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顺着六盘山的沿山公路,采访人员驱车来到一个风景旖旎的小山村 。“精准扶贫,谁知道搞产业不是闯‘关’就是把‘口’?”彭阳县交岔乡党委副书记剡成龙一张嘴就知道这里有故事 。
文章图片
关口村379户人家,113户建档立卡户,590人 。全村8000亩耕地,户均4亩多地 。几十年靠种玉米、小麦、马铃薯,村民吃不饱肚子不奇怪 。“为了让关口村丢掉空壳村的帽子,2017年国家投入200万作为启动资金”,剡书记告诉采访人员,拿到这笔“巨款”如何让钱能生钱、百姓脱贫致富?意味着乡村干部要闯“关”把“口” 。
这闯的第一“关”,就是实现种植业的转型 。每亩地种植青贮玉米纯收入是三四百元的利润,可是听说种万寿菊亩均收益八九百呢 。种万寿菊可不是好玩的,别人种赚钱,咱们这些“生瓜蛋”种说不准还得赔钱!面对七嘴八牙的说法,乡党委决定关口村第一步还是要尝试种万寿菊 。咱们不行,就找“成手”来种!于是,关口村引进一家万寿菊专业加工企业,流转村里1800亩土地,2017年种植1400亩青贮玉米、400亩万寿菊;2018年种植1200亩青贮玉米、600亩万寿菊 。到年底,除了每亩按100元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建档立卡户六个月在公司打工(青贮玉米),户均收入超过1万元,万寿菊采摘期两个月公司支付农户劳务费就高达12万,关口村2017年收益为34万,2018年为43万 。
文章图片
把的第一个“口”,就是种植业向养殖业转型 。本打算扩大万寿菊种植面积,可是由于环保问题,上级下令停止发展这一产业 。“怎么办?转型吧 。都说养牛这几年行情很好,我们决定发展牛产业 。”关口村支书马文荣接着介绍道:2019年村集体拿两年种万寿菊的盈利的七十多万元买了67头西门塔牛,建起了“母牛银行”,即把小牛犊分发到建档立卡户,谁养牛犊,牛归谁 。出栏后,比如纯收益是3000元,村集体30%利润,其余70%归农户 。
“去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村里合作社1分钱没花分得4头小牛犊”,41岁的建档立卡户海恒治满脸笑容:“没想到今年又下了4头小牛犊,卖掉后除去按合同给村集体的2800元,俺家纯赚2万元,这是俺家过去养30只羊效益的四倍……这么多年了,头一次挣得快手钱” 。
文章图片
再度转型成功,使得全村建档立卡户都与海恒治家一样赚到了“快手钱” 。谈到未来打算,马文荣信心百倍 。明年全村将扩大牛、羊的养殖规模,西门塔尔牛将增至300头,另外再流转1800荒地发展青贮玉米,通过掌握青贮玉米秸秆的深加工技术,将秸秆外销周边县区,村集体收入两年内有望增至百万元 。
走出关口村,采访人员心里很不平静 。同样是国家给村集体200万启动资金,但是花法和打法不一样 。有的村是通过成立股东大会,村上发展产业的收益当年分红给村民;关口村的打法是,用两年种植万寿菊的钱统一用来买牛,通过把牛犊分给建档立卡户的方式,农民以这种方式享受分红,从贫困户获得收益看,肯定是关口村的做法扶贫效果更好 。
精准扶贫倒计时也好,冲刺最后1公里也罢,实践出真知 。正是扶贫解困工程使得乡村干部在实践中学会闯“关”把“口”,继而不断更新自己头脑中的发展理念 。为彭阳点赞!!
文章图片
【看宁夏彭阳:扶贫路上如何闯“关”把“口”】摄影:吴舒睿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网址:/a/2020/0714/1594699753.html
标题:看宁夏彭阳:扶贫路上如何闯“关”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