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东晋不敌北方政权"逃"往南方,为何还"不自量力",坚持北伐?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拿两个王朝相比较,比如汉朝对比唐朝还有北宋对比明朝。这些比较,往往都太过笼统,而且王朝的建国历程也不相似。倒不如把东晋和南宋就对外政策比较一下,因为两者都是衣冠南渡来的。而且,北方也都存在着劲敌。
如此一来,高下立判。东晋从未做出过求和之请,反倒是南宋在高宗时期就接受了金国册封,每每总是“臣构言”。都是偏安一隅的王朝,为何东晋能够如此强硬,一直把北伐挂在嘴边?
、初到南方时,臣子恨未灭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蚓染腥膻。”国破家亡,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可惜当年的西晋,自从八王之乱就开始一蹶不振。一直到皇帝被匈奴俘虏,彻底的结束了这个畸形的政权。大批人跟随皇室南迁,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富甲一方的豪族。
1. 仇恨化成了斗争的动力
晋朝的门阀世家一手遮天,甚至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当皇室不能承担起保护自己的责任,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就要扛起大旗。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家,被他人侵占。国人的恋乡情节自古有之,更何况豪强们在家乡还有大片的土地。
皇帝在哪里都无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士族们不行。所以,一开始的北伐就是由东晋的臣子们所主导的。“祖萼散谷周贫,闻鸡暗舞,思中原之燎火,幸天步之多艰”。闻鸡起舞的祖逖,就是其中的代表。
文章图片
他本是北方豪族,家财万贯而且出手阔绰。为人也非常刚毅,他是绝对无法忍受自己被人从家里赶了出来的。所以,他就开始主张北伐事宜。因为有经济基础而且人缘很好,所以跟随他一起来的乡亲,都愿意跟着他搞事业。
2. 朝廷被动的不能屈膝
司马家就像是一个家庭中的主人,而这些士族们更像是他家的高级仆人。就连仆人都看不下去,想要夺回故土了,那么主人又怎能不表态呢?刚去的时候,司马睿确实没有心思北伐。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内部争权也很严重。
他,又何尝不想做一个赵构式的皇帝?但是两朝的政治格局不同,东晋并不是司马睿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由很多祖逖家族这样的豪强与司马家,共同主掌。所以,他不能像赵构对待岳飞那样,对待祖逖等人。而且,他还要必须表示支持。否则,那些自己的旧臣民就会对自己失去希望。
而且对于东晋政权而言,北伐有益无害。组阁的人员还有军备物资等各方面,都是由他自己筹措。东晋只是让祖逖冠了个名而已,失败了,无伤大雅;胜利了,自己班师回朝。从祖先北伐开始,就奠定了东晋的对外政策。
这就像是一杆旗帜,只要北伐的口号还在,这面旗就算再残破也没有关系。祖逖北伐其实就是开了东晋政治正确的先河,这项政策只能从一而终。即使朝廷方面在不愿意去做,也不能把旗子降下来。
司马睿和王导二人,一开始就只是喊喊口号。北伐,并不符合二人的实际利益。但祖逖既然去了,而且又做的很好,就只能支持他。司马睿的继任者们,也必须秉承这一国策。不为别的,就因为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司马睿地位不正,他害怕回到中原以后遭到清算。但是碍于面子,又不能不支持北伐。所以,东晋的从不称臣服软,其实是被动的。我认为这是大臣们精心设计铺好了台阶,皇帝只能顺势下去,否则就会被人一脚踹下去。
、笼络人心,为了可持续发展
《廿二史考异》“东晋君臣虽偏安江左,犹能卓然自立,不与刘、石通使。旧京虽失,旋亦收复。视南宋之称臣称侄,恬不为耻者,相去霄壤矣。”后世习惯于将东晋和南宋比较,因为南宋实在是太过软弱。虽然东晋也是强撑,但仍然保留了气节。
1. 转移矛盾,保境安民的上上策
那些留在北方的汉人,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因为此前西晋的民族歧视非常严重,此时又全部被发泄到了平民百姓身上。他们日思夜想的期盼着晋朝能够回归,虽然晋朝也不怎么样。而东晋若不在此时打出北伐的旗号,那留在北方的人就只能接受现实。
而只要这个旗号在,北方不论是谁当政,本地的百姓还会想着那个南方的正统。他们就不可能让外来的统治者,过的安生。我认为那些跟随来到南方的人,肯定还心心念念着自己的家乡还有亲人。要是东晋不说北伐,他们就很有可能造东晋的反。
北伐就是把大家都号召起来的一种方式,只要它还在,就会有人不遗余力的支持东晋。而且,刚刚来到南方,各种事事务纷繁复杂。尤其是外来者和原住民的矛盾,而北伐的旗号一出,本地居民就认为中原来的人只是暂住。
