 。
多年之后 , 马东放下架子 , 穿着奇装异服 , 打着广告 , 做起了《奇葩说》 , 这档许知远眼中特别低俗的综艺 。
很奇怪 , 当你自诩高尚的时候 , 众生看不见你;当你自诩低俗的时候 , 众生反而千方百计地挖掘你的高尚 。
《有话好说》开不了的民智 , 《奇葩说》也开不了 。 但《有话好说》没有完成的使命 , 《奇葩说》却开了个头 。
世人怎么看我 , 后人怎么看我 , 我奔忙于自己的人生 , 哪有心思想这些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与佛相比 , 众生或许短视 , 众生或许薄情 。 然而佛不会因此找不到在众生中的位置 , 更不会以此为借口逃避自己的使命 。
若干年后 , 林殊会永载史册 , 梅长苏能名盛江湖 , 只有苏哲这个名字 , 无论在朝在野都必须消失得一干二净 。
尽管前两个身份在这世上的价值 , 远远无法与他相比 。
事了拂衣去 , 深藏功与名 。
既然我们活了下来 , 就不该白白地活着 。
三重境界的终极分歧 , 就是定义怎样的生命才不算白活 。
儒家把生命的意义归于积极与至善 ,
道家把它归于堪破积极的徒劳与至善的虚伪 。
而佛家则是明白这徒劳虚伪之后 , 仍然热爱生活 。
儒怕死 , 道怕活 , 而佛是向死而生 。
彷徨期阅读解惑 , 应该多以这一境界的文字为友 。
古文举例 , 出自曾国藩 , 查不到哪本书:

然知天之长 , 而吾所历者短 , 则忧患横逆之来 , 当少忍以待其定;
知地之大 , 而吾所居者小 , 则遇荣利争夺之境 , 当退让以守其雌 。
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 , 则不敢以一得自喜 , 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
知事之多而吾所办者少 , 则不敢以功名自矜 , 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
夫如是 , 则自私自满之见 , 可渐渐蠲(ji ā n)除矣 。

白话文举例 , 出自龙应台的《不相信》:分页标题

譬如国也许不可爱 , 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 。
譬如史也许不能信 , 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 。
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 , 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 。
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 , 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 。
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 , 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 。

想象苏哲代林殊战死沙场的那一刻 , 他回味此生 , 最欣慰的评价该是言侯爷的这一段吧:
“明知是陷阱 , 是圈套 , 利弊如此明显 , 但仍然要去救……我已经太久没有见过这么蠢 , 却又这么有胆魄的人了 。 ”
就是想做这样一个人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后记
《琅琊榜》确实是近十年对我影响最大、颠覆了我对网络文学偏见的小说 , 正如两年前它的改编剧 , 超越了大部分人对国产古装剧的想象力 。
从艺术高度和文学深度来看 , 《琅琊榜》的确不如《北平无战事》、《大明王朝1566》等更纯粹的正剧 。但就影响力、营利能力和对二十到三十岁这段人生的作用来说 , 我会觉得《琅琊榜》更出色地完成了一部文学作品的使命 。
这篇评论酝酿了两年 , 本来是打算10月15日《琅琊榜》结局两周年那天发的 。 提前到今晚 , 是因为一个昨天得知的噩耗 。
失联多天 , 毕业于北京大学 , 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唐晓琳姐姐 , 确认身亡 , 怀疑系从金门大桥跳下自杀 。
网友说 , 她博士研究的实验真的很难 , 而且做成了发表也未必功成名就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不奇怪吧 , 被人生1/4危机困扰的 , 往往都是那5%愿意思考人生的生命 。
于是每次这种新闻传出来 , 便有“女子无才便是德”、“学霸果然容易越学越崩溃”、“出国果然有生命危险”之类的嘲讽甚嚣尘上 。 只能呵呵为敬 。
你的痛苦是 , 你见过自己 , 也见过天地 , 不能装作没见过 。
可如果你能见到众生 , 也许就不会有此悲剧 。
于是决定尽快把这篇文章发出来 , 今晚读进去本文的朋友多一个 , 悲剧也许就少一个 。
人生1/4危机也好 , 中产危机也罢 , 本质都是对 成长停滞的焦虑 。
逆水行舟至此 , 没人想上进 , 只是没人想退而已 。
于是拼命累积财富知识 , 各处周游猎奇 , 扩大人脉圈子 , 似乎都是成长 , 又似乎都不算是成长 。
最大获利者不过是知识付费和*** , 引诱着不得其法的人们饮鸩止渴罢了 。
只有罗振宇的这段话 , 真不是奸商用来卖的: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成长的本质是变得复杂 。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可以随时打破重建的人……这个过程我们不断地打碎自己 , 然后不断填充 , 东西越来越多 , 我们也会越来越复杂 , 但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
成长最终是一件只能靠自己完成 , 也只跟自己有关的主观任务 , 没有人能帮你 , 也不能仰仗客观条件的改善来偷懒 。
“人生境界”这个词看似假大空 , 但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去思考“假大空”呢?
不然也不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绕着这个主题打转——尽管经典 , 总是难免“家家争唱饮水词 , 纳兰心事几人知”的尴尬 。
像两年前重回一线的胡歌接受了好多关于《琅琊榜》的采访的时候 , 问题应该实在让他有点失望 , 所以他忍不住提醒采访人员:
“ 你问了梅长苏和那么多人的关系 , 为什么不问问他和自己的关系呢?”
众采访人员的脸上各种问号 。
对采访人员来说 , 这只是一次任务 。 而胡歌对这个人物和这个故事 , 却是彻悟了 。分页标题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林语堂说 ,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 , 恰等于其所受痛苦的深度 。
所以众生的差别不在年龄 , 也不在教育程度、财富身家 , 只在所受痛苦的深度不同 , 因此彻悟的境界便不同而已 。
在近年讨论这个抽象命题的通俗文学里 , 《琅琊榜》的小说和改编剧 , 都找到了雅俗共赏的黄金平衡 。 每个不蠢不坏的*** , 也都一直在寻找这个平衡的路上 。
以三个身份代表人生三种境界的写法 , 扩写了白先生的“儒道佛”三个字 。 其中情节人物 , 对于年轻人来说 , 也比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更亲切 。
如果对人生灰心的你重温这本小说或这部剧 , 能读到此处默契一笑 , 我便知道:
即使你已到人生1/4危机的年纪 , 应该也无大碍了 。

山狐自有妙计|在见众生之前,这人间始终值得
本文插图
有空再读:《北平无战事 | 民国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