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赛跑!他们跪着救人的样子真美!

他是刚入职就旷工的“95后” , 她是生完孩子不久的新手妈妈 , 她是“随时要出发”的新闻工作者……但当意外发生、有人生命垂危需要急救时 , 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城市急救者

与死神赛跑!他们跪着救人的样子真美!
文章图片

闵华在湖州市科技馆为青少年及家属讲解演示心肺复苏和AED操作 。受访者供图
本报采访人员黄筱、林光耀
“让一让 , 我是红十字救护员 。 ”
一名皮肤黝黑的年轻电工因触电躺倒在地、不省人事 , 围观的人呼叫120后一边焦急地等待 , 一边又束手无策 。
突然而至的这句话 , 打破了空气中的紧张和焦虑 。 大家循声而去 , 把头转向声音传来处 , 并自觉让开一条通道 ,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马上冲了上来跪在患者身边 。
他发现电工已失去意识 , 只剩下急促的喘息 , 小伙子评估情况后迅速开始施救 , 受伤电工的生命通道也得以打开……
刚入职就“旷工”的“95后”
小伙子名叫夏振辉 , 在抵达前的5分钟 , 他还是正在电脑前制作表格的都市白领 。
1999年出生的他刚入职杭州一家物业公司 。 当手机中一款急救App通知警报响起 , 他顾不上跟领导请假 , 放下手头工作 , 立刻骑着从同事那儿借来的“小电驴”奔向事发地 。 他急着去救人 , 时间就是生命 。
另一边 , 救护车响起“嘀嘟 , 嘀嘟”声 , 风驰电掣地赶向事发地 , 尖锐的笛声划破工作日午后的沉闷 。
“27、28、29、30 , 换气 。 ”夏振辉心里默数着节拍 , 将右手掌根重叠放在左手手背上 , 有规律地按压着患者的胸部 。 这是他第二次参与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 。 相比于第一次 , 夏振辉的心态和手法更沉稳了 。
几个按压循环后 , 救护车赶到 。 急救医生为患者接上心电监护仪 , 夏振辉离手 。 “嘀嘀嘀”仪器立马叫个不停 , 众人的心再次绷紧 。
“继续按 , 不要停!”随车医生和夏振辉一起将患者抬上车 , 冲往最近的医院 。 车速快、空间小 , 救护车里的夏振辉被车辆变道转弯的惯性甩得摇晃不止 , 夏日闷热的天气和巨大的体力消耗让他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
夏振辉随车到了医院 , 将患者送进急救室后 , 默默离开 。 得益于及时的现场救援 , 患者经抢救后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心跳 , 而等夏振辉赶回办公室时 , 已是下午3点半 。 救人的事 , 他没有向同事提起 。
“大家直到后来看媒体报道 , 才了解我‘旷工’几个小时的原因 。 ”面对老板和同事的赞扬 , 夏振辉很低调 。
“你跪着救人的样子真美”
这样的场景 , 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
2019年10月4日下午 , “吱—砰—”在急促的刹车声与沉闷的撞击声中 , 一辆水泥罐车与一辆电动车在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路口相撞 。 电动车女骑手被撞飞到几米之外的马路上 , 倒地不起 。 鲜血从女孩头部不断冒出 , 现场众人却只能手足无措地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
“请让一让 , 我会急救!”就在这时传来一阵呼喊 , 围观的人群立刻让出了一条通道 。 和同事一起骑车经过的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医生闵华 , 拎着随身携带的急救包来到女孩身边 。
他从急救包中拿出无菌敷料和一块干净的三角巾垫在女孩头部下方 , 成功止住了出血 。 紧接着 , 他撑开女孩的眼睛检查瞳孔是否放大 , 在她耳边大声呼喊判断是否失去意识 , 让她动动手脚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受损 , 观察耳内是否有液体流出判断是否存在颅底骨折……
