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用最走心的文字 , 带你走入情感世界 , 解开情感迷雾 。
题记:伟大人物有其丰功伟绩 , 英雄人物有其可歌可泣 , 普通人物有其喜怒哀乐 。 平凡的我 , 也有难以忘怀的那些事 。
1
“饭碗”来之不易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全家福 , 从左至右 , 弟弟刘兵、母亲顾元花、刘华、父亲刘沈杨 。 当年 , 我14岁 。
母爱似海深 , 父恩如山高 。 可怜天下父母心 , 这些都是人间真情 。
1987年 , 我刚18岁 , 初中即将毕业 。 有一天 , 父亲在街上看见地方国营大丰缫丝厂招工广告 , 到中午吃饭时 , 他和我母亲商量 , 想让我毕业后去缫丝厂上班 。 父亲说:“那是国营单位 , 将来有劳保 。 ”母亲迟疑了一会说:“进厂需要2500元集资款 , 我们上哪儿弄?”我们方强乡的百姓全靠长棉花 , 一年到头收入很有限 。 父亲说:“我想办法借点 。 ”一向很好强的父亲 , 不得不低下脸求人 , 凡是有一点借钱希望的地方 , 都去过了 。 东拼西凑 , 好不容易凑了2300元 , 还差200元 , 怎么办呢?父亲决定把家里正在长膘的小“卡猪”卖掉 , 终于凑齐了2500元 。 从此 , 我知道了“饭碗”的来之不易 。
在我们家 , 我和弟弟仅相差一岁 。 有的方强人重男轻女 , 按照我乡的传统观念来说:女孩子初中毕业 , 一般回家种地 , 条件好点的学个缝纫机 , 过几年 , 找个婆家算了 。 而我的父亲没有这样做 。
1987年7月 , 我初中毕业 。 8月 , 我的父亲就骑着脚踏车送我到大丰缫丝厂报名、考试、体检 。 当时 , 我们大队一共有三个女孩去报名 , 其他的两家都是受我父亲的影响才去的 。 她们也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 左右邻居都来为我祝贺 , 我母亲则买了许多薄荷糖块分给大家吃 , 边发糖边说:“明天我女儿就要到单位报到了 。 ”我父亲高兴地说:“丫头将来有出路啦!”马上就要去缫丝厂去报到 , 这让从未离开过家的我 , 既激动又依依不舍 , 就这样迷迷糊糊的 , 辗转反侧地熬过了一夜 。
1987年8月26日清晨6点钟 , 父亲骑着借来的很旧的脚踏车送我到缫丝厂报到 , 然后 , 带我到宿舍把帐子弄好 , 接着又到总务科帮我买了饭菜票 。 临走时 , 父亲还给了我五元零花钱 。
我望着父亲的背影 , 站在厂门岗旁的路口 , 潸然泪下 。
2
难忘学徒生涯
我住在厂1号宿舍 , 宿舍里共有十人 。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 。 有来自新疆的女孩陈爱琴、新丰友爱的陈琴和陈香(海门人)、滨海的殷楼芳、金墩的陈红、林场的殷桂兰、大中镇的陈菊红等 。
我的第一个师傅朱翠金 , 中等身材 ,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 皮肤白净 , 一笑脸上就有两个惹人喜爱的酒窝 。
朱师傅她有着高超的缫丝技术 。 开始两天 , 她带领我们学习厂纪厂规 , 第三天 , 才让我们跟她学习穿刺眼 。 穿刺眼那可不是急得了的事 , 必须气定神清才能让十多股蚕丝从磁眼中穿过 。 一个白色的磁眼 , 有大拇子那么大 , 中间有个洞 , 洞很小 , 很小 , 只有头发那么粗 , 相当于过滤器 。 一分钟要穿8个才能过关 。 起初 , 我们感到笨手笨脚的 , 怎么穿 , 一分钟也穿不了2只 。 师傅手把手地教 , 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穿刺眼的技巧 。
