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其实有两位末代皇帝,一位是溥仪,另一位活到1942年才去世
- 1898年9月18日 , 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在北京懒眠胡同谭嗣同住处 , 共商戊戌变法下一步行动 。 此时的光绪皇帝 , 正在养心殿踱步 , 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写道:“光绪畏西后(慈禧) , 不敢行其志 , 故思于对抗西后与维护变法之中而求平衡” 。 事后证明 , 他们这些商讨和思索还是太年轻了 。 这一天夜里 , 慈禧眼线他塔拉·刚毅上报慈禧 ,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蛊惑圣上 , 并对太后起心思 。 ”第二日 , 这位不可一世的“女皇帝” , 同时完成了几件“壮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扣住光绪;同时 , 差人追捕戊戌变法人士 。 结果 , 康有为和梁启超虎口脱险 , 谭嗣同不愿抛弃光绪 , 被逮捕 , 被审判 , 最后倒在了菜市口的刀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戊戌变法失败后 , 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彻底独揽大权 。 当时全国分为三股势力 , 守旧派 , 革新派 , 中间派 。 守旧派以慈禧为代表 , 他们面临的局面是:虽然大权在手 , 但与时代潮流相逆;革新派以康有为为代表 , 他们面临的局面是:精神领袖光绪尚在 , 只是手中再无权力;中间派则以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 他们一方面与守旧派牵扯很深 , 但又具备改革的意愿和能力 , 这一点决定了他们只能走中间路线 , 所以用处寥寥 。 这种局面下 , 慈禧为进一步打击革新派 , 决定废除他们的精神领袖光绪 , 另立皇帝 , 保庆帝溥儁 ,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场的 。
1900年初 , 慈禧与众多守旧派大臣 , 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诏 , 册立溥儁为皇太子 , 择日继位大统 。 当时的册立诏书写道:“光绪疾笃而无嗣 , 不承社稷之重 , 著立爱新觉罗·溥儁为皇太子” 。 立溥儁为皇太子 , 只是慈禧故施伎俩 。 由于此时光绪尚在 , 朝廷内外尚有支持者 , 慈禧为避免打草惊蛇 , 同时象征性地遵循祖制 , 固作此说 。 可慈禧万万没想到 , 这种幼稚低劣的伎俩 , 立刻被揭穿 。 一时间“废除光绪 , 另立新帝”的传闻不绝于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初一 , 溥儁登临太和殿 , 大告天下 , 登皇帝位 , 改元保庆 。 此举立刻召来全国范围的剧烈反扑 , 慈禧和溥儁成为众矢之的 。 例如 , 广东电报总局致电总理衙门 , 公开反对慈禧拥立新帝 , 并强烈要求公开光绪帝现状 。 慈禧为缓和局面 , 公开了一份伪造的光绪皇帝体检报告 , 报告中说光绪皇帝身体状况非常糟糕 , 不久人世 。 为对付慈禧这一拙劣伎俩 , 革新派甚至不惜联合西方列强 , 强命西方医生进入瀛台为光绪体检 , 《义和团史》记载当时的体检结果为“上(光绪皇帝)体无恙” , 这一结论彻底揭穿了慈禧的面目 , 慈禧自此也失去了天下信任 。 结果 , 溥儁登基仅三天 , 慈禧就迫于各方压力废除了溥儁 。 这出闹剧 , 也告一段落 。
溥儁登基时 , 年仅15岁 , 被废黜后 , 西方列强和革新派为彻底斩断他复辟的可能 , 强命清王室将他全家流放 。 《清史稿》载 , “端郡王携其子(溥儁)流放迪化(乌鲁木齐) , 无诏不得返 。 ”溥儁被流放到边疆后 , 在那里生活了几年 , 又回到北京 , 但旋即染上了毒瘾 。 虽然许多亲戚都帮衬过溥儁 , 不但给他提供资金 , 甚至和他一起南下广东戒毒 , 但始终未能成功 。 毒瘾让溥儁将资产很快挥霍一空 。 从被逐出宫后 , 他的经济状况和身体条件每况愈下 , 最后熬到1942年 , 死在一座寺院里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溥儁之所以没有坐稳皇位 , 己亥建储之所以失败 , 主要有三个原因 。
己亥建储违背时代趋势
清朝末年 , 虽然守旧派独揽大权 , 把持地方权力 , 但改革呼声和浪潮已是时代趋势 。 戊戌变法领军人物之一的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写道 , “封建王朝的思想和礼教 , 是旧中国的枷锁 , 这枷锁扼杀国人之生命 , 扼杀新一代人之创造力和思想 。 ”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敲开国门后 , 晚清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提出救亡图存口号 。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继兴起 , 是清末改革派救亡图存的实际行动 。 洋务运动中 , 中国在经济、思想和教育等领域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仅轻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 就有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 , 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等十几个领域 , 几百个项目 。 戊戌变法中 , 北京的许多学堂直接废除了一半传统科目 , 新增西方学科 ,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载 , “时京师学堂废赋论而置英法语言 , 又兴机械学科和医学学科 。 ”同时 , 在经济和社会领域 , 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