闵华阻止了水泥罐车司机将女孩扶起的尝试 , 因为巨大的撞击可能造成颅内出血或颈椎骨折 , 盲目地移动伤者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 甚至危及生命 。
“孩子 , 脖子别动 , 120马上到了!”闵华跪在被太阳晒得发烫的路面上 , 双手护住女孩的头部 , 一动不动 , 直到5分钟后急救车到达现场 。分页标题
看着医务人员把女孩抬上担架后 , 他才松了一口气 , 抬手擦擦额头上的汗 , 默默走出人群 。
这一幕 , 被同伴用手机拍下 , “你跪着救人的样子真美”传到互联网上 , 赢得了大量点赞 。
闵华与急救结缘已有30多年 , 早在1986年湖州市红十字会恢复工作后 , 他就加入了湖州应急救护培训大军 。 如今 , 他是浙江省红十字会的一名应急救护培训讲师 。 随身携带一个装满了三角巾、口罩、手套、绷带等急救用品的双肩包 , 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 30多年来 , 他线下培训的群众已经超过30万 , 亲身参与的紧急事件急救也有四五次 。
城市急救者的遗憾
当了解到自己参与急救的年轻电工经抢救恢复了呼吸和心跳 , 夏振辉心情激动 。 但是 , 向死神发起挑战 , 注定是成败参半的 。 2019年9月第一次参与急救的场景依然时不时浮现在夏振辉的脑海中 。
患者是一位因心跳骤停倒在电梯口的大伯 , “他倒下的时候是睁着眼的 , 他的眼睛一只大一只小 , 我在给他做心肺复苏时一直看着他的眼睛 , 直到现在我闭上眼还能想起那双眼睛 。 ”在夏振辉的努力下 , 大伯恢复了心跳 , 但由于年纪较大 , 加上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 , 大伯最终还是撒手人寰 。
【与死神赛跑!他们跪着救人的样子真美!】虽然知道不是自己的错 , 但想到由于定位不够准确 , 自己在赶到现场的途中稍有耽搁 , 夏振辉还是很遗憾:“我要是再快一点就好了 , 或者有其他急救志愿者能更早一点赶到现场就好了 , 说不定能改变最后的结果 。 ”
无独有偶 , 闵华也有着他的遗憾 。 今年五月六月两个月中 , 他有两个朋友遭遇不幸 , 一个朋友在跑步中猝死 , 另一个朋友晚上在家休息时猝死 。
“每当有认识的人发生意外时 , 其他朋友总会说‘你当时要是在场就好了 , 他们很可能就不会死了’ 。 ”闵华很遗憾:“遇到这种突发情况 , 医生在身边的几率很低 。 事实上 , 与其指望别人或者急救医生 , 还不如行动起来自己学习 。 ”
夏振辉就是自己行动起来学习的 。 作为一名马拉松跑者 , 他听过许多马拉松爱好者比赛中猝死的新闻 , 惋惜的同时 , 他一边思考:猝死事件要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怎么办?
基于这样的思考 , 他参加了杭州市西湖区红十字会的急救志愿者培训 , 之后又加入了浙江大学户外安全急救队 , 成为一名志愿者 。 现在他已成为浙大户外安全急救队的AHA社会大众急救培训导师 。
夏振辉看到了公众参加急救培训的热情 , 也发现了当前急救培训和急救配置当中存在的问题 。 “红十字会提供的有限的培训服务 , 与社会大众对急救培训的热情和大量需求不匹配 , 在杭州 , 如果想要参加急救培训 , 很可能要排队一个月以上 。 ”夏振辉认为 , 目前红十字会提供的培训时间较短 , 在心肺复苏和自动除颤仪(AED)使用的培训上还不够详细 , 与心脏骤停相关医学原理的学习和体外按压的实操练习机会也比较少 。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 生活中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来临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夏振辉、闵华这样的城市急救者 , 也许我们的一点行动 , 可以让家人、朋友和突遇意外的陌生人多一线生存的机会 , 也让不辞辛苦的夏振辉和闵华们多一个同伴、少一分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