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国藩:文章的雄奇,以行气为第一,造句为第二,选字为第三

曾国藩“平生好雄奇瑰玮之文” , 身为晚清军政大臣的他 , 也是近代作家、湘乡派古文的创立者 。?

曾国藩|曾国藩:文章的雄奇,以行气为第一,造句为第二,选字为第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1 文章的雄奇之道
儿子曾纪泽向曾国藩请教文章的雄奇之道 。曾国藩写信进行了详细说明 。
在曾国藩看来 , 文章的雄奇以行气为第一 , 造句为第二 , 选字为第三 。
然而没有选字不古雅而句子会古雅 , 句子不古雅而气会古雅的;也没有选字不雄奇而句子能雄奇 , 句子不雄奇而气能雄奇的 。
所以 , 文章的雄奇 , 关键在行气 , 而行气又全在造句选字的功夫上 。
曾国藩最喜欢古人雄奇的文章 , 他认为韩昌黎第一 , 扬子云第二 。两位先辈的行气 , 本来为天意所传授 。对于人和事的精当处 , 韩昌黎则是在造句方面下的功夫多 , 杨子云则是在选字方面下的功夫多 。
曾纪泽说叙事、志、传一类文章难于行气 , 曾国藩认为并非这样 , 随后他举例进行了说明 。
比如韩昌黎的《曹成王碑》、《韩许公碑》 , 固然属于千奇万变 , 是别人不能仿照的文章 , 即使是卢夫人的铭、女拏之志 , 寥寥几句的短文也一样雄奇倔强 。
如果试着读这四篇文章 , 就会知道两大两小 , 每篇都极为雄奇 。
曾国藩认为 , 儿子所作的《雪赋》 , 词意还是很古雅的 , 只是气势上不太通畅 , 对仗也不太工整 。
两汉时期不讲究对仗 , 潘、陆开始用对仗 , 江、鲍、庾、徐则开始用工对 。曾国藩建议儿子也应该从对仗上下些工夫 。
从这封信中 , 我们可以看出 , 曾国藩对儿子学问的关心 。更可以看出 , 曾国藩对学问的精益求精 。?

曾国藩|曾国藩:文章的雄奇,以行气为第一,造句为第二,选字为第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 写信条理清楚即可
同治元年的六月 , 曾国藩的公务一如既往的繁忙 , 但在闲暇之余 , 他依旧关心着家中弟弟们、子侄们的品行修养 , 甚至连写信这种微微小事都挂在心上 。
对于写信 , 是越详细越好 , 还是说清楚即可 , 曾国藩有着自己的见解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 , 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
沅弟的来信中有一份祭文 , 写得极为真挚 , 文辞华美 , 似乎最近大有长进 。
沅弟平时写信条理清楚却繁冗 , 往往在已经说过的事上 , 又多加几句 , 反让人觉得不合适 。这一次一气呵成 , 不缺不过 , 可喜可贺 。
以后弟弟每次动笔 , 不要怕写不清楚 , 而要怕写得太多 。意思写完了 , 修辞充分了就停止 , 不要再增加了 。
正所谓“不患其不明 , 患其太多 。意尽则止 , 辞足则止 , 不必再添也 。”有时多写一句 , 就有了画蛇添足的结果 。
曾国藩教导两位弟弟写信要简洁精炼 , 要克服语言繁冗现象 。这和当下我们所用的写作原则是一致的 , 我们常用“缩词减字”和“删繁就简”的方法将文章写得简洁精炼 。?

曾国藩|曾国藩:文章的雄奇,以行气为第一,造句为第二,选字为第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3 曾氏之学
黎庶昌在《目录序》中阐述了曾国藩的古文理论 。
“曾氏之学 , 盖出于桐城 , 固知其与姚氏之旨合 , 而非广已于不可畔岸也 。循姚氏之说 , 屏弃六朝骈丽之习 , 以求所谓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者 , 法愈严而体愈尊;循曾氏之说 , 将尽取儒者之多识格物 , 博辨训诂 , 一内诸雄奇万变之中 , 以矫桐城末流虚车之饰 。其道相资 , 不可偏废 。”
从论述中 , 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批判继承桐城派而自创一派的实际 。分页标题
曾国藩创建湘乡派 , 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封建势力 , 反对民间革命 , 办理镇压民间的洋务 , 宣扬封建道德等 , 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 。
同时他还强调文章要应时实用 , 强调“经济” 。他纠正了桐城派古文与现实的日益脱离、清闲的倾向 , 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
【曾国藩|曾国藩:文章的雄奇,以行气为第一,造句为第二,选字为第三】正像他创办上海机器厂、培养近代科学技术人才、翻译西方科学文化书籍、选派青年学生留学西方等举措 , 都有利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 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