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商业评论|20年,6000亿!风口中的中芯,沉重的宿命
本文插图
撰文/ 杨松 编辑/ 陈晓平
7月16日 , 中芯国际终于登陆A股市场 , 发行价27.46元 , 收市为82.92元 , 涨幅为202% , 市值站上6000亿人民币 。
本文插图
当下 , 美国频频在芯片领域“卡脖子” , 这家中国大陆最先进的芯片代工企业 , 价值不言自明 , 上市之路创造多项第一:
上交所受理到成功过会 , 用时仅有19天 , 科创板审核最快;
融资532.3亿元 , 科创板迄今规模最大 , 也是近10年A股最大的募资;
A股市场中 , 半导体领域值市值最高上市公司 。
整整20年时间 , 中芯国际迎来一个全新的起点 , 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下 , 它的任务格外艰巨 。
台湾班底创办 , 一度高开低走
【21世纪商业评论|20年,6000亿!风口中的中芯,沉重的宿命】中芯国际的起步 , 与一名叫张汝京的台湾人有关 。
2000年 , 张汝京参与创立的芯片代工企业由台积电收购 , 他壮志未酬 , 拉上300名台湾工程师 , 以及100多位欧美日韩的专业人士 , 来到中国大陆“二次创业” 。 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亲自带他考察浦东 , 最终选址上海张江 。
半导体行业投资巨大 , 一座工厂投资动辄数以美元 , 张汝京在德州仪器从事12年工厂运营 , 业内正好有“建厂高手”的称呼 。 中芯国际的首座8英寸晶圆制造厂 , 仅用13个月时间 , 便实现试产 , 后来一口气在上海共建了3座8英寸芯片厂 。
有参与者回忆 , 建厂时 , 他亲力亲为 , 初期每天在厂里巡视数次 , 每次要花约两个小时 , 开工第一天 , 带领管理层到无尘室 , 亲自用酒精沾布 , 蹲在地上擦地板 。
本文插图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 来源:视频截图
成立初 , 张汝京募集了10亿美元 , 刚上半导体业处于低谷阶段 , 他又逆势并购 , 收购二手设备以及摩托罗拉制造工厂 , 大大降低扩张的成本 。
到了2003年 , 中芯国际已拥有6座工厂 , 产能进入全球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前三甲 , 仅次于台积电和台联电 。
2004年3月 , 中芯国际在美股、港股两地同时上市 , 募集资金高达约150亿元 , 补足弹药的中芯国际 , 保持扩张势头 , 先后在成都、武汉、深圳开建工厂 。 可惜 , 因外有知识产权纠纷 , 内有股东利益冲突 , 蒸蒸日上的势头很快调转 , 高开低走 。
2003年开始 , 台积电指控 , 中芯国际挖角掌握技术机密的高层 , 窃取生产技术 , 180纳米芯片生产线采用的工艺约有9成台积电 , 连张本人也承认 , “确实犯了错误” 。
双方本达成和解 , 仅过一年时间 , 台积电又以不遵守和解协议为由 , 发起二次诉讼 , 2009年 , 中芯国际败诉 , 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和10%的股权实现和解 。
张本人又有极强的抱负 , 为追赶先进持续投资 , 比如未消化完8英寸生产线的投资成本 , 即大规模布局12英寸生产线 , 公司成立前9年 , 常年亏损 , 从未有一个完整年度实现盈利 , 财务投资的股东怨声载道 , 股价也大幅下滑 。
本文插图
恰好 , 台积电在和解协议中 , 提出张汝京的离职条款 , 内外交困 , 张于2009年11月不得不离开中芯 , 他离任后 , 公司管理层几经更迭 , 直到2017年 , 才形成双CEO制度 , 公司COO赵海军受到提拔 , 又引入台积电资深研发处长梁孟松 , 担任联席CEO 。 在招股书中 , 两人均在5名“核心技术人员”之列 。分页标题
两人主政后 , 中芯国际开始稳定盈利 , 一度也慢慢淡出舆论场 , 直到2018年美国挑起“封芯”事件 。
因管制而生 , 华为的备胎
中芯国际创立的初衷 , 即存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 。
1996年 , 美国牵头33个国家 , 签订了一个“瓦森纳协议” , 对半导体等这类涉及军事的高科技装备进行出口管制 , 中国在被管制之列 , 进口设备一般按照“N-2”的原则审批 , 一般比最先进的技术晚三代甚至更长 。
中国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 , 只有找到海外合作伙伴 , 才能设法突破“瓦森纳协议” , 这是当初上海等地支持中芯国际的重要原因 。
中芯的股东来自全球各地 , 起初为确保独立性 , 即便国有资本 , 也未派驻管理层到公司;张汝京又是美籍台商身份 , 承诺产品严格只用于商业用途 , 这样有助于从美国等获得进口设备的出口许可 。
本文插图
张汝京任内 , 中芯国际带动了大陆半导体技术的迭代 , 2001年时 , 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不过0.35微米 , 到2009年 , 公司已顺利拿到32纳米的生产设备 。
据称 , 在离开前 , 中芯在芯片制程上比台积电只落后1代左右 , 且有望赶上他们 。
公司在财务转好后 , 也不断提高在技术方面的投入 。
从2017年到2019年 , 中芯国际的研发人员占比 , 从10.95%增长到16.02% , 人数高达2530人;研发支出的收入占比 , 常年居国内半导体企业之首 , 在2019年达到22% , 总支出达到47亿元 。
巨额研发投入 , 也有所收获 。 中芯国际的14nm(纳米)制程晶圆已正式量产出货 , 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该工艺晶圆代工企业 。