下班时间到了 , 我们每个人都拿着个磁眼和一些生丝回到宿舍 。 大家吃好晚饭 , 便坐在帐子里练习穿刺眼 , 穿困了就睡会儿 。 夜里醒了 , 还把手电筒打开 , 继续练 , 慢慢地终于练出了点窍门 。 由一分钟穿一只、到两只、到三只……到八只 , 那种喜悦无与伦比 。 翌日 , 我们又练了一天 , 到下班前一分钟能穿6只了 。 第三天下班前 , 带班师傅用马表对我们进行测试 , 我们宿舍的十个人全过了关 。 后来 , 我们学结接咬接 , 要求是:结要短 , 且齐 , 不可用牙齿磨 。分页标题
每天下班 , 我们同事之间几乎都没有时间交流 , 各自要拼命地穿出更多的磁眼 , 快速咬出更多的结 。 师傅常常教导我们:“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挡车工 , 基础必须牢靠 。 ”
一周后 , 我们终于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操作车间 。 温度高得吓人 , 车间简直像个蒸笼 , 还有蚕茧的味道 , 再加上人身上的汗味 , 难闻极了 。
我们每个人来到各自的车台 , 那是一个长1米2 , 台面由黑色磁砖贴着 , 立缫机主要由缫丝台面、接绪装置、鞘丝装置、络交装置、卷绕装置、干燥装置和传动装置组成 。 每台为20绪 , 机械特征是结构简单 , 运转故障少 , 便于看管和维修 。
立缫以手工操作为主 , 除添绪外 , 还要做索绪、理绪、加新茧、拾落绪茧、除蛹等工作 。 中间水池放薄皮茧 , 左右水池放新的有绪茧 , 在池子旁边有一只紫铜索绪锅 , 锅中正常90度以上 , 只有这样才能索出蚕丝茧的绪来 。
下面就是师傅带我们学做鞘 。 首先把蚕茧理出头来 , 用一根引丝针穿过 , 再穿磁眼 , 手抓住蚕丝由上鼓轮绕到下鼓轮 , 放胳膊上拉一下(土话叫上阵) , 然后与上面小彧子上的结连起来 。 这样 , 把之前学的辅助动作全部连串了起来 。 每个人一分钟必须穿8只磁眼 , 做出12根鞘 , 咬出18个结 , 才有资格去车间挡车 。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 一个拼死拼活的过程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几个月的付出 , 我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挡车工 。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 , 大丰汽车站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次班车回我们方强乡 , 而我下午3点下班 , 根本搭不上车 。 车站与缫丝厂相距太远 , 交通很不方便 。 当时家里又没钱买自行车 。 周六回家时 , 自家表妹陈亚和好友蒋金芳轮流带我 。 有时还在路上跑一段路 , 那时年轻有力气 , 一点也没感到什么累 。 归心似箭 , 四十多里回家的路 , 一下子就跑完了 。
在家住了两晚 , 第三天又准备回单位 , 我妈炒了许多咸菜 , 还煮了几只珍贵的鸡蛋 , 因为家中的鸡蛋是专门用来换盐和洋火洋油的 。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 , 家里的猪也养大了 , 我爸又卖了猪 , 再凑了点钱给我买了一辆金狮牌弯杠自行车 。
一个班八小时 , 在温水里泡着 , 手都是白胖胖的 , 每天中途都要用药水洗几次手 , 预防溃烂 。 当时 ,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飞轮厂的姑娘油拉拉 , 缫丝厂的姑娘烂脚丫 。 ”朋友 , 你可知道 , 没有工人的流血流汗 , 便没有飞轮出国 , 更没有丝绸漂洋过海 。