以我的角度来看,原住民为了让这些邻居们赶快回家,也开始支持东晋。而且,一旦发动战争,国内的种种矛盾也会被暂时搁置。大家都把心思放到前线的战事上,至于其他事物都可以以后再议。
2. 复国之策,成为权臣手中的棋子
我发现东晋的不屈服和不抵抗,是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的。最开始,得位不正的皇帝和因此上位的臣子,把它当成笼络人心的工具再往后又出现了这样的君臣。而他们则将北伐,当成了维护境内暂时安全的万全之策。再往后,大臣们就开始不带着皇帝玩了,开始利用北伐,为自己谋利。分页标题
我们不能说祖萼是完全出于私人目的北伐,但也并不是完全为公。当然了,做人谁还能没有点私心,他的精神是值得后世膜拜的。我觉得想在乱世中成为英雄的,并不止祖逖这样的门阀贵族,更多的还是那些出身底层的人。
桓温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祖先曾在东汉为官,但是被司马氏所诛。衣冠南渡后,父亲为人圆滑,结交了很多贵族。而桓温在父亲的肩膀上上位,凭借着北伐,屡立功勋。他力主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其实就是完全为了自己。
文章图片
在战争中收拢人心,树立威望,并且以功高盖主之势为自己加官进爵。除了他以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也是如此。他出身很低,从军以后也是力主北伐。最后,便篡权自立,建立了刘宋。
、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借口
我觉得北伐就是尔虞我诈斗争中的一个工具,谁也不是真心为了复国才去北伐的。在此过程中,各怀鬼胎。而北伐的旗号一旦展开,后世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否则,不论是皇帝还是权臣,都会被世人所诟病。尤其是皇帝,知道大臣此举的目的,又不能推脱。
1. 庶族上位的角斗场
我们都知道西晋时期的门阀世家横行一时,而且阶级固化非常严重。这辈子是农民,再往后好几代都是农民。所谓乱世出英雄,战乱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灾祸,对于少部分人来说是机遇。像桓温还有刘裕,这就是他们翻身的机会。
我觉得底层的庶族在当时被压迫的时间太长了,所以非常需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而且,他们孑然一身,无所畏惧。从不胆怯在战场上的厮杀,就可以凭借着军功一步步的上位。在掌握一定权力之后,就开始想着更进一步。
而北伐,就是这些人更进一步的筹码。因此我认为,东晋并不是不想服软,而是它已经骑虎难下。尤其是到了东晋中后期,权力压根就不在皇帝的手中。那些刚上位的庶族们,不可能眼睁睁的放弃这个为自己加持的机会。
所以,他们绑架着东晋皇室,必须在北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权力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认为整个中国古代,就是皇权逐步加强的过程。两晋年间,皇权远远没有达到宋朝那种水平。即使赵构偏安一隅,即使他不是指定的接班人,但只要他还扛着大宋的旗号,他就永远是那个说一不二的皇帝。
司马家就是靠着士族扶立起来的,尤其是东晋,皇帝们的存在感都很低。有些贵族想北伐,有些贵族又不想北伐。再加上庶族开始崛起,皇帝就是几头受气。我感觉不是说东晋有多强硬,而是相比而言,南宋着实有些软弱。
东晋的武将,有着更多的自主权。就像祖逖北伐还有桓温北伐以及刘裕北伐,这种情况下如果东晋皇室不表示支持,其实也无关痛痒。就算司马家下十二道诏令,命臣子还朝,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可以打发掉。
结语:
我感觉东晋的强硬,其实就是一种被动的强硬。东晋的皇室,完全是被绑架着走的。从一开始就由士族掌握着权力,皇室还要对其感恩戴德。而那些武将们,自己本身的实力很强,没有朝廷的支持,也不耽搁其北伐。他们北伐,更多的就是要在军中树立威望。
参考文献:
【 不自量力|东晋不敌北方政权"逃"往南方,为何还"不自量力",坚持北伐?】《晋书》
- 中国新闻网|林书豪缺阵 四川男篮73比84不敌北京队
- 切尔西|足总杯曼联不敌蓝军遭淘汰,19场不败金身遭破,但索肖却获赞
- 特朗普|511万:523万!特朗普“关注度”不敌侄女玛丽
- 攻打|功盖诸葛的宰相王猛,为啥反对苻坚攻打东晋?不得其时、勿行其事
- 小豆糕点师|不敌辽宁吃到三连败,北控竞争前四无望,保留实力附加赛拼一拼
- 希林|女团成员排行榜杨超越第一,希林竟落榜:硬糖少女不敌THE 9
- 天空迷彩|萨瑟兰舰长称不自量力:对方不是北洋水师,英国派航母赴南海巡逻
- RNG战队|RNG1比2不敌IG,队员表现引发热议,网友:这上单是真的菜
- 王者荣耀|DYG不敌VG,久诚内讧加剧,不调整或被淘汰,他们能走多远?
- AMD|116项对比测试:Intel至强免费提速6% 仍不敌AMD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