在这种时代趋势下 , 作为守旧势力代表的慈禧和她的“杰作”己亥建储 , 是完全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 。 尽管由于慈禧掌握者巨大权力 , 能在短时间内横行 , 但全国的反抗就是时代趋势的最强音 。 除了前文提到的广东电报总局在舆论上掀起的反抗外 ,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抗 。 例如 , 康有为在日本公开反对己亥建储时 , 曾评价这次建储是“吕后擅自废立 , 董卓废旧立新 , 必致山呼海啸(《答山本宪》) 。 ”即便以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中间派 , 甚至慈禧的坚定支持者荣禄 , 都不支持这件事 。 他们虽然没有明确反对己亥建储 , 但李鸿章曾对荣禄说:“这种事 , 如果你参与进去 , 你有几个头够杀?(《梦蕉亭杂记》)”这足以证明他们在己亥建储中的立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光绪皇帝无辜
光绪皇帝当时的处境 , 其实比之后的溥仪还难做 。 首先 , 光绪有清朝血脉 , 为清朝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第二 , 光绪是一位处于变革时代的皇帝 , 这一社会背景决定了他必须变革 , 才能坐稳江山 。 第三 , 如果了解光绪在戊戌变法中的举动就知道 , 光绪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 他光明磊落 , 胸怀天下 , 也算得上明察睿智 , 但他有一个巨大不足 , 缺乏勇气 。 这种性格 , 或许可以成为治世明君 , 但在乱世和变革中 , 是绝对没有立锥之地的 。 第四 , 他身边还有个慈禧 。
这四点因素给光绪带来的是:有心杀贼 , 无力回天 , 而且最后被活生生撕裂了 。 从慈禧的角度看 , 她是破罐破摔 , 自不必说 , 她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 便决意如希特勒一样 , 带着她的“第三帝国”走向毁灭 。 “我不能活 , 那就都不要活” , 就是慈禧的写照 。 从光绪的角度看 , 他年富力强 , 又是一位积极进取的皇帝 , 自然想实现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 所以他虽然不勇敢 , 还是能顶住满清整个守旧势力 , 给戊戌君子们上书房行走的权力 , 让他们能随意初入大内献计 。 但光绪拗不过慈禧 , 所以最终被撕裂了:他有改革之心 , 无改革之力 , 既做不到彻底倒向慈禧而背叛改革 , 又不可能背叛清王朝而除掉慈禧 , 最终 , 走了几年中间路线后 , 倒下了 。分页标题
光绪虽然倒下 , 可他是作为有心无力者倒下的 , 不是作为罪人倒下的 , 所以在当时人们眼中 , 他仍是一位好皇帝 。 这时 , 慈禧祭出了己亥建储的闹剧 , 犯众怒就不稀奇了 。 己亥建储后 , 反对者最痛恨的 , 既不是慈禧囚禁光绪 , 也不是慈禧拥立新帝 , 而是慈禧在光绪活着时 , 无端废掉光绪 , 拥立新帝 。
文章图片
【|清朝其实有两位末代皇帝,一位是溥仪,另一位活到1942年才去世】
文章图片
损害西方国家利益
己亥建储成为闹剧的第三个原因 , 在于慈禧这一行为直接触犯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利益 。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期间 , 清朝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非常诡异 。 一方面 , 西方的确在欺负中国 , 另一方面 , 他们又没有灭亡清朝的打算 , 只想置清朝于傀儡的角色 。 这两方面造成的局面是:虽然表明上清朝和西方坚决对垒 , 但清朝还是有巨大的空间进行自主选择 。 因此 , 清朝才有机会进行一系列改革 , 而光绪帝推进戊戌变法时 , 西方国家也能从变法中获取巨大利益 。 例如 , 当时在各地兴办枪炮学堂时 , 西方国家大都会注资并享有分红 。
慈禧剥夺光绪权力的同时 , 也向西方彻底关上了国门 。 西方国家利益受损 , 自然不肯罢休 。 愚昧昏庸的晚清守旧派妄图和清朝一同下葬 , 而西方虎狼的眼里是顾不得这些的 , 他们要的只是奴役和利益 。 己亥建储时的局面 , 甚至让中国本土改革派一度与西方国家站在一起 。 义和团运动在这一时期 , 甚至也受到过西方国家的资助 , 当这么多势力同时指向己亥建储时 , 慈禧的诡计自然不能成功 。
- 溥仪|她是清朝最美的格格,为了溥仪一生未嫁,活到2003年孤独一生
- 绿营|清朝灭亡时,它的百万大军哪里去了?
- 最后|清朝最后一位格格,一生坎坷命途多舛,一直活到95岁道出一秘密
- 传宗接代|古代穷人娶不起老婆,如何传宗接代?他们想了个办法,持续到清朝
- 犯人|清朝有一种刑罚,比凌迟还要残酷,犯人宁愿立即自杀也不愿意接受
- 宫女|清朝宫女年轻貌美,为什么却无人敢娶?只因这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杨道明|1935年,两位红军高级将领神秘失踪,53年后一高僧道出二人的去向
- |清朝开国战功第一人,屠杀80万汉人,结果全身皮肤化脓溃烂而死
- 头发|清朝时期的男子留的辫子有多脏?英国一位女子描述时,直接呕吐
- Edwin|1909-1911年老照片,记录清朝灭亡前的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