早班5点半起床 , 洗漱好后 , 就去食堂买早饭 。 早饭有包子、馍头、油条、粥等 。 我们大都是才进厂的 , 学徒期间 , 只有上中班时有七角钱的中班费 。 早餐吃2两粥、一个馍头 , 要花5分钱和1两饭票 。 中午11点半吃饭 , 就更简单了:二分钱的汤 , 三两饭和从家里带的咸菜 。 中午只有半小时吃饭的时间 , 感到非常匆忙 。 买什么饭菜各人根据自家的条件来而定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1987年 , 杭义旺厂长(左二)观摩操作运动会 。
第四个月开始 , 厂里对我们进行操作测定 , 只有考试合格 , 才能拿到基本工资 。 我们每个人都神经紧绷 ,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在1987年12月7日上午9点10分 , 轮到测试我的时候 , 我真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 当时 , 生计科的四人拿着马表站在我身后 , 我必须要按照80操作法做:半小时内至少要索两桶新茧 , 两锅中茧 , 两锅薄皮茧 。 一定要多粒拿备 , 先理先缫 , 还必须把20绪磁眼调配好 。 20只磁眼乱蹦乱跳 , 伴着心惊肉跳 。 测试结果61.5分 , 很幸运 , 我第一次测试便通过了 。 真是欢天喜地 , 这意味着下个月我就会有工资拿了 。
这次测试 , 我们宿舍过了四人 , 大家非常开心 。 我们已过关的四人在厂门口的面条馄饨店里请同宿舍里的人吃面条 , 一人一碗两毛钱的虾糠面 , 那个面条特香 , 这是这辈子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面条 。分页标题
后来 , 我们宿舍的人都陆续通过测试了 。 我们相互之间也开始熟悉起来了 。 全部通过测试的那天 , 大家一起在小店里每人吃了一碗馄饨 , 以示庆贺 。 个个开心地吃着 , 谈笑风生 。 晚上 , 大家又一起在厂里大会堂里看电影《英雄本色》 。 仿佛这电影是为我们拍的 , 也是为我们放映的 。 在那个年代 , 吃碗馄饨 , 看场电影便是奢侈了又奢侈的事 。
每天 , 我们最紧张的事是师傅给大家报成绩 。 例如19/21中心线度20分 , 这是最高分 。 中心线度奖5元一根 。 超正负3是野线度 , 降等级并罚款5元或10元 。 厂里根据线度和缫折发放工人奖金 。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 缫丝女工就最讲“认真”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王生芹参加省操作运动会比赛 。
1987年缫丝厂这年的效益非常好 。 春节 , 厂里给每个职工分了一只鹅、一只鸭、5斤带鱼,还有几十元奖金 。 那时 , 说到缫丝厂的工人 , 谁都羡慕不已 。
春节 , 厂车直接送我们回家 。 新年 , 我们在家玩了6天 。 初四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 , 到初五上午 , 我们上早班的人又依依不舍地离开家 。 母亲给我准备了许多鱼、肉、花生、炒米糖等 , 自行车后包装得鼓鼓的 。
