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人类面临太空生存挑战,本世纪内或实现火星移民|钛媒体全球科技月
_本文原题:人类面临太空生存挑战 , 本世纪内或实现火星移民|钛媒体全球科技月
本文插图
7月23日 ,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 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后 , 成功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检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 正式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 。
为何人类竞相探索火星?《火星救援中》 , 马克·沃特在火星中的生活 , 能否真的实现?这一系列的问题 , 随着人类对火星的进一步探索 , 或将一一解开 。
就在几天前 , 7月19日 , 钛媒体联合***推出的《宇宙生活指南》第二期 , 邀请到了火星学会创始人罗伯特·祖柏林博士(Dr. Robert Zubrin)就星际移民的话题带来分享 。 本次直播也是钛媒体T-EDGE-X全球连线科技月的线上直播活动之一 。
祖柏林博士是美国著名的航天工程师 , 曾任洛克希德· 马丁航天公司高级工程师 , 于1998年成立了火星学会 , 长期致力于促进人类探索和移居火星 。 他的科普著作《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The Case For Mars——The Plan to Settle the Red Planet and Why We Must)中 , 关于原位燃料制造的建议深远的影响了目前NASA和SpaceX的计划 , 甚至被称为埃隆·马斯克的“老师” 。
本文插图
美国火星协会创始人罗伯特·祖柏林博士和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
众所周知 , 在移民火星之前 , 作为地球人的我们 , 首先要保证能在外星球生存 。 在直播当天 , 曾获得“国际宇航科学院2009年度宇航生命科学奖”的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逢源 , 带来《人类作为地球动物 , 如何在外太空生存?》主题演讲 , 为观众解开在外太空及火星生存的谜底 。
另外 , 想要长期在外星球生存 , 能源问题至关重要 。 外星有哪些资源能供我们利用?地球上已有且能实现广泛开采的资源 , 正处于消耗日趋增长的阶段 , 而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 , 太空采矿或许是未来的解决方式之一 。 起源太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 , 小行星及陨石成分分析专家喻天弘博士也针对这个看似前景无限的“太空淘金梦”进行他自己的阐述 。
人类如何在火星上生存?
从广义上来说 , 人类移民到其他星球 , 并不是因为地球人口爆炸等原因 , 而是人类天性中就带有一种探索精神 , 这种精神鼓励人类挣脱地球的引力 , 去往更大的世界 。
那么 , 哪些行星适宜人类居住呢?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逢源在演讲中表示 , 首先行星不能离恒星太近 , 导致行星上面的水分完全蒸发掉 , 其次也不能离太阳过远 , 太寒冷也不适宜人类生存 。
本文插图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逢源
幸运的是 , 地球处于太阳的宜居带中心位置 , 在宜居带两侧 , 一个是金星 , 一个就是火星 。 其中 , 金星遍布浓密的大气 , 有很强的温室效应 , 地面温度达到400多度 , 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
火星则不一样 , 人类很早就对火星开始了探索 。 “1971年通过探路者号 , 发现了火星表面有很多河床 , 到了2001年检测到了火星上存在水 , 而且含量不低 。 尤其是在南极和北极 , 差不多在三十七八度的维度中间 , 仍旧有大量的水存在 。 ”庄逢源表示 。
美国火星协会创始人罗伯特·祖柏林博士在连线中也表示 , 火星是离人类最近的星球 , 它支持生命所需的所有资源 , “火星有地下湖泊 , 有冰川 , 也有氢氧碳氮等生命元素”, 因此有可能形成科技文明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美国火星协会创始人罗伯特·祖柏林博士
然而 , 在人类探索火星的过程中 , 不可避免会遭遇到挑战 。
庄逢源表示 , 太空环境跟地球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 人类要重视并加以防范 。 首先就是太空辐射问题 , 包括宇宙射线、太阳粒子事件所产生的辐射等 , 对人类细胞产生极大杀伤力;其次人类长期处在太空环境低重力的状态下 , 会造成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以及免疫功能的下降 , 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
