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对所谓的“排行榜”,高校本该保持基本的风骨
对排行榜 , 高校该有基本风骨
【光明时评】
日前 ,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发布消息称 , 某高校研究机构的2020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与己无关 , 也从未授权其开展有关排行榜研究和发布活动 , 并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此类排行榜 , 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
之前 , 不少高校已经在官网上宣传本校有多少教师入选“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 还有媒体报道本省有多少学者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学者” 。 教育部发布的澄清消息来得很及时 , 不仅提醒学校不要盲目宣传 , 也揭露了某些排行机构以及高校急功近利的不雅“吃相” 。
把本来只是一个机构按自己选定的排行指标进行的民间排行 , 有意无意宣传为官方组织 , 以“官方背景”来提高排行榜的公信力 , 这是教育部提到的此类排行榜的共同“营销手段” 。 有的是发榜机构有意为之 , 这种“傍官方”做法很难长久 , 因为除了这个“卖点”外 , 排行榜缺乏独立性、专业性 , 不可能真有什么影响力 。 有的则是自媒体等介入炒作 , 把机构排名夸大为国家层面的官方排名 , 而机构也企图浑水摸鱼 , 乐见其成 。 还有的是高校、地方教育部门“自我贴金” , 故意夸大宣传 , 将“榜上有名”作为学校办学、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的重大成就 。
对于此类排行榜 , 不应仅仅止于及时澄清 , 还应该追究发榜机构的侵权责任 。 如果是排行机构自己宣称为官方排名 , 有官方背景或受官方委托 , 要追究机构冒名虚假宣传的责任 。 同时 , 教育部还可收集引用、宣传此类排行榜的高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具体案例 , 作为反面教材警示所有高校办学不得追逐排行榜 , 沽名钓誉 。
其实 , 这类排行榜 , 一直遭到舆论诟病 , 被质疑排行指标不科学 , 排名数据不客观真实以及存在利益交易等问题 。 然而 , 这类排行榜却颇有市场 , 而其客户不言自明 , 就是高校 。 不少高校宣称并不在意排行榜 , 但是 , “总有一款排行榜会让高校(领导)动心”是排行行业的生意经 。 通常来说 , 只要在这一排行榜上的排名好看 , 高校就乐意引用并帮排名机构打广告 , 称其是最权威排行 。 具体到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 , 那么多高校、学院、学科主动宣传 , 显然是把这作为展示的机会 。 排行机构也就看准了这一点 , 上榜高校、学者必定喜欢 , 并以高校宣传上榜情况 , 来证明排行榜得到“广泛认可” 。 但需要追问的是 , 这种排行究竟有什么价值?
就笔者个人而言 , 并不反对民间机构研制排行榜 。 对高等学校的评价 , 要淡化行政评价 , 推进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 , 而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 , 就是对高等学校办学进行专业评价、社会评价的一种方式 。 但是 , 如果专业评价、社会评价 , 还是用功利的那一套 , 迎合功利的办学目标 , 那么 , 其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义就十分有限 。 有价值的排行榜 , 首先必须保持独立性 , 高校的研究机构貌似独立 , 但并不独立 , 因为本校也是排行对象 , 例如有的高校研究机构搞的排行榜 , 就把本校的排名排得特别好看 。 其次要坚持专业性 , 要选择符合教育、学术发展规律的指标进行排行 , 不能用一些功利的强化数量、规模的指标 。 我国的大学排行榜 , 普遍存在重数量规模的问题 , 也刺激学校重数量不重质量 。
高校对待排行榜 , 应该有大学该有的样子 , 有学校基本的风骨 , 不能全想着只要有一个排行榜可以拿来宣传就行 , 毫不关心其出处和专业性 。 正如教育部所称 , 这是一种风不清气不正的学术生态 。 更直白地说 , 不过是一场虚假的宣传游戏 。 此风不可长 。
(作者:熊丙奇 , 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大学|对所谓的“排行榜” , 高校本该保持基本的风骨】
- 摆拍|大学生铁轨上摆拍逼停火车被处罚不要拿生命开玩笑
- 李栋|"没有双腿"他送外卖撑起人生:要把女儿供上大学
- 爱集微APP|谋划科创板上市的晶合集成与安徽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偷外卖的大学生关进监狱,偷税漏税8亿逍遥法外
- 南京警方通报大学生多次偷外卖|年轻人你咋这样呢?南京警方通报大学生多次偷外卖
- 南京警方通报大学生多次偷外卖|南京警方通报大学生多次偷外卖 家中其他孩子为了让他读书都辍学了
- 中小|惠普联合北京大学发布《中国创业型中小微企业创新指数》
- 专业|西南交通大学2020年60个专业(大类)招收7450名本科生
- 汕头大学今年计划招生3100人,新增预防医学、药学2个专业
- 广东工业大学今年计划招生9500名,新增5个新工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