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两次考研后 我从二本生成为名校硕士

_原题为 两次考研后 我从二本生成为名校硕士
“山东学霸多”的“偏见”似乎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 但这背后却是山东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的残酷现实 。 作为十年前参加高考的山东人 , 我对高考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 高考的确是决定人生走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能为接下来的很长一段路程奠定基础 , 却并非人生的全部 。 高考过后 , 依然会有其他重新选择、再次开始的机会 , 比如考研 , 这对我来说 , 就是改变命运的关键点 。
在十年前那场考试中 , 我未能考出理想成绩 , 并因此与梦想大学失之交臂 。 第一志愿东北大学未录取 , 我被调剂到山东泰安一所很普通的院校 。 我想去复读 , 但最终听从家人建议 , 还是向现实“妥协”了 。 一来 , 是因为家人格外反对我复读 , 二来 , 因我努力说服自己 , 在四年之后的考研中再争取一次机会 。
彼时心高气傲的我 , 进入大学后 , 不得不面对心理落差 , 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努力调整适应 。 后来我慢慢明白 , 学校水平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层面 , 而这四年丰富精彩与否 , 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现实 。 与其埋怨学校不够好 , 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已经做到最好?是否利用有限资源 , 为自己追寻最大的价值?
我很庆幸 , 当时我没有在懊恼和不甘中迷失 , 而是找到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 也渐渐发现本科学校具有的独特魅力 。 我认真学好专业课程 , 将之视为大学生活一大主线 , 也把它当作考研方向 。 我有意识地全面发展兴趣 , 发挥在文字方面的特长 , 拓展生活维度 , 增添其他可能 。 这些在我以后的生活中也颇有益处 。 我还结交了一些良师益友 , 他们在我从稚气未脱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 给予我诸多帮助和启迪 。
尤其是大学中养成的读书习惯 , 一直延续到现在 , 阅读与思考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与灵魂 。 我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 , 建立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 , 学会批判性思考与理性分析 。 对我们这些山东的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 , 考研并不是大学后期几个月的努力过程 , 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与努力都在逐步靠近这个梦想 。
或因太过重视和紧张 , 我第一次考研成绩并不理想 , 数学尤其差 , 直接导致我与梦寐以求的北大失之交臂 。 梦想经过四年洗礼 , 并未变得更清晰 , 反而再次蒙上一层薄雾 。 四年前的不甘再次涌上心头 , 无处排解 。 我放弃在老家当公务员的机会 , 决定再考一次 。 不同的是 , 妈妈这次坚定地站出来支持我 , 替我顶住家里的压力 。 我知道 , 这是我唯一的机会 。
我与妈妈达成共识 , 不再报考北大 , 因为她觉得风险过高 , 我有可能再次无学可上;我心里也有些犯怯 , 毕竟第一次考研数学成绩如此之差 。 于是 , 我决定跨考人民大学的英语翻译研究生 , 这比考北大的风险小很多 。 想到自己英语成绩一直很好 , 本科阶段还辅修了英语第二学位 , 我心里也有了更多底气 。
第二次备考 , 我全力以赴 , 把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之外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 。 终于 , 我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复试 , 并顺利被人大录取 。 我抓住重新选择的机会 , 给了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 。
相比普通高校 , 身在人大 , 我拥有了更多学习和发展上的资源和优势 。 而且 , 北京丰富的文化环境与实践资源 , 也帮助我打开了人生的新世界 。 在人大 , 优质教学资源和扎实的学术氛围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 , 塑造我对待学术和学习的态度 。 选修感兴趣的课程 , 听名师、名人讲座 , 让我迅速开阔眼界和见识 。 我也结识很多优秀的同学、校友和其他领域的朋友 , 见贤思齐 , 取长补短 。
早在读研期间 , 我就获得了一些难得的实习机会 , 这是我在本科相对闭塞的环境里 , 根本无法获得乃至想象的机会 。 我有幸去商务部、外交部等部委实习 , 近距离感受在部委工作的节奏 。 此外 , 毕业季时校招的机会更多 , 进入名企的几率更大 。 这一方面取决于个人能力 , 也不可否认学校的平台优势 。 毕业后 , 我如愿进入了心仪的工作单位 , 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命运 , 让我的人生之路更加开阔 。
人生只有一次 , 在关键时刻的选择会影响人的一生 , 而考研带给我的正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 尤其是这个努力的过程 , 帮我从自我怀疑的阴霾中走出来 , 重新找回面对生活时的自信 。 在今天 , 如果有普通高校的孩子问我 , 到底要不要考研 , 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虽然考取名校的难度较大 , 但只要精准定位 , 合理选择 , 努力拼搏 , 一定可以实现命运的“逆转” 。
【机会|两次考研后 我从二本生成为名校硕士】李少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28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