“在微重力环境下 , 人类的骨骼肌尤其是承重肌将发生萎缩 , 随后骨质也发生收缩 , 大概每个月会损失1%-1.5%的骨量 。 假若说一位40岁的航天员要到火星上 , 按照200天的航行时间来算 , 达到火星的时候 , 他的骨质疏松程度就和80岁的老人差不多了 。 ”庄逢源认为 , 未来要在火星飞行器上装很多的锻炼设备 , 让宇航员保持肌肉不至于萎缩 , 这样也能保持正常免疫功能 。
同时 , 在到达火星表面之后 , 人类还要面对极端环境带来的生存问题 。
庄逢源对此解释道 , 火星上的气压只有0.6% , 且平均温度大概在零下40多度 , 即使是在赤道 , 白天最高温度也只有零上15度 , 所以人类需要建立一个密闭的生物再生系统 , 将气压加到正常水平 , 通过温室效应来提升它的温度 , 保证人类的生存 。
“美国在即将发射的火星车上 , 就携带了类似的装置 。 火星上存在很多二氧化碳 , 它将电解生成的氧气 , 装在氧气瓶中 , 将来人类登陆火星之后 , 就可以直接使用 。 ”他表示 。
另外 , 食物来源也是一大难题 。 庄逢源表示 , 在《火星救援》电影里 , 主人公种植土豆的方法并不现实 。 “由于火星的土壤中含有很多高氯酸化合物 , 并不适合种植物 , 人类需要用微生物来改造土壤 , 再进行农作物种植 。 ”
本文插图
《火星救援》主人公在火星上种植土豆
所以 , 星际移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
庄逢源认为 , 人类真正实现星际移民的重要标志 , 就是在另一个星球上可以繁衍下一代 。 “但在人类空间站里 ,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诞生过哺乳动物 , 更何况火星重力只有地球的38%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宝宝的骨骼生长究竟如何 , 能否保证健康成长 , 都是值得探讨的科研话题 。 ”
只有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 , 人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移民火星 , 但这一过程注定是漫长的 。
太空掀起“淘金”热潮
1964年 , 天体物理学家卡达谢夫提出了“卡达谢夫标度” , 作为衡量高度进化文明的技术水平的方法 , 其意义在于 , 它从宇宙的角度来考量整个文明的能源消耗量 。 ——可以把所在的宿主行星所有的能量资源都利用上 , 就达到了文明1.0;进一步扩展到所在的恒星系 , 就进入了2.0文明时代 , 能够利用整个银河系的能源资源 , 则达到了3.0文明时代 。
天体物理学博士喻天弘在此次演讲中表示 , 目前人类仅仅处于0.7文明的阶段 , 虽然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 但人类不可能永远活在摇篮里 。
本文插图
天体物理学博士喻天弘
冲出摇篮的第一步 , 就是要实现星际移民 , 但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 早晚会有枯竭的一天 , 人类如何有效利用太空资源来实现上述目标 , 正成为科学界的热门话题 。
他在演讲中分享了一张太阳系的示意图 , 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小行星 , 包括地球、火星等 , 其中绿色部分是人类已知的小行星 , 外面一圈还有白色亮光部分 , 这是人类新发现的小行星 。 “事实上 , 随着科技进步 , 截至2015年人类已经发现大约68万颗小行星 , 而望远镜能够看到的已经接近100万颗了 。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小行星示意图
在这些小行星中 , 哪些可以被人类所开发和利用?喻天弘认为 , 离地球很近的小行星 , 即近地小行星可以成为“候选者” 。
他进一步说道 , “这些小行星上 , 有很多已知的常规元素 , 比如氢氧 , 也有镍铁等贵金属物质 , 人类也可以用高精尖的仪器去精准测量其成分 。 日本有一个叫隼鸟二号的探测器 , 曾探测过龙宫小行星 , 它上面除了碳钴铁镍还有水 , 专家判断这个直径大于1000米的小行星 , 价值约为800亿美金 。 ”
探测只是第一步 , 把这些资源带回来加以利用才是重中之重 。
喻天弘表示 , 行星上的资源 , 更有价值的是在轨利用 , 将小行星上的物质进行在轨冶炼及分解 , 从而获得需要的资源 。 他透露道 , 日本的隼鸟二号探测器将在今年12月6号从小行星上携带样本物质返回地球 , 科学家将对其进行研究 。
同时 , 他也在演讲中提到利用行星资源 , 来对火星土壤进行改造 。 “一些小行星上有很丰富的氮磷钾这种有机肥料 , 可以把这种资源带到火星上种植所需的植物 , 这对未来的星际移民很有必要 。 ”
据了解 , 在太空资源开发战略上 , 国际社会已经展开了竞争 。 目前 , 包括美国、卢森堡、阿联酋等国家在内 , 均公布了相应的法案 ,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中 。 可以预见的是 , 未来不止是政府参与 , 众多商业巨头也将加入这一赛道 , 深度挖掘这一市场价值 。
本世纪内或实现火星移民
移居火星无疑是人类离太空最近的一个梦想 , 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 但一定是循序渐进式的 , 不可一蹴而就 。
在第二期直播的圆桌论坛中 , 庄逢源分享了他的看法 , 他认为人类在星际移民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比如哺乳动物在外太空条件下的生殖研究 , 包括胚胎生物的研究 , 同时也牵扯到很多伦理问题 。 他再次强调:“星际移民的标准 , 是能够有下一代在另外一个行星上诞生 。 ”
