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成长工作坊|一切都摆在眼前,没有什么藏起来的东西 | Joy姐姐的开脑洞系列
_本文原题:一切都摆在眼前 , 没有什么藏起来的东西 | Joy姐姐的开脑洞系列
一切都摆在眼前 , 没有什么藏起来的东西 |
Joy姐姐的开脑洞系列
文 | Joy Liu
编辑 | Joy Liu
图 | 网络
本文版权归 Joy Liu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之前一直有朋友劝我把文章写短一点 , 说写长了没有人愿意读 。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 不过我仍旧认为 , 我的文章里并没有冗余或者反复论证的观点 , 虽然长 , 但是没啥废话 , 所以认真读下来的读者们 , 会有所收获 。
不过呢 , 我还是考虑到你们的感受的 , 所以今天 , 就来一个相对之前写的来说 , 短一点的文章 , 但同样烧脑 , 并且可能跟我们在主流的思维方式中想的很不一样 , 我想给它们起个名字 , 叫开脑洞系列 。 今天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 。
上一篇文章里 , 我们提到了关系性存在 , 想要回顾的朋友们可以点击链接: 想要搞定世界 , 先来搞定自己 | 一碗深度维氏烧脑“鸡汤”
今天我想接着说说 , 这个宏大的颠覆性视角里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些启示和影响 。
01
一个让人不安的视角
在讨论之前 , 我也先卖个关子 , 引用维特根斯坦的一段话:
“我们平时喜欢这么说:
【繁荣成长工作坊|一切都摆在眼前,没有什么藏起来的东西 | Joy姐姐的开脑洞系列】‘我希望你能吐露真心 , ’
‘你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不知道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 ’
‘真实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
听起来人的心仿佛地壳那般 , 最真实的东西 , 藏在最深的底层 。
或者说 , 由于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惯于用演技隐藏自己的想法 , 于是渐渐形成了这个说法 。
即便如此 , 内心的想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真的比一个人的表情和态度所表达的东西更重要吗?”
—维特根斯坦 【超译维特根斯坦】
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的想法 , 情绪这些东西都是在一个人“脑中”或者“内心”的 , 那么我们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我永远无法知道你“真正”在想些什么 , 或者你告诉我的是不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 正如维哥说的 , 这种对于人的隐喻 , 就像把人比喻成地壳一般 , 或者像一颗洋葱 , 最重要的东西 , 都深深藏在最里面 。
但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里探讨的 , 我们还有另一个视角:即 , 想法和情绪 , 都是在关系中的表演 。 想法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脑壳”里 , 而是产生于两个人之间 。 “我的”想法并不属于我 , 而是属于我们 。 因为我写的所有东西 , 都是对于我想象出来的你的回应 , 或者说都是在跟我想象中的你进行对话 。
这一点等下在我们讨论意义和理解这两件事情的时候 , 还会进一步做说明 。
现在请你暂且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既然想法并不是凭空产生于某个人的头脑中 , 那么你其实无需追问一个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 通过他的表情 , 他的态度 , 他整体想要传达给你的东西 , 你总能直接从他的表达 , 以及他表达的方式和过程中 , 找到如何继续回应他的方式 。
换句话说 , 你再也不用担心一个人对你有所欺瞒 , 当然我并不是说欺骗和隐瞒真的就不存在了 , 而是说 , 从关系性存在的角度讲 , 比如当你询问一个人问题 , 如果他拒绝回应 , 或者答非所问 , 这个方式本身就在告诉你 , 他不愿意回应你 , 你们此时此刻的关系 , 让他不想回应 。 所以你根本不用再去问什么他究竟怎么想的 , 因为他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了 。
本文插图
02
意义也没藏在谁的脑子里
下面再让我们来看看意义这个东西 。分页标题
我们以前总觉得 , 意义这个东西 , 也是一个人脑子里想出来的 。 但是现在 , 请你开个脑洞 , 用关系的视角去想想 , 意义这个东西 , 到底是怎么来的 。
举个例子 。 比如有人跟你说“我爱你” , 这个时候 , 他说的这句爱你 , 真的是爱你的意思吗?这件事情由谁来决定呢?由你们共同决定 。 如果这时候你说:“亲爱的 , 我也爱你” , 那么他的表达被你认可了 , 你们就建构了一个相爱的“现实” 。 但如果相反地 , 你说:“爱我个鬼啊 , 你就只爱你自己!” , 当你这么表达的时候 , 他说的那句“我爱你” , 就失去了意义 。
在社会建构论创始人肯尼斯·格根看来 , 没有什么意义是独自一个人决定的 。 意义是由互动的双方或者多方共同建构的 , 并且一直在流动的过程中 , 哪一句话 , 都不会是终点 。
再举个例子 , 当你说“我是个失败者” , 这时候在你对面有三个人 。
他们其中一个人说:“不 , 我不觉得你失败 , 我觉得你挺成功的 , 也很优秀 。 ”
另一个说:“我也觉得这件事情上你失败了 , 但你这个人不是失败者 , 至少你还勇敢地尝试了 。 ”
最后一个人说:“你觉得这次失败有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吗?”
