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民警李洋 帮罪错少年找到光
图片
9月11日 , 李洋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凯祥 摄
“为什么偷烟?”李洋问 。 对面的孩子不过十五六岁 , 他抬头看着李洋 , 眼神没有避讳 , “为了分给兄弟们 , 有面子 。 ”
这是李洋审讯时的画面 。 听见孩子的回答 , 李洋心里一沉 。 他知道 , 这个孩子的背后 , 必然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 因为缺爱 , 所以他在同龄人的相处中寻求认可 。
李洋自2019年转入海淀分局未成年人案件审查中队 , 此前 , 他有着10年重案审查的经验 。
对他来说 , 未成年人案件审讯难度并不大 , 这些少年们三观还不成熟 , 心智也不健全 , 给足他们该有的理解和尊重 , “让他们有自信 , 才能抵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 , 不用去依靠偷窃、打架来获得满足 。 ”
一年多来 , 李洋参与审讯的未成年犯罪案件 , 已经有300多起 。
他也会接触到未成年受害者 。 今年4月 , 男孩东升因没有合法身份证明且监护人不在身边 , 无法获得入学机会 。 李洋在各个部门奔走联络几十次后 , 帮助他顺利入学 , 也成为了孩子口中的“警察爸爸” 。
审讯之外 , 李洋也不断向司法社工学习 , 探索罪错少年的帮教和改造 。
“心如花木 , 皆向阳而生” , 李洋始终认为 , “这些孩子们的力量大着呢 , 只是需要我们在必要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 , 帮助他们找到光 。 ”
“每起案件背后 , 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
业余时间里 , 李洋喜欢健身 , 让身体和大脑放空 , 再将一天的负面情绪倾倒出去 。 此前 , 他在重案审查中队10余年 。 自2019年初调入未成年人案件审查中队 , 李洋每天接触的 , 基本都是一些未成年人盗窃、打架斗殴的普通案件 。 大案少了 , 让他揪心的事却多了 , “每一起案件背后 , 都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 ”
李洋印象最深的 , 是一起盗窃案的嫌疑人邵华 。 2019年 , 17岁的邵华因涉嫌盗窃摩托车被警方控制 ,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进入审讯室 。
“为什么偷摩托车?”李洋问得直接 , 邵华也毫不避讳 , “因为我是个摩托车迷 。 ”
“巧了 , 我也喜欢摩托车 , 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迷恋那种酷炫的车……”话匣子由此展开 , 俩人从摩托车型号、性能 , 到赛车手、比赛项目等 , 聊了将近两个小时 。 邵华逐渐打开心扉 , 透露自己年幼丧母 , 父亲再成家后 , 他成了没人管的孩子 , 逐渐加入社会上的一些“小团体” 。
摩托车是“小团体”成员标配 , 邵华没有钱 , 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偷 。
母亲去世后 , 邵华最亲近的人是小姨 , 每次他被抓提讯时 , 都是小姨作为监护人在场 。 “其实我想 , 当不上摩托车手也没关系 , 我去修摩托车也挺好的 。 ”审讯最后 , 邵华这样说道 。
李洋回忆 , 他从邵华的这句话里看到了希望 , 他看到这个孩子在审讯中心态的变化 。 “他意识到要有自己的谋生之道 , 知道为自己的未来做谋划 , 这是我们最想激发出的内容 。 ”
“有自信才能抵抗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
一年多时间里 , 李洋参与审讯和经手的未成年犯罪案件 , 已经有300多起 。
相对于李洋专长审讯的涉黑涉恶案件 , 未成年人案件审讯难度并不大 。 但李洋认为 , 未成年人案件的关键恰恰是法制的外延工作 , 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关系 , 取保之后的帮教和改造等 。
2019年 , 邵华被取保候审后 , 李洋再次找到他 , 带着他参与了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组织的帮教转化活动 , 希望在社工的带领下改善他偏差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
李洋还准备了一个摩托车模型 , 送给邵华并叮嘱他:“你可以执着于理想 , 但也要纯粹于当下 , 做一件能让你支持这个理想的事 。 ”分页标题
在日后的工作里 , 像邵华一样的少年 , 李洋接触过很多 。 面对审讯时 , 他们总充满警惕 , 但李洋认为 , 自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给予对方理解和认同 , “十六七岁的年纪 , 可不就是谁都不服吗?你如果一味斥责我、打压我 , 我的对抗情绪就越浓 。 ”
即便是罪错少年 , 也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 李洋觉得 , 在这类案件中 , 多数未成年人难以在家中得到爱和尊重 , 只好在社会上结交同龄人来获得满足 。 在审讯过的一起偷盗案件中 , 一名偷烟的少年告诉李洋 , 自己屡次偷拿就是为了分给“兄弟们” , 显得有面子 。
