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千年前“带货狂魔”的秘密,“南海一号”因何沉没?
在知乎的问答社区 , 有个历史话题屡屡引发热议:一部中华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 , 也是一部抗争史 , 那么 , 屈辱的源头在哪里?不少网友将之归因于明清以降患上的“自闭症” , 认为闭关锁国导致了全面落后 。部分学者更认为乾隆皇帝是罪魁祸首 , 指责他封闭到可能把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都焚毁了 。公平地说 , 明清两代走向封闭 , 无法归罪到某一个人身上 , 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成因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大伟摄
然而 , 若想厘清这种“自闭症” , 似乎更应首先了解明清以前开放自信的中国到底是何模样 。最近 ,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线上、线下同步推送的“宋代远洋船舶‘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 , 或许可以告诉我们部分真相 。偏安一隅 , 却粉丝遍天下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这艘南宋初期木质远洋沉船 , 自1987年被发现至整船打捞 , 移驻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 先后出水18万件文物精品 , 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和考古信息 。
看看南宋的版图就知道南宋该有多压抑了 , 以“南海一号”所处的南宋初期为例 , 北边是金 , 边界不断南压 , 西北是西夏 , 西南是大理 , 谁都惹不起 , 疆域日渐蚕食 , 空间越来越小 。但是南宋并没有由压抑走向自闭 , 而是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代 。据《宋史》记载 , 南宋时期采取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 , 还专门成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政府机构市舶司 , 与50多个国家进行海外贸易 , 东线到日本、朝鲜 , 西线到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 可以说偏安一隅的南宋 , 粉丝遍天下 。而“南海一号”正处于这条西线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 , 一船18万件 , 其疯狂带货、往返吸粉的魅力不输当今带货女王 。
据赵汝适《诸番志》记载 , 仅从彼时南宋直接进口瓷器的国家和地区就有15个 , 转口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应该更多 。以“南海一号”出水瓷器为例 , 主要装载景德镇窑系、德化窑系、义窑系、龙泉窑系和磁灶窑系 , 至今 , 在东南亚各国 , 都能发现南宋时期销去的各类瓷器 。“南海一号”沉船的船头朝向西南240度 , 考古学家据此判断 , 当时“南海一号”不是从国外驶入中国 , 而是从中国驶出 , 将赴新加坡或者印度等地进行海外贸易 , 而这些国家都是南宋时期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
此外 , 出自“南海一号”另一组文物 ,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南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一组2018年出水的人类骸骨 , 经专家DNA测序后 , 排除了黄种人的可能 , 认为极可能属于一名外籍船员 , 由此推断”南海一号“远洋船舶上有外籍船员做工 , 可见当时大家的心态有多开放包容 , 丝毫不担心别国人抢了自家饭碗 。路远货多 , 船有水密隔舱
“南海一号”的珍贵之处 , 除了18万件精品文物 , 便是船体本身 。最令人瞩目的是其典型的水密隔舱机构 , 印证出最迟在宋代 , 远洋海船已采用成熟的水密隔舱造船技艺 。
所谓水密隔舱 , 就是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开的彼此独立且密不透水的各个舱位 。水密隔舱结构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 即便某一舱位触礁进水 , 也不会危及其他舱位 。并由于舱板与船壳板紧密连结 , 增加了船舶整体的横向强度 。