你会发现 , 这三个人 , 都在不同的角度 , 重新建构了你说的“失败”的意义 。 当然你可能不同意他们说的 , 但至少 , 他们对于你“失败”的这件事情 , 似乎跟你有不同的看法 。 所以意义在这个过程里 , 其实是一个协商的过程 。 最容易被接受的 , 可能就是别人好奇的探寻 , 比如最后一个问你问题的人 。 在共同协商当中 , 你可能对于失败有了新的理解 , 或者失败这个词 , 被其他新的词取代 , 这个过程中 , 新的意义就产生了 。
所以意义也并不在你自己的脑子中 , 它首先就来源于关系(可能是你认识的人 , 或者我们的主流文化 , 社会准则 , 让你有了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的想法) , 其次也还会在对话中不断变化和生成 。
本文插图
03
理解同样不是一个发生在你自己“脑子里”的事情
“试着不要将理解当作内在的 ‘心理过程’ , 那会让你感到困惑 。 ”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在我们的文化里 , 你经常会听到别人说:
为什么你不能理解我?
你不能体会我的感受 。
你根本不懂我......
类似于这样的说法层出不穷 。 但我同样想说 , 理解的过程 , 根本就不发生在一个人的脑子里 。 你无法通过“自己思考”去理解一个人 。 上文中我们提到意义的建构是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 同样 , 理解亦是如此 。
同一个词 , 在每个人的字典里 , 或者在每个人对它的使用中 , 都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含义 。 比如当你听到一个人说她很孤独时 , 这个“孤独”到底是独自一个的孤独呢 , 还是被误解的孤独呢 , 还是觉得现在很困难 , 觉得孤立无援的孤独呢 , 还是留学在外想念父母的孤独呢……它可以有千千万种解读 。 所以你其实无法简单地通过一个人说了什么 , 就能理解她 , 也无法通过过往你以为对她的了解 , 去确认现在你是否理解了她最想表达的意思 。
所以你是怎么去理解她的呢?你能做的 , 就是不断澄清和询问 。 你可能会问:你说的孤独是什么意思呢?能再多少一点吗?你现在的孤独 , 和你提到的上中学时候的孤独 , 是一个含义吗 , 它们有什么异同?除了孤独 , 你还能想到什么词来描述你的感受吗?……通过这些询问和探寻 , 你可能更加靠近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 但是理解 , 跟意义的生成一样 , 也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04
一切都摆在眼前 ,
没有什么藏起来的东西
从关系性存在的视角看 , 人并不是“拥有”想法 , 情绪 , 意义和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的 , 那种可以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藏起来的神秘生物 。 相反 , 这一切惯用的语词 , 只不过是语言建构的一种说法罢了 。
听上去 , 它们都是藏起来的 。 但只要你换个视角 , 就会发现 , 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藏起来了 , 一切都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视而不见罢了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这种视角是极为解放的 。 如果想法 , 情绪 , 意义 , 理解 , 所有这些东西产生的过程 , 都来源于两个人(或者多个人)的共同创造 , 那么就不用再把它们内化 , 然后觉得自己“有问题” 。 既然是关系里的共同创造 , 我们就要回归到对话和关系中 , 让它继续有新的可能性 , 新的流动和生成 。
这个视角给我个人带来的解放是 , 我不用再去追问对方“真正在想什么” , 因为他的想法 , 很多时候就是在我们对话的当下产生的 , 很可能在我说话之前 , 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
当你把想法看成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回应 , 看成是在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激发下 , 他们触动到你的某个部分了 , 让你有了想要回应的冲动 , 这个东西在你说出口之前 , 很可能都是非常模糊的 。 正如在我下笔之前 , 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会写出什么东西来 , 并且我接下来写的东西 , 也都取决于我刚刚已经写了些什么 。
所以想法并不是深藏在某个人的“内心深处” , 要对你刻意隐瞒的东西 , 它在大多数时候 , 都只是一些对他人的回应 , 或者根本尚未形成语言的可能性罢了 。 同样 , 意义和理解 , 也不是靠你一个人完成的 , 它们在对话中不断有新的进展和生成 , 有的时候根本不受你的控制 , 是自然自发产生的 。
从前我们总是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但如果“本质”根本不存在呢?如果一个人就像是一朵充满可能性的云 , 在跟另一朵云相遇之前 , 她也不知道 , 两个人会一起变成什么样子呢?
维特根斯坦和格根都在试图提醒我们 , 别以为一个人就是个洋葱 , 你需要不停不停播下外壳 , 去看到所谓的“核心” , 也别把人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 如物体一般的存在 。 想法 , 情绪 , 意义和理解 , 都是关系性的 , 它们并不单独“属于”任何一个人 , 而是以“我们”的方式存在 , 并且在对话和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流动变化 。
既然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尽在眼前 , 我们就没必要舍本逐末 , 弄出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理论 , 去把人分类 , 去分析人 , 解剖人 , 甚至企图去预测和控制他人 。 重要的并不是她“内心”藏着什么 , 而是通过她的表达 , 我们可以一起建构什么 , 可以一起去到哪个我们都想去的地方 。
好哒 , 今天的开脑洞分享就到这里 ,
我是你们的Joy , 我们下期见~
本文插图
END
预约心理咨询
- 中国三明治|不用害怕承认,我们比想象中更需要疗愈 | 疗愈写作工作坊增开新班
- 创意写作坊|写作练习 | 试试24小时什么也不做
- 上馨心理|上馨丽娃-隐喻故事工作坊-进阶结坊分享
- 荣成市寻山街道办事处|书同文 语同音 结同心——荣成十二中开展推普周系列活动
- 水浒传|《水浒传》最安分的小老百姓,宁当长工不上梁山,要命要脸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