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和环球时报在大变局中的历史定位与角色扮演
进入2020年 ,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舆论场颇为活跃 , 从年初的方方日记 , 到最近的苟晶冒名顶替案;从俄罗斯大使馆发的海参崴微博 , 到美国意欲全面制裁中国 , 几乎在每一个舆论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上 , 胡锡进都会出面发声 , 俨然以某种舆论领袖自居 , 是富有使命还是自告奋勇 , 不得而知 。胡锡进有个著名的“复杂中国说”:中国太大 , 也太复杂 , 用非黑即白的方法无法理解中国的情况 , 社会整体进步依靠的是合力 , 而这种合力的形成 , 需要对中国的情况有准确的把握 。 由于中国的复杂性 , 这个国家需要耐心甚至复杂的解决方案 。 他反对一厢情愿和天真烂漫 , 他认为他是在寻找多数人的福祉和这个国家未来走得更稳更好的路径 。正是在这个“复杂中国说”指导下 , 《环球时报》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 , 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报纸 , 吸引了众多眼球 , 在中国舆论场掀起一场又一场风波 。 任何一个稍微关心中国政治 , 经济局势 , 关心未来中国走向的人 , 都无法忽视《环球时报》的声音 。 从媒体经营者这个角度来看 , 胡锡进无疑是成功的 。对这一点 , 胡锡进自己也毫不掩饰 , 甚至有些洋洋得意 。 他对一位历史学家说 , 他主编的报纸必将进入历史 。 胡锡进认为 , 《环球时报》“代表了普通老百姓真正的心声” 。 尽管这份报纸对很多人和事采取了迂回曲折的报道方式 , 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妖魔化成分 , 但倘若不以这样的方式 , 这些异议的声音怎么会进入公众视野?他认定自己是在给沉默的声音一个管道 , 即使他采取的方法是扭曲的 。事实也却如此 。 作为以涉外报道为主要领域的媒体 , 《环球时报》可能或多或少 , 或明或暗有一些特权 , 可以说他人不能说 , 讲他人不敢讲 。 所以有时反倒从另一个相反方向为国人打开一扇窗口 , 让人们能够从缝隙中伸出头去 , 一窥外面的风光 , 了解些许的风吹草动 。 我觉得 , 这是《环球时报》真正价值所在 。但不能忘记的是 , 《环球时报》的报道 , 往往把客观事实与主观倾向混淆在一起 , 在全世界每天发生的各类新闻中 , 在选取新闻事实和报道角度方面 , 经常刻意地断章取义 , 移花接木 , 向国人传播经过它过滤 , 选择后的外国信息 , 让本来就不能完整 , 全面接触国际新闻的读者 , 在不知不觉中顺着《环球时报》的思路走下去 , 沿用它的思想 , 观点观察 , 分析问题 , 最终在心理上 , 思维上潜移默化 , 春风化雨 , 全盘接受 。 这种内化在报道文本中的“导向” , 以新闻事实的面目出现 , 才是真正有效而强大的 。 阅读并信任《环球时报》的读者 , 尤其是年轻读者 , 很难不被这种“新闻”所影响 ,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其设定的思维方式 , 致使新生代不能客观看待世界 , 看待自己 。比起新闻报道 , 《环球时报》的评论更有特色 。 不得不承认 , 《环球时报》的时评很有特点 , 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风 。 一篇时评 , 不看署名光看文章 , 很多时候都能看出出自《环球时报》 。 胡锡进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 有人评价他“是一位把工作和思考 , 写作融为一体的人” , “有永不枯竭的思想喷涌 , 和对社会思想火花的瞬间消化能力” 。大概来说 , 《环球时报》的时评 , 谈问题从不一针见血 , 从不直截了当 , 而是拐弯抹角 , 曲折隐晦 , 方方面面都照顾到 , 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难以言表的滋味 , 给读者以暗示 , 指引 , 最终乖乖地顺着它指的路走下去 。 《环球时报》大胆又隐晦的观点 , 旁敲侧击 , 指桑骂槐的手法 , 先抑后扬 , 意在言外的文笔 , 倒值得新闻人多多借鉴 。笔者认为 , 在貌似公允 , 不偏不倚的《环球时报》的历史定位背后 , 胡锡进玩弄了一个把戏 。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复杂的 , 也是特殊的 , 但在复杂和特殊的后面 , 则是普遍和一般的铁的存在 。 承认复杂 , 承认特殊 , 忽视普遍 , 忽视一般 , 就会走上“存在即合理”的道路 。 胡锡进“复杂中国说”荒谬的地方 , 就在于他只抓住了辩证法的一面 , 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另一面 , 所以 , 就必然导致他不能全面 , 客观地看待中国 , 看待世界 , 最终免不了从貌似公允的立场滑落下去 , 扮演了一个吹鼓手和引导员的角色 。公众号:夜读社
- 环球时报-环球网|俄:仍将为土提供S400,美议员提交制裁土耳其法案
- 金花股权变局:“牛散”再出手,谁知有没有?
- 环球时报|时隔4个月 日本再度举办正式相扑比赛
- 环球时报|美媒开始怀疑印度的疫情死亡数据了…
- 纸币收藏|小费,走近尼日利亚人的捷径
- 美媒:从笑柄到赶超,中国车让欧美感到压力
- 田正:日本5G产业竞争力不可小觑
- 环球时报|口罩生产“去中国化”失败,德国大批进口中国口罩
- 环球时报|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4万,美政府还要削减抗疫经费
- 林郑月娥:香港疫情非常严峻,需要迅速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