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论一个戏精的自我修养——ta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制?
为什么有些人总给自己加戏?甚至有时候还会为了刷存在感欺骗别人 。
和戏精相处 , 经常让人感觉“累觉不爱” 。
但你有没有想过 , 这些戏精到底是咋产生的呢?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北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咨询、成人与高等教育学系的Suzanne Degges-White教授将这样的人形容为“既很擅长吸引他人 , 同时又很擅长惹周围人反感的人” 。
用现在的流行网络语来说 , 就是“戏精”本精了 。
我们列举了这些“戏精”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心戏:
? 当我的朋友们在讲述最近的一些成功或挫折时 , 我内心会暗暗开始回忆自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 寻找那些能够把对方比下去的经历故事 。
? 和朋友聊天时 , 突然其他人问我“刚刚你朋友跟你说了什么?” , 我可能会答不上来 , 而且会一直想着怎么才能把话题转到我自己身上 。
? 当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发展和我预想的不同 , 我总觉得全世界都在欺负我;例如看电影没选上自己心仪的座位、早上狂奔去公司竟然还是迟到一分钟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由于在我看来以上情节其实很严重 , 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事告诉身边的每个人 , 哪怕过了三五个星期也很值得拿出来仔细讲一讲 , 让他们都知道 。
? 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 , 我更多地感觉他们都是“我的听众” 。 我并不是简单地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 而是在向大家展示自己 。
? 每次我在讲自己的经历时 , 有些观众好像没听几句就离场了 。
如果上面这些话也和你的内心戏相似 , 那么你可能也是一枚随时给自己“加戏”的“戏精” 。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有些人会想当然地认为 , “戏精”是有选择地、故意地小题大做 。
其实未必 。
心理学家Scott Frankowski及其团队针对“戏精”进行了深入研究 , 试图从人格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
——小题大做 , 总是给自己“加戏” , 陷入接二连三的“危机事件” , 让生活更加混乱 。
他们的研究发现 , “爱演”也是一种人格特质 , 与以下三方面因素紧密关联:
1. 人际操纵性
人际间操纵 , 指的是操纵性较低的人 , 在与他人互动时不太有目的性 , 更真诚和谦虚 , 采取分享的态度 , 也更愿意倾听他人 。
而“戏精”则不同 , 他们虽然喜爱社交 , 但在与人交往时却不够真诚 。
“戏精”不断给自己“加戏” , 告诉周围人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 , 都是为了从“听众”那里获得他们想要的关注、同情、表扬或肯定 。
但戏精们的恶意程度却不高 , “戏精”们在社交中表现通常是友好的 , 也少有恶意剥削他人的倾向 。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2. 冲动讲话
“戏精”们往往说话有些口无遮拦 ,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 几乎不考虑这些话是要说给谁听、在什么场合说 , 以及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
3. 坚信自己是外部环境的受害者
“戏精”往往认为自己遭遇的一切都是“空降在自己身上”的 , 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外 。
尽管事实上 , 戏剧化事件之所以会不断发生 , 责任更多地在于他们自身的一些行为 , 但他们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
“戏精”的人格特质也具备一定的复杂性 。
研究表明 , 在大五人格测试中 , “戏精”的外向性较高 , 这意味着他们通常是开朗、爱社交、热情、自信而容易兴奋的 。分页标题
同时 , 他们的开放性也比较高 , 体现在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 , 有想象力 , 好奇心旺盛 , 也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
但是 , 在神经质及责任心方面 , “戏精”则呈现出矛盾而复杂的模式 。
? 神经质
他们虽然“戏很多” , 但并不真的特别焦虑或情感脆弱 , 而是沉浸在表演当中;但同时 , 他们又是冲动的 , 有时也非常易怒 。
? 责任心
他们是有野心的 , 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比较有自信 , 但是缺乏自律能力 , 不喜欢守规矩 , 做事情也没什么计划性 。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表演型人格 , 又称癔症型人格、歇斯底里型人格、寻求注意型人格 , 以女性居多 。
我在医院里听说过一个有趣的案例 。
有一位住院女性患者 , 怀疑自己的手有问题不能动弹 , 但是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因为她平时太能闹腾了 , 为了不影响到整个病区的休息 , 有一晚 , 夜班护士哄她躺下以后 , 把她的手举起来 , 对她说 , 如果你真的是手有问题 , 那么按道理它应该放不下来了 , 如果能放下来那就证明没问题 , 可以出院离开了 。
结果她为了证明自己的手真的有问题 , 就这样一直举了一晚上 , 累得满头大汗都没敢放下来 。
听起来很怪异?其实这类人就是表演型人格者 。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表演型人格者通常都有高度的焦虑、强烈的情感和过度的反应 , 轻微的表演型人格倾向能让他们更容易入戏 , 面对镜头有更好的表现 。
但表演型人格障碍不是一种收放自如的「演技」 , 而是不受控制的「表演病」 , 就像婴儿那样 , 开心了就格格大笑 , 不舒服了就瘪嘴大哭 。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表演型人格有可能是天生的吗?还是与后天生长环境更有关?