船上隔仓 , 还有很大的实用功能 , 便于货物的管理和装卸 , 比如可以在不同的舱区同时装货 , 或同时卸货 , 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 , 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船舱空间 。“南海一号”出水的瓷器底部 , 常带墨书 , 即文字标识 , 比如“李大用”“六哥”“林花”“李长保” , 大部分应为人名 , 或者只标姓氏 , 如福建磁灶窑系底部带“黄”字墨书的褐釉扁陶瓶 。那么这些人是谁呢?船主、窑主 , 还是订户?目前尚仍难有定论 , 但无论是哪一类人 , 水密隔舱结构为货物的分类提供了极大便利 , 谁生产的 , 要卖给谁 , 都可以实现分类装载管理 。否则 , 若让这18万余件货品共处一室 , 混淆不清 , 无异于一种灾难 。分页标题
【南海|千年前“带货狂魔”的秘密,“南海一号”因何沉没?】这种对远洋贸易商品进行墨书标识分类的办法 , 一直延续下来 , 在南京市博物总馆所藏龙江宝船遗址出土的明代瓷器中 , 有的瓷碗底部就写着“李”“化”等字样 , 说明这种墨书并非一时兴起所写 , 而是有着绵长恒久的实际功用 , 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水密隔舱结构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船货 , 特别是瓷器等易碎品 。从船上出水的大部分瓷器都完好无损 , 比如有着“假玉器”之称的宋代景德镇影青釉瓷器 , 胎薄如纸、洁白似雪 , 经受了800多年海浪颠簸 , 居然出水如新 , 这与隔仓内部相对稳定紧凑的空间结构有很大关系 。
在“南海一号”沉船后不久的13世纪末 , 这项伟大发明由马可·波罗传到西方 , 深远影响了人类航海事业 。爆款铁锅 , 压沉船只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南海一号”货品及其装载方式 , 也可以窥见当时远洋贸易的需求端是多么旺盛 。其装载的货品主要是瓷器、贵重金器 , 瓷器更是博采众窑精华 , 大到坛罐 , 小到粉盒 , 密密麻麻装满船舱 , 看得出来 , 根本不愁卖 。从装载货品的数量上看 , 18万件 , 实在不能载更多了 。其中有一件德化窑白釉印花四系罐 , 内套装小瓷瓶 , 另有德化窑青白釉三联杯印花子母盒 , 这些器物说明 , 从设计阶段 , 商家和船东就已经考虑到了远洋运输的需要 ,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瓷器品种 , 又节约了装运空间 , 实现了尽可能多带货 。
“南海一号”还出水了大量码放在瓷器上方的铁锅 。大铁锅和名贵的瓷器以及金银器共处一船 , 这种诡异的画风只能说明 , 铁锅同样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热捧的爆款 , 没有比解决一群吃货的吃饭问题更能刺激消费的了 , 有了铁锅 , 就有了热腾腾的家 , 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
只是船主或许没把握好一个度 , 那就是带货和超载之间 , 有时只差一口铁锅 。参与考古发掘的专家认为 , 这些铁锅基本可以确定来自铸铁历史悠久的广东佛山 。假如这些铁锅产自佛山 , 也就是说“南海一号”从福建出发 , 满载瓷器金银 , 受佛山铁锅的诱惑 , 经停广东 , 装载铁锅 , 然后没走多远 , 就沉没了 。其沉没至今是个谜 , 但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航道上 , 端端正正地沉没 , 基本可以排除触礁、台风等可能 , 最大的可能就是超载 , 而压垮“南海一号”的最后一根稻草 , 极可能就是多带的那批货——那些寄托着异国他乡吃货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佛山铁锅 。
(_原题是:千年前“带货狂魔”的秘密)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谢忠军
流程编辑 刘伟利
- 元朝|700年前,他写了两封很苦闷的信,如今拍出2.6亿元天价
- 青铜|精美!陕西成功修复2800年前的青铜豪车 4匹纯色黑马车身镶嵌上百颗绿松石
- 赵家庄组|20亿年前化石诉说石家庄沧桑巨变
- 弗洛伊德|假如一百年前心理学界就有了“导师评价网”|《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
- 书影旅行|元江探秘:四十年前被越南驱赶的归国华侨,现在生活怎么样了?
- 大丽侃史|五年前:这么丑,分手吧!五年后:民政局见,网友:擦擦口水吧
- 新氧美容微整形APP|钟楚曦深V港风造型真滴绝!怕只有20年前惊艳一时的她们敢比一下了…
- 普通车|再等3天开卖,5年前一车难求,一箱油1070Km,全新索纳塔迷倒一片
- 肠癌|17岁少年肠癌晚期,医生直言:半年前出现这个症状,早该查查了
- 动漫日语爱好者|泪目!三浦春马10年前写给自己的信,想到了letter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