在三观还不成熟 , 心智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 给足这些少年们该有的面子 , “他们有自信 , 才能抵抗得了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 , 不用去依靠偷窃、打架来获得满足 。 ”李洋说 。
“我可以叫你爸爸吗”
李洋的工作中 , 也时常接触未成年受害者 。
今年4月 , 辖区派出所转来一起遗弃案件 。 一位60多岁的老人报案称 , 她的儿子涉嫌遗弃孙子 , 现在她想争取对孙子的抚养权 , 帮孩子获得身份正常入学 。
老人的孙子名叫东升 , 今年不过7岁 , 因父母离异他自小跟着奶奶生活 , 父亲前往外地工作后 , 竟不再与家中联络 。 6岁时 , 东升因没有合法身份证明且监护人(父亲)不在身边 , 无法获得入学机会 , 奶奶无奈下只得报警 。
第一次见东升 , 李洋就印象深刻 , “他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沉稳和懂事 , 奶奶上下车、走台阶他都扶着 。 ”
为了和东升熟络起来 , 李洋将随车携带的签字笔送给了他 。 逐渐走入东升的世界后 , 李洋发现 , 孩子的童年没有父母陪伴 , 奶奶精力有限也没法带他去动物园、游乐场 , 参与各种活动 。 那支他随手送出的笔 , 被东升放在玩具宝盒的最高位置 。 “宝盒”是孩子最重要的物件 , 里面有小汽车、塑料“宝石”等玩具 , “因为他从小没有父母关爱 , 很少有玩具 , 有点什么东西就当宝贝存着 。 ”这让李洋更心疼东升了 。
东升的就学问题不论是在公安部门、还是教育部门都是首例 , 李洋在各个部门奔走联络了几十次后 , 孩子终于在今年9月顺利入学 。
在这个过程中 , 东升对这个闯入他生活的警察叔叔越来越信任和依赖 , 他试探性地问李洋 , “我可以叫你爸爸吗?”
此后 , 李洋每周会抽空两三次去看东升 , 周末干脆把他接到自己家 , 和自己2岁大的女儿一起照顾 。
9月 , 东升入学的第一天 , 李洋因工作难抽身没能送他 。 放学时 , 李洋身着警服准时出现在校门口 , 他希望这是东升生活的一个新开始 , 他也能跟同学们炫耀着说 , “我有爸爸 , 他是警察 。 ”
帮涉案未成年人“找到光”
工作之初 , 李洋时常向经验丰富的司法社工们请教问题 , 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也经常为李洋的工作对象提供帮教服务、被害人救助服务等 。
事务所副主任李涵提到 ,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有一个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理念——“越快越好” 。
“未成年人和他的家长无论是被害还是被刑事拘留、违法训诫 , 都是一个突发的危机事件 。 ”李涵认为 , 公安机关无疑承担着第一道把关任务 。 因此 , 像李洋这样系统学习了专业知识 , 从未成年保护的角度出发 , 去专案专办的警官 , 才能让先进的少年司法理念真正落地 。
现如今 , 东升每天都会拿奶奶的手机给李洋发几条语音信息:“我感冒了 , 今天吃了药”“今天在学校里交了一个新朋友”……有时他还是会小心翼翼地问李洋“我到底是叫你爸爸还是大大啊?”
“当然是爸爸” , 李洋回他 。
看着这对父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 司法社工王徐晖开始担忧 。 李洋满足了东升对于父爱的渴望 , 可终有一天他要面对现实 。 在他看来 , 无论任何形式的帮扶 , 对于东升来说都是一根在危机时刻递过去的拐杖 , 在他可以独立的时候应该慢慢收回 。 分页标题
李洋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 他想等东升小学毕业时 , 和他长谈一次 , 让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初步的认识 , 对自己的将来作出选择 。 至于现在 , 东升需要一个关爱他的爸爸 , 而自己又疼爱孩子 , “给他做干爸 , 挺好的 。 ”
“心如花木 , 皆向阳而生” , 李洋认为 , “这些孩子们的力量大着呢 , 只是需要我们在必要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 , 帮助他们找到光 。 ”(文中邵华、东升均为化名)
感动人物推荐邮箱:
jinghuashequ@qianlong.com
热线: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主办单位:新京报
协办单位:首开集团
指导单位: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委社会工委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静姝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 央广网|民警凌晨调解家庭纠纷 下夜班后收到爱心早餐
- 李雨|苍溪救人民警同事泪目讲述:他一头扎进江中 拼命将女孩往岸上推
- 现代快报|为看家乡变化9旬老太太迷路,民警当临时导游陪她观光
- 现代快报|现实版“史密斯夫妇”:民警带老婆逛街,两人合作抓了个贼
- 现代快报|女子要跳楼轻生,宠物狗“护主心切”咬伤民警
- 扬子晚报|98岁老人看家乡迷了路 民警充当临时导游暖心陪伴
- 辅警|天冷心温暖!碧江一孩童不慎落水 民警辅警紧急救援
- 犯罪|男子持棍棒殴打78岁老人,见到民警后吓得把头插入污水盆,直言不想活了
- 犯罪|男子醉酒大闹KTV,服务员被打后报警,结果民警来了也被打一巴掌?
- 男子捅死民警|男子因丢羊和邻居起纠纷,持刀捅死调解民警和邻居,3死2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