研究发现表演型人格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
1. 童年创伤诱发大脑功能的改变
精神病学家Bruce Perry等研究者在2005年发表的一项关于儿童虐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在童年时期遭到创伤事件 , 无论是来自他人的虐待 , 还是突发的灾害 , 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大脑功能发育 。
在我们大脑中 , 杏仁体在情绪反应、决策和记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甚至也有人称其为大脑结构中的“戏精” 。
创伤事件改变了这个部位的发育 , 个体此时会难以判断在当前情境下 , 什么是该做的 , 什么又不该做 。
这就造成了“戏精”常常小题大做 , 夸张而不合时宜地表达情绪 。
某种程度上说 , “戏精”的脑子有问题这句话居然是对的??(敲黑板:不要因为任何一种人格特质就去歧视别人哦) 。
2. 原生家庭
表演型人格的背后通常有一个软弱的母亲和一个威严又充满魅力的父亲 。
父亲对女儿可能会既严厉又溺爱 , 这种矛盾的形象让孩子不知是该亲近还是害怕父亲 , 而母亲的千依百顺更加促成了「天生弱小」这一卑微观念的形成 。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小孩 , 一方面害怕被人看不起被抛弃 , 一方面又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而不断迎合和讨好ta们 。
也可能会成为“戏精”——难以填补内心对于引起关注的渴望 , 且习得了肤浅、夸张的情绪表达方式 。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不称职的母亲和自恋的父亲 , 是子女癔症型人格的根源 。
这样的家庭氛围 , 造成表演型人格内心卑微的特点 , 十分害怕被拒绝和被侵害 。

  • ta们会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应对日常:压抑、退行、性欲化以及付诸行动分页标题
  • ta们会日常生活中的正常需求进行压抑 , 这种压抑就会导致癔症症状 。
  • ta们感到不安全、怕被拒绝、身陷险境的时候 , 会用退行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表现出像个孩子一般的乖顺、软弱 , 企图通过迎合或无节制的妥协 , 来换取事态的平息(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普通程度的退行或许有效 , 说不定还会让人觉得是可爱的、天真无邪的;但如果达到精神病性水平 , 就会是胡搅蛮缠、吹毛求疵、不顾危险地做一些刺激的事 , 或者出现身体不适 。
  • ta们努力表现自己 , 深层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 获取他人的认同因为外界的认可是ta们维系自尊、维持安全感的主要途径;这种行为常给人贪慕虚荣的印象 , 随着误会的加深 , 她们更加不敢展示真实的自我 , 乃至于一生都在演戏 。
在这提醒各位父母 , 以身作则或许是孩子最重要的一节启蒙课 。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戏精实际上是一种值得令人同情的人格表现 , 他们遭受了某些创伤和缺失 , 从而习得了这种方式 , 但这种方式又很容易引起周遭人的厌恶 。
如果你身边有那种想方设法一定让自己成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 还时不时展现和利用自己性魅力的人 。
  • 你可以配合演出 , 试着帮助她看见自己更有价值的那部分 , 不断地滋养她成为一个对自己内在真正自信的人 。
  • 但如果她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侵害你 , 那你也要做好自我保护和界限;不要在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一再忍让 , 最后是把自己搭了进去;保持距离、观看表演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
  • 再或者你也可以漠然处之 , 不予回应 , 但不要欺凌他们 , 因为毕竟 , 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人真正的痛苦 。


揽月Daily|“ 你是怎么把身边人作没的?” |戏精体质研究
本文插图
“一个人的人格 , 就像被人们的种种人生故事包覆着的气质性格” 。
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故事都会在你自己内在人格特征中留下不同的痕迹 , 所以 , 没有人是完全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