喻天弘则认为 , 真正大规模的移民 , 还是要有相应的商业价值 , 或者是社会价值 。 火星上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发展机会 , 更宜居的环境 , 人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移民 。
不过 , 他也承认技术的变革加速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前阵子 , Space X的龙飞船运载了两位宇航员 , 它的技术提升使得瞬时重力加速度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 这意味着人类进入太空的门槛越来越低了 。 ”他认为 , 如果不出意外 , 未来40年内人类就可实现火星移民 。
本文插图
圆桌会议 , 从左至右:火星学会中国区负责人崔婷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逢源、天体物理学博士喻天弘、达尔文细胞生物集团董事长程巍
同时 , 他认为火星是星际移民最合适的一个桥头堡 , 人类先建立火星基地 , 利用火星的资源才能实现大规模移民 , 包括带着燃料去太阳系边界 , 也都是走一步用一步 , 但火星肯定是人类利用太空资源的第一步 。
罗伯特·祖柏林博士在连线中说 , 这将是一个广泛的国际努力 。 “现在 , 它可能不会像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那样正式联合起来建立我们的空间站 。 可能会有一些联合项目的性质 , 但总的来说 , 这将是更多的复杂但有趣的事情 。 国家之间的竞争 , 公司之间的竞争 , 都是在进行一场创业的太空革命 。 ”他表示 , 在他的新书《The case for space》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
达尔文细胞生物集团董事长程巍 , 在论坛中也对火星移民充满了期待 。 他认为 , 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来看 , 人类必然要建造一个耗散结构 , 从其他地方拿到更多的能量 , 来维持自身发展 , 所以移民火星是早晚的事 。 在火星移民的过程中 , 人类还需要解决繁衍、粮食等问题 , 同时让人类寿命更长、更强壮、更智慧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达尔文细胞生物集团董事长程巍
“我认为在2035年甚至之前 , 就可以实现火星移民 , 但整个经济系统、生命系统的建设还需要一些时间 , 可能要到2080年才能搞定 。 ”
当被问及人类是否会探索太阳系以外的空间时 , 程巍表示这种举动非常危险:“假设有另外一个智慧文明 , 比人类早发展1万年 , 如果人类被观测到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 事实上我也不赞成发射太多探测器 , 尽量不要被发现的好 。 ”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 整理 | 柳牧宗)
关于《宇宙生活指南》
《宇宙生活指南》是百度***独家出品的太空科普系列直播 。 项目联合全球顶尖航天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学者、商业航天机构共同打造 , 将通过旅行篇、移民篇、教育篇、探索篇、造梦篇等不同维度来探讨商业航天、太空旅行、火星生存等热点话题 , 畅想人类空间探索的未来 。 这个夏天 , 让我们一起丢掉重力 , 开启星际之旅 。
更多T-EDGE X 全球科技月介绍与议程安排 , 还可下载钛媒体App客户端守候全新上线的“前沿直播间”(EDGE Live ) , 官网地址:https://www.tmtpost.com/event/t-edge/2020summer/index_ch.php
【钛媒体APP|人类面临太空生存挑战,本世纪内或实现火星移民|钛媒体全球科技月】更多精彩内容 , 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 , 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文明|宇宙文明有7级,人类何时才能达到1级?科学家:至少还需100年
- 人类|人类究竟是由进化而来还是外星文明带来?看完这些,瞬间不淡定了
- 撒哈拉沙漠|神秘的史前文明被发现,科学家:或许曾有比现今人类更高的文明
- 行星|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身处宜居带,或许适合人类移居
- 人类|一万年后地球还有人类存在吗?
- 飞船|人类怎样才能突破宇宙“封锁”?科学家:有3种方法可行
- 谜团|科学至今无法解释的4大谜团,人类何时才能解开?谜团一:地球是如何诞生的?谜团二:生命是怎么产生的?谜团三:黑洞里面是什么?谜团四:宇
- 刘慈欣|外星文明早人类100亿年产生,它到底多发达?外星文明早人类100亿年产生,它到底多发达?刘慈欣终于揭开真相外星文明可能早人类100亿年诞生,它
- 超美时尚屋|鲸鱼喷出的水柱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暗示人类在摧毁它们的家园
- 麦哲伦|《人类简史》——让人类崛起的“科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