本文插图
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
然而 , 董事长周子学也承认 , 在先进工艺线宽这一关键指标上 , 与业界龙头企业存在差距 。
比如 , 台积电早在2018年即开始量产7nm制程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业务 , 5nm制程也在今年开始量产 。
截至目前 , 在7nm制程方面 , 仅有台积电与三星两家企业掌握量产技术 。 中芯国际正在推进N+1和N+2工艺, 据梁孟松透露 , 两种工艺非常接近7nm工艺 。
过往两年 , 中芯国际的关注度却不再局限于技术 , 而重新回到它成立的起点 。
本文插图
美国在芯片领域频繁打压中国企业 , 华为保密柜内的备胎海思芯片也不得不“转正” , 在台积电断供的威胁下 , 中芯国际又被业内认为是华为“最后的备胎” 。
两家公司共同承载着国人改变“缺芯”之痛的期许 , 迎来前所未有的注意力 。
2020年6月 , 中芯国际获得华为海思半导体的14nm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指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工艺芯片制造订单 , 已使用到荣耀Play 4T等产品 。 据光大证券研报 , 华为海思已是中芯国际第一大客户 , 贡献约两成营收 。
可以说 , 中芯国际的宿命 , 已经不是一家纯粹的商业公司 。
资金饥渴缓解 , 钱却不是万难的
中芯国际这一轮融资高达532亿 , 芯片的赛道 , 是烧钱的 。
根据IBS统计 , 随着技术节点的不断缩小 , 集成电路制造的设备投入呈大幅上升的趋势 。 以5nm制程技术节点为例 , 其投资成本高达数百亿美元 , 是14nm制程的两倍以上 , 28nm的四倍左右 。
半导体行业技术越是往前推进 , 耗资越大 , 头部效应愈加明显 。 一个佐证是 , 2019年 , 台积电的研发支出高达211亿 , 接近中芯国际的5倍 。
“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 , 从前期设备的投入 , 工艺的研发到人才梯队的培养 , 都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 ”周子学称 , 对于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生产线的投入 , 大多数企业的资金实力 , 无法满足大规模扩产的需求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来源:中芯国际官网
由于先进工艺生产线的扩产尚未体现规模效应(即便刚量产的14nm , 在今年第一度营收占比仅为1.3%) , 中芯还一直面临较高的折旧压力 , 过去两年 , 毛利率低于同行业 , 主营业务的净利润为负 。
出于战略考量 , 国家层面在不断加大对中芯国际的支持力度 , 特别是资金 。
本文插图
过去三年 , 企业享受的政府补助 , 分别为10.24亿元、11.07亿元、20.39亿元 , 占同期净利润的比重 , 分别为82.23%、148.09%、113.69% 。
今年5月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 , 又分别向中芯国际间接控股公司“中芯南方”注资15亿美元和7.5亿美元 。
然而 , 芯片行业 , 没有钱固然万万不能 , 钱终究却不是万能的 。
本文插图
周子学即公开坦承 , 资金之外 , 中芯国际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 与国际顶尖技术水平有差距 。
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对原材料和设备有较高要求 , 在2018年的一次访谈中 , 他表示 , 即便再过30年 , 中国也不见得能把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做出来 , “发展半导体产业必须长期艰苦奋斗” 。
如今 , 部分重要原材料及核心设备在全球范围内的合格供应商数量较少 , 大多来自中国境外 。
以制造 7nm以下节点工艺必备工具EUV光刻机为例 , 只有荷兰阿斯麦公司才可以生产 , 不只造价高昂 , 美国更处处掣肘 , 中芯要往前走 , 也不会太过平顺 。
本文插图
一个引人注意的信号是 , 科创板上市第一天 , 中芯国际H股却暴跌25% , 真正的市场并不相信虚妄的概念 。
回归A股市场 , 收获数百亿融资 , 中芯国际资金饥渴大为缓解 , 摆脱芯片“卡脖子”之痛的任务 , 它才刚刚开始 。
题图来源:VCG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中年|国内“第二稀土”出现了,价值高达1000亿,号称21世纪最重要材料
- 最新趣闻|王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1字更博公布喜讯,评论区一片“恭喜”
- 银鹭|康师傅华润参与竞购银鹭?雀巢回应“不作评论”
- 2020|影谱科技入选“2020中国AI商业落地价值潜力100强榜单”
- 雀巢|康师傅华润参与竞购银鹭?雀巢回应“不作评论”
- 孟佳|孟佳被质疑从没红过,她节目中细数女团时的辉煌,网友评论被打脸
- 观点评论|Angelababy带货失灵,抖音电商或迎败局
- 铁口断房|千万豪宅开发商业绩腰斩,房企洗牌八成,房产“上吐下泻”
- 消费|闪电评论丨“小消费”背后有“大商机”,让“等待消费”叫好又叫座
- 整合|充电平台加速整合|国家能源局鼓励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