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这方面的建设功不可没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 , 虽说在之后的征伐六国过程中 , 也屡次受挫 , 可没多久就能恢复元气 , 而其他六国却根本没这能力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其如此迅速的恢复元气呢?很简单 , 三个字 , 生产力 。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土地面积最广的 , 不过当时江汉平原大多是湖沼 , 文献中称之为“云梦泽” , 这也是为何楚国虽国土面积大 , 但土地有很多都没完全开发的原因 。一直到了南宋后期 , 江汉平原才得以大面积开发 。

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这方面的建设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先秦时期的百姓是如何耕种的呢?
当时的技术十分有限 , 牛耕铁器一直到汉朝才开始普及 。从古代文献的记载来看 , 当时连水车都还没有 , 那时百姓遇到旱灾 , 就只能是“抱甑而汲” , 就是抱着瓮罐到井里或是河里取水灌溉农田 , 其艰难费力可想而知 。
到后来 , 开始出现了“桔槔” 。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再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 , 当中是支点 , 末端悬挂一个重物 , 前端悬挂水桶 , 一起一落 , 汲水可以更为省力 。

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这方面的建设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至于“水车”的出现则是在东汉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 , 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 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 , 但这只是传说 , 正史《后汉书》记载是由一位名叫毕岚的人发明的 , 三国时期魏国的马钧 , 对其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
靠水利进行生产 ,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之外 , 影响做大的还当是“水排”和“水碓” 。

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这方面的建设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水排是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 , 在公元31年由一位名叫杜诗的人创制;水碓则是一种借助水力来舂米的工具 , 是脚踏碓机械化的结果 。此外还有“渴乌” , 利用了虹吸原理所制作的一种吸水用的曲筒 。
这些 , 在当时都已经是很先进的汲水工具了 。
说完了先秦时期的耕种方式 , 我们再来看秦国当时所处的地理环境 。
当时的关中地区不仅是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 , 同时还是个四面都有天险的安全之地 。黄河从这里折向东流 , 同东边的诸侯国相隔开来 , 其南面、北面、西面又分别有秦岭、岐山、陇山形成的天然屏障 , 易守难攻 , 自古就有“四塞以为国”之说 。

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这方面的建设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前316年 , 秦军占据了四川盆地 。因为战国时期生产力普遍低下 , 伴随着人口的增长 , 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 , 可由于战争不断 , 劳动力严重缺失 , 如果再远距离运粮 , 那经济必然会崩溃 , 所以李冰父子便利用四川独特的地形修建了都江堰 。
伴随着都江堰的修建成功 , 使得成都平原瞬间变成了天府之国 , 让秦国看到了水利对国家强盛所起到的作用 。
秦国强大之后 , 主要对手就是山东六国 , 而四川粮食要运到北边 , 需要大量的船只 ,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便显得极为重要起来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 韩国因惧怕秦国 , 遂派水工郑国入秦 , 献策修渠 , 打算借此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 , 从而削弱秦国的军队 。可没曾想 , 此举却适得其反 , 从而促使秦国更为强大 。

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这方面的建设功不可没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郑国设计的引泾水灌溉工程 , 利用了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特点 , 使渠水由高往低的实现了自流灌溉 。同时为保证灌溉水源 , 郑国还采用了独特的“横绝”技术 , 通过拦堵沿河的清峪河、蚀峪河等河 , 让河水流入郑国渠 。
郑国渠巧妙地利用泾河、洛水 , 取之用水 , 用之于地 , 又归之于水 , 可谓巧夺天工 。
【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一统天下,这方面的建设功不可没】郑国渠建成之后 , 关中成了天下粮仓 。郑国渠灌溉的110万亩良田 , 足以供应秦国60万大军数年的军粮 。而秦国这两大水利工程的建设 , 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 为其日后一统天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