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胸外科专家变身为胸外科患者,一个特殊病人的手术记录和感悟

我就是这个特殊的病人 , 一个从事胸外科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医生了 , 因为肺结节要接受胸部微创手术的治疗 。
我去年3月份查体发现左肺上叶有一个小结节 , 大小约6mm , CT室没报 , 是我自己在我们科的阅片工作站查看发现的 。我的同事们很重视 , 胸外科于主任亲自跑去CT室 , 跟陈主任研究半天 , 得出了继续观察的结论 。
其实我在发现结节的那一刻 , 出于职业的敏感 , 还是有些忐忑的 , 之后自己仔细地研究了半天 , 觉得属于观察的那一种 , 还不是属于密切观察的 , 那就等来年的体检吧 , 这事就放下了 。
时间在工作中尤其是不停地为病人手术、阅片、判断小结节要不要处理中飞逝 , 转眼又到了每年的体检时间 。体检过后第一时间又去看了下自己的CT , 将两年的结果做了对比 , 觉得结节变化不大明显 , 似有微微增大的趋势 , 把CT电子片通过微信发给了几个外院胸外科专家 , 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 , 那就是切除 。

|从胸外科专家变身为胸外科患者,一个特殊病人的手术记录和感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箭头标记处为肺结节 , 左侧为去年的
我的手术不大 , 只要将有结节的左肺上叶做个楔形切除就行了 , 手术操作不复杂 , 只有两个小问题 , 一是麻醉医生需要插入胸外科特殊需要的双腔气管插管 , 手术中患侧肺不通气 , 方便微创手术进行 , 他们经常插 , 应该没什么问题 , 假设插管出现困难 , 那么普通插管也能完成手术;另一个就是结节定位的问题 , 我的肺结节很小 , 手术中不易准确寻找 , 需要术前定位 , 而我的学生小董主任术前定位掌握得很精准 。既然这两个小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 那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 决定就在我们医院我们科手术 , 把我交给我小伙伴们 。
问题都想清楚了 , 思想也不紧张 , 手术前夜还是借助药物入眠 , 手术当日早晨6时驱车到医院准备手术 。7时小董陪我去大孔径CT室术前定位 。我躺在检查床上 , 在CT的引导下 , 他将一根细钢针插入肺结节附近 , 虽然进针前已经注射了局部麻醉药物 , 但当定位针进入肺内的那一刻 , 我想到了一个词“痛彻心扉(肺)” , 前胸后背都痛 。好在时间不长 , 他们就将我送到了手术室 , 邹护士长和麻醉科孔主任在门口迎接我 , 孔主任问我是那一侧 , 我回答是右侧(其实是左侧) , 她一直追问为啥说是右侧 , 邹护士长开玩笑说我是不是要检查他们的安全核查制度……
我大约9时30分左右就醒了 , 10点多一点回到病房 。左肺上叶把肺尖切除了 , 胸顶放了个略粗一点的胸腔引流管 , 底部放了根细的 , 手术很顺利 。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 , 我有些兴奋 , 不停地说话 。伤口不大痛 , 每次呼吸时都会感觉到胸腔上部闷痛 , 可能是肺顶到了上部的引流管 , 碰触到胸膜而感到疼痛 。中午时有尿意 , 在床上尿不出来 , 只好在夫人的帮助下站在床边小解 , 然后喝了点牛奶 , 晚上在床边吃了些稀饭 。
手术后第1天傍晚拔除了上部引流管 , 术后第3天拔除了下胸腔引流管 , 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 在医院住了5天 。

|从胸外科专家变身为胸外科患者,一个特殊病人的手术记录和感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术后回到病房
做了三十多年胸外科医生 , 破天荒第一次手术 , 还是做了胸外科病人 , 从病人的角度 , 对于胸外科手术有了些不一样感悟 。我觉得对病人来说 , 最大的困扰就是疼痛的问题 , 我手术后用了静脉镇痛泵 , 还是挺好的 , 我的疼痛评分应该是4分(主观评分:不痛为0分 , 最大疼痛为10分) , 但在咳嗽、深呼吸时仍感胸管引起的疼痛 , 拔除了上管后又感到了下管的疼痛 , 下管拔除了后就会感到伤口的疼痛 , 镇痛泵48小时去除后 , 感觉伤口疼痛有些加重 , 口服了一天镇痛药物后 , 伤口基本不痛了 , 至此疼痛的困扰基本解除 。想到我做医生时 , 面对病人的术后疼痛关注度确实不够 , 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病人的体温、血压、引流量、肺复张情况以及手术效果等等 , 医生跟病人真的是不在一个频道上 。其实解决了疼痛的问题 , 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 近年来 , 疼痛的问题、快速康复的问题尤其受到业界的重视 , 亲身经历后更是感同身受 。分页标题
【|从胸外科专家变身为胸外科患者,一个特殊病人的手术记录和感悟】还有一个单孔胸腔镜的问题 , 电视胸腔镜近年来的发展日臻成熟 , 有些专家就提出用单孔胸腔镜手术 , 传统有4孔、3孔、2孔 , 单孔其实是加大了手术操作的难度 , 很多专家就提出质疑 , 少一个孔到底有没有意义?之前我可能很同意这种质疑 , 而我从病人的角度认为只要是病人减少了疼痛就有意义 , 我本次手术就是用的单孔技术 , 我获益不少 , 少了一个切口的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