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多险?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子午谷之计”

公元228年 , 诸葛亮率军出祁山进行第一次北伐 , 根据各类历史学者的分析认为这一次诸葛亮北伐的真实兵力有五六万人左右 。 靠着这少数的兵力去和拥有数十万军队的魏国争锋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 因而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这一次北伐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收复中原 , 其目的也是多元化的:
借着北伐之名转移国内的矛盾 , 让蜀汉境内的三大派(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的矛头都对准魏国;光靠这数万人收复中原是不可能的 , 然这有限的兵力却能够收复拢右 , 靠着这天然的养马地蜀汉的军事实力就会上一个台阶 。 此次北伐诸葛亮兵分两路 , 一路由自己亲自率领由斜谷进军 , 先占领拢右然后以此为跳板接着占领整个关中;另一路则由一员上将率领从箕谷进军 , 此一路是疑兵 , 担负着牵制曹魏部分主力的重担 , 非身经百战的老将不能承担这种重任 , 因而这个重任则交给了赵云和邓芝 。

邓艾|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多险?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子午谷之计”
文章图片
在此次北伐之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插曲” , 即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率军五千穿越子午谷直抵长安城下 , 魏军主将夏侯楙必不战而逃 , 那么其便可建功立业 , 否则靠着一城一地的争夺何时能够收复中原 。
然而此一计谋最终被诸葛亮给否决了 , 历史上对于“子午谷之计”一直是一种两种舆论导向:一种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 , 并且其也有打压魏延之成分 , 白白丧失了其攻占长安的最好时机;另一种观点也很明确 , 魏延之计可行性难度太大 , 对于此时的蜀汉而言 , 一旦失败就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损失 。
当然今天我们的话题并非争论“子午谷奇谋”究竟能否夺取长安等等诸如此类 , 而是探讨这子午谷之计究竟有多凶险 , 以至于诸葛亮竟全盘否决了这奇谋 , 当然我们也试着从诸葛亮和魏延两个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一计谋:

邓艾|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多险?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子午谷之计”
文章图片
子午谷之计的各种凶险之处:类似子午谷之计的各种案例
要探讨子午谷之计是否有可行的案例 , 我们在这光争论是没用的 , 要从历史实际案例出发来看待这一计划的危险性 , 而关于“子午谷之计”历史上可能还真不少 , 当然我们就稍稍举几个例子:
邓艾偷渡阴平或许有人会疑问 , 子午谷之计和邓艾的偷渡阴平有何关系 , 然而笔者却认为两者之间只是地点不同 , 然而其目的以及具体战术实施却是相同的 , 实际情况也和当时略微相同 , 故而在此举例 , 可以说偷渡阴平的危险性丝毫不亚于“子午谷奇谋” 。
此次计谋最终是以邓艾逼降蜀国君臣而告终 , 此计在后世来看无疑是成功的 , 而邓艾也足以凭借此计名扬天下 , 不过此计也为邓艾招来了杀身之祸 。 然而我们看待事情决不能最终只以成败论英雄 , 偷渡阴平的背后绝非这么简单 , 换句话说可以说是凶险万分 , 否则与邓艾不和的钟会怎可能让邓艾去实行这一战术呢?可见就连魏国方面都不认同邓艾的这一计划 。
虽然邓艾最终成功克服了困难灭亡了蜀汉 , 然而我们看偷渡阴平的背后其实也是有诸多运气成分在里面;
阴平之处曾经也有驻军 , 姜维也曾提议在阴平之处驻军 , 而恰巧黄皓撤掉了此处驻军;涪城守将马邈被邓艾的偷渡阴平给吓破了胆 , 以至于邓艾不费吹飞之力便攻占了战略要地;诸葛瞻不听黄崇劝告固守要塞 , 反而主动出击 , 最终成都最后一道屏障也就此丢失;成都尚有数万守军 , 粮食军需也可供给 , 南中援军业已星夜前往成都 , 然而蜀汉内部自己先崩溃竟然被只有数千伤兵的邓艾给吓破了胆 。 可以说邓艾能够成功是有诸多的偶然性在里面的 , 虽然其功成名就 , 可是这功成名就的背后也有万分凶险 。
分页标题
邓艾|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多险?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子午谷之计”
文章图片
桓温北伐前秦 , 司马勋子午谷出兵遭至惨败历史上桓温北伐之时也曾运用过“子午谷奇谋” , 其第一次北伐前秦之时以主力四万多人的军队从荆州经武关至蓝田直逼长安;而以司马勋为偏师从子午谷出兵欲实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 然而这一次的结果是什么呢?桓温惨败 , 司马勋的子午谷之兵没有起到奇兵之效果 , 反而被敌军发现为符融所歼灭 , 而桓温的主力部队则由于后勤问题止步不前 , 不得已之下只能退兵 。

