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_本文原题: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 , 使得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人群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地域特色 , 这就是“文化” 。 5500年前后 , 黄河中游地区发展起来的庙底沟文化 , 下游的大汶口文化 , 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 , 下游的崧泽文化 , 内蒙古中南部的白泥窑子文化 , 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文化圈 。 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快速增长 , 社会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 各地区原有的平衡被打破 , 在这场社会变革中 , 庙底沟文化地处中原 , 地缘优势使其能够广泛吸纳周围文化的先进因素 , 迅速发展强大起来 , 脱颖而出 , 成为当时高度发达的考古学文化 , 并对周围文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及传播力 。 凝聚庙底沟先民信仰与技艺的花卉纹彩陶 , 也成为文化的重要标识 , 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至长江、北抵阴山的广大区域均有发现 , 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外传播的轨迹 , 恰如一朵重瓣花朵 , 绚丽绽放在中华大地上 。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 黄帝“东至于海 , 登丸山 , 及岱宗 。 西至于空桐 , 登鸡头 。 南至于江 , 登熊、湘 。 北逐荤粥 , 合符釜山 , 而邑于涿鹿之阿” 。 以此为参照 , 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 , 庙底沟文化彩陶的影响范围几乎与这个区域高度契合 。
1
东到大海
河洛地区因地缘关系 , 是受到庙底沟文化影响最大的地区 , 庙底沟文化的前沿已经抵达了豫东地区 。 “彩陶·中华”展览展出了一件来自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的彩陶盆 , 带有浓厚的庙底沟文化特色 , 但色彩要比庙底沟文化的彩陶更加艳丽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大河村遗址出土的花卉纹彩陶盆:陶盆内外满涂白色陶衣 , 口沿及外壁用黑、红两色绘制花卉纹、西阴纹等纹饰 , 图案丰富 , 色彩绚丽 。 花卉纹、西阴纹是庙底沟文化中十分典型的两种纹饰 , 大河村遗址出土的这件彩陶盆 , 其纹饰风格显然受到庙底沟文化彩陶的影响了 。
庙底沟文化彩陶向东的影响范围 , 不仅到了大海 , 而且还跨海抵达辽东半岛南部的一些岛屿 。 考古资料显示 , 山东泰安县发现的大汶口文化 , 可能就是受庙底沟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 大汶口文化彩陶纹饰中的叶片纹、花瓣纹和旋纹 , 都可以在庙底沟文化彩陶中找到源头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大汶口文化花瓣纹彩陶鼓:鼓身中部用白、深红和褐色三种色彩绘制了两层四瓣花纹 , 与庙底沟文化彩陶中常见的花瓣纹十分相似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大汶口文化彩陶壶:壶腹部着桔黄色陶衣 , 以黑彩绘弧线三角 , 三角之间以地纹留白形成花瓣 , 并以白彩勾边 , 使花瓣醒目而突出;花瓣中间点以深红色圆点 , 形成花心 。
2
西达甘青
庙底沟文化强大的文化张力在西北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 甘青地区发现的一些陶器 , 不论从器形还是从纹饰上看 , 都与庙底沟文化核心区的陶器没有多大区别 , 是庙底沟文化向西传播的确凿证据 。 庙底沟文化典型的彩陶器至少已经抵达青海东部地区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青海民和县阳洼坡遗址出土的花瓣纹彩陶罐:纹饰保留有庙底沟文化花卉纹的显著特征 , 用留白的方式表现花瓣纹;而用直线纹间隔的构图方式 , 又能体现出强烈的地方特色 。
3 分页标题
南至长江
与东向、西向传播的情形一样 , 庙底沟文化对南方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 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中游的大溪文化、汉水中游、豫南、鄂西北等地的彩陶文化都与庙底沟文化建立过联系 。 长江这个天堑并没有阻挡住庙底沟文化向南交流的步伐 , 在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的一件陶钵上 , 就发现饰有典型庙底沟风格的西阴纹——它是一种横向连续分布的弯角状图案 , 弯角的宽头往往在左 , 尖头在右 , 呈逆时针方向排列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城头山遗址出土的西阴纹彩陶钵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西阴纹彩陶钵线图
庙底沟文化向南影响最明显的地区应该是长江中游地区 。 沿江而下的河南淅川、湖北郧县、湖北枣阳一带分布有许多庙底沟文化的遗址 。 比较特别的是雕龙碑遗址 , 它位于“鄂豫要冲”地带 , 既有南方长江文化和北方黄河文化的交汇 , 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雕龙碑遗址的花瓣纹彩陶罐:表面施一层白色陶衣 , 以黑彩勾勒花瓣轮廓与花心 , 再用2或3条红彩描绘花瓣纹路 。 彩陶罐采用四方连续构图 , 相邻两个单元共用1-2片花瓣 , 是典型的庙底沟文化彩陶纹样 。
4
北抵阴山
庙底沟文化北向的辐射范围 , 最远已今天抵达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章毛勿素遗址出土的彩陶 , 是目前庙底沟文化彩陶影响范围最北的发现 。 该文化的彩陶在陶器外壁往往以弧边三角形和竖线组成的黑色彩带为框 , 框内留出花瓣纹和长方形空白 , 非常特别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章毛勿素遗址的彩陶盆:陶色朱红 , 器表绘有黑彩 , 红与黑的色彩搭配鲜艳靓丽 , 对比鲜明 。 圆盘花卉组合的图案风格能在庙底沟文化的彩陶中找到源头 。
庙底沟文化向北传播的路线主要是沿着汾河和南流黄河两岸的谷地向高原推进的 。 在沿着汾河北上的过程中 , 晋中地区的彩陶显示出很强的庙底沟文化特色 , 为我们勾勒出早期中原文化向北传播的轨迹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山西省方山县发现的彩陶盆:陶器由圆点、勾叶、弧边三角形构成抽象花卉图案 , 器型和纹饰都属于典型的庙底沟文化 。
庙底沟文化在抵达晋北地区的大同盆地时 , 势头已有所减弱 , 受本地因素和周围地区部分因素影响 , 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庙底沟文化 。 庙底沟文化沿黄河两岸北上的过程中 , 在陕北地区也留下了些许证据 , 比如黄龙县出土的那些花卉纹和花瓣纹彩陶 。
庙底沟文化在由陕北、晋北向西与内蒙古连接的同时 , 还向东北扩展 , 经河北省抵达辽西地区 。 1979年到1982年在河北蔚县境的考古发掘中 , 就出土了庙底沟文化的花卉纹彩陶;辽宁凌源田家沟遗址发现的彩陶 , 说明红山文化的彩陶可能也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河北蔚县三关遗址出土的花卉纹彩陶盆:口沿外侧饰黑彩一周 , 肩、腹部以黑彩绘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弧线等几何图案 , 地纹留白形成抽象花卉纹 。 器物形制及纹饰均具有庙底沟文化特征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
本文插图
辽宁凌源田家沟遗址的彩陶带盖罐:盖与罐体上均绘有黑彩 , 运用斜线、弧线 , 直线等几何图案进行构图 , 严谨工整;陶罐腹部纹饰采用多层排列的方式加强装饰效果 , 显示出与中原地区彩陶不同的装饰风格 。分页标题
东到大海 , 西达甘青 , 南至长江 , 北抵阴山 。 5000多年前 , 庙底沟文化用独具特征的花卉纹彩陶勾勒出文化意义上早期中国的雏形 。 有学者指出:在偌大的区域里 , 在众多的文化中 , 庙底沟文化的彩陶图案始终那么统一、那么规范 , 如同旗帜一般鲜明 , 使人一望而知 。 庙底沟文化彩陶能在这些区域里传播 , 是文化认同的一种标志 。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传播中 , 庙底沟文化的人文观念和精神信仰被不同区域的先民所接受 。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大整合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丨中华大地上盛开的重瓣花朵】庙底沟文化与周边文化经过不断的碰撞和融合 , 逐渐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以中原文明为中心的“重瓣花朵”式文化格局 。
原创作者 张沛心 王棣
编辑审核 史杨克
(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