邓艾|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多险?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子午谷之计”
文章图片
【邓艾|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多险?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子午谷之计”】明末高迎祥经子午谷之道 , 反被孙传庭击败子午谷之战的又一次案例则是明末高迎祥以十余万大军经子午谷欲从侧面威胁陕西 , 最终达到其战略意图 。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其耽搁了几天出子午谷 , 其最终十余万大军被孙传庭以逸待劳的生力军给杀了个大败 , 高迎祥由此生死 , 闯王头衔由此由李自成继承 。
根据上面这种种案例 , 我们来分析这子午谷之计实施起来的具体难处:
首先魏延自身要确保其不会被敌人发现 , 其一旦被敌军发现最终就如同司马勋一样落得个全军覆没;其次要和偷渡阴平的邓艾一般 , 即有各种运气成分在里面 , 否则如果长安守将没有按照他预想的一般未战先溃的话其就会被曹魏附近的数万大军所包围;子午谷之计也需要诸葛亮的主力军的配合 , 而一旦主力军如同后世桓温一般不能相互配合 , 那么子午谷之计的数千精锐还是难逃全军覆没的命运 。 可以说 , 这中间是一环扣着一环 , 一旦一环出现错误 , 那么这支奇兵会成为孤军 , 最终落得个孤军深入的下场 。 而且比之邓艾、桓温、高迎祥 , 魏延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则是更加的复杂:
兵力上不占据优势 , 魏延提议只要数千人便可建功立业 , 而曹魏西线大军常年驻扎有十余万 , 这以小博大以卵击石的难度系数实在太大 。 邓艾面对的则是内部崩溃的蜀汉 , 桓温之前秦面临着内外夹攻的局面;而此时的曹魏则是冉冉上升 , 在曹叡的运作下 , 曹魏则是君明臣强 。 因而在后世看来 , 这子午谷之计看似是精妙 , 然则是凶险万分 , 诸葛亮的反对有其道理;当然也有人认为很多兵法奇迹都是险中求胜 , 先置之死地而后生 , 且形势都是不尽相同的 , 这种说法无疑是纸上谈兵 。 这两种说法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 笔者在此也不多做争辩 , 也不判定诸葛亮与魏延之间谁对谁错 , 毕竟个人有个人的想法 。

邓艾|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多险?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子午谷之计”
文章图片
诸葛亮为何反对子午谷之计?并非打压魏延 , 只是两人所处高度不同 , 其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关于诸葛亮反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 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打压魏延之一种举动 , 魏延是当时蜀国屈指可数的名将 , 其一旦成功拿下长安那么必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 然而我们不妨设想打压魏延对于当时的诸葛亮有诸多好处吗?
魏延和诸葛亮是同属刘备时期的荆州派系 , 在那个荆州派元气大伤的情况之下 , 诸葛亮必须还得依靠魏延这员大将 , 其一旦折戟沉沙 , 对于荆州集团本就是一个重大损失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算能够成功也无法威胁到诸葛亮之地位 ,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本就具有其特殊的政治地位 , 纵然“子午谷奇谋”能够成功 , 论功行赏之时作为主帅的诸葛亮其声势必然也会水涨船高 。 因而笔者认为 , 诸葛亮反对魏延的计策并非是打压魏延 , 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固然是凶险万分 , 然而也不可否定其军事能力 。 只不过诸葛亮和魏延两人当时所处的高度不同 , 那么其看待事物的各种角度也有所不同:分页标题
魏延看待子午谷奇谋魏延在当时的身份相比较诸葛亮则是简单得多 , 相比较诸葛亮的多重身份而言 , 魏延只是一个蜀汉军队的高级将领 , 因而其考虑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单纯的从军事角度去考虑问题 , 而不会顾虑其他 。
其提出“子午谷奇谋”之时固然考虑到了其险恶程度 , 然而正是因为其险恶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 用兵贵在“奇正结合”:秦岭崎岖难行 , 然正是因为其险恶异常才往往被人所忽视 , 因而在这险恶的秦岭之中一支军队神兵天降般的出现在长安附近并会让敌军惊慌失措 , 故有奇军之效果倍众军之力 。
然而也正是他的身份太过于单一 , 导致其考虑事情往往不够全面 , 子午谷也需要各路部队的配合 , 他只考虑到了胜利的可能性 , 却忽略了其他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

邓艾|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多险?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子午谷之计”
文章图片
诸葛亮看待子午谷奇谋有人说诸葛亮生平行军打仗极为谨慎 , 导致其只能采取“稳扎稳打 , 步步为营”的北伐策略 , 这样子固然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 然而却也导致其在北伐事务上无所建树 。 然而诸葛亮比之魏延又身兼多种职务 , 因而有些事情他不得不考虑全面 , 魏延只考虑到了胜利的成分在里面 , 而诸葛亮则“为虑胜先虑败” 。
诸葛亮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 然其更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 有很多时候他都得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 因为他不单单是全军的统帅 , 其还有刘备的托孤重臣以及蜀汉丞相 , 总领蜀汉全部的军政要务 , 而北伐又事关蜀汉的存亡大局 , 因而有些事情他除了要以军事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之外 , 其还要以政治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 , 毕竟军事有时候是为政治服务的:
在军事上有时候他不得不考虑一旦魏延的计谋失败 , 那么会给全军带来什么样的损失:蜀汉军队本身人数就不多 , 而魏延带走五千精兵对于当时的蜀汉军队来是巨大的有生力量且又是精锐 , 一旦全军覆没 , 对之后的军队建设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 且在士气上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 而在政治上子午谷计谋一旦失败对于其而言也是一个极为不安定的因素:魏延也是荆州派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旦其折戟沉沙对于本就元气大伤的荆州派来说又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损失 , 那么蜀汉的另外两个会否因此而趁机反扑 , 从而使得朝政稍稍安稳的蜀汉政权再一次陷入了混乱之中 。

邓艾|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究竟有多险?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子午谷之计”
文章图片
因而这种种复杂的环境之下逼得诸葛亮用兵不得不以小心为上 ,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自那两场惨败之后蜀汉的国力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 因而很多时候笔者认为诸葛亮的用兵谨慎乃是由于当时形势所早就的 , 一味的说诸葛亮用兵谨慎对其又是不公道的 , 而又因反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说成是对魏延的一种打压又纯属是子虚乌有;而魏延的确是当时蜀汉政权之中不可多得的大将 , 然而和诸葛亮所处高度不同 , 有时候又难以理解诸葛亮的举动 。 可以说魏延本身的性格也是其一大缺陷 , 而魏延之后的死又与其性格是极为相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