母亲叮嘱我一路上要小心 。 我和表妹、蒋金芳约好一起走 , 雪还没有停 , 路上车真不好骑 , 一不小心车就打滑 。 到了斗龙港那儿 , 必须乘渡船才能过去 , 由于天气的原因 , 我们有时要在渡口等待半小时 。 雪花依旧在不停地飘落 , 我们几个摔了好几个跟头 。 这次 , 我在路上 , 大概骑了三个小时才赶到单位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杨娟挡车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个星期天 , 师傅约我们十人去她家吃晚饭 , 出于礼节 , 每人花了10元钱 , 买了不少拜年的礼物 。 她家住在大丰印刷厂的宿舍区 , 条件不好 。 她就请我们到她母亲家的别墅烧了一桌丰盛的晚餐 。 她父亲是一位大厨 , 我记得他烧的糖醋鲤鱼别有风味 , 口齿留香 , 回味无穷 。 师傅跟我们常说:“上班师徒关系 , 下班姐妹关系 。 ”
1988年1月 , 也是我们测定合格的人拿工资的第一个月 , 我拿了45.8元 , 其中包括工资36元和中班费9.8元 。 大概过了半个月 , 又发质量奖 , 我拿了38.2元 。 这一个月 , 我共计拿了84元 , 这钱在当时简直是一笔巨款 。 再加上身上还有省下来的零用钱7.2元 。 总共有91.2元 , 快成百元大户了 。 我激动得数了一遍又一遍 。 然后 , 小心翼翼地锁进了床头柜里 。 晚上 , 怎么也睡不着 , 心里盘算着 , 等到上中班 , 哪天上午去街上给我父母和弟弟一人买一块布料 。
学徒期结束后 , 我父亲给我买了只洋油炉和一只铝缸锅 。 这样 , 既可烧饭 , 也可烧粥 , 还能炒菜 。 母亲用小麦兑换的面条 , 晒干后 , 让我带单位吃 。 1988年2月5日 , 我吃好早饭后 , 打开床头柜 , 把里面的“巨款”拿出来放进皮夹 。 我记得特清楚 , 那天是在大中商场二楼看布料 , 三块裤料 , 共计40多元钱 。 我挑选好后 , 让营业员开票 , 就在交钱时 , 我吓傻了 , 竟然找不到皮夹子了 。 我找遍了全身 , 又在二楼看布料处找 , 也没找着!
我晕晕沉沉地骑着自行车回单位 , 两腿乏力 , 到了宿舍 , 栽倒床上 , 用被子包着头大哭了起来 , 吓坏了宿舍里的人 , 她们都围过来 , 你一言 , 她一语 , 怎么啦?!我说:“钱全丢了!”大家劝我 , 说道:“下个月还会有的 。 ”蒋金芳说:“你就当迟一个月发工资 。 ”同宿舍姐妹们的一句句暖心话 , 让我又振作了起来 。
3
缫丝 女工的峥嵘岁月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杭义旺和王场林两位厂长送朱万松的儿子朱军参军
春天来了 , 天气暖洋洋的 。 姑娘们有的喜欢春游踏青 , 有的喜欢读书寻乐 , 有的喜欢编织毛衣……陈琴是编织毛衣的高手 , 她是海门人 , 生活习惯和我们有点不同 。 她不喜欢吃粥 , 也不喜欢喝汤 , 讲话我们也不易听懂 。 她半个月能结一件漂亮的毛衣 。 拿了工资 , 我们都上街买毛线跟她学织衣服 。 毛线当时只有1.85元一支 , 18支就可以织一件毛衣 。 她的性格非常好 , 从不急躁 , 总是认认真真 , 仔仔细细地教我们每个人织毛衣 。
记得当时我也买了二十支毛线 , 学着给我父亲织毛衣 , 第一件毛衣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织好 。 手还算巧 , 织得很漂亮 。 我父亲穿着也很合身 。 由于我喜欢看书 , 书看累了织毛衣 , 毛衣织累了看书 。
夏天 , 我们又跟来自新疆的陈爱琴学跳新疆舞 , 她还让她母亲从新疆给我们寄来了新疆帽 , 反正也有模有样 , 很搞笑呀!
我记得中班下班是12点 , 11点45分就开始清洁车台 , 把缫丝水槽里的水放掉 , 要向缫剩茧上洒点药水 。 一切完毕后 , 把小彧全部开下来烘丝 。 随后我们会抢着去浴室洗澡 。 1毛线一张票 , 洗好澡肚子饿了 , 我也从未舍得买过夜宵 。 夜宵丰盛极了 , 有时是粥、菜包、馒头 , 有时还有面疙瘩、花卷、肉包等 。 那时 , 我非常节省 , 一个月用不了10元 。
到了秋天 , 全县各个缫丝厂联合举行操作运动会 。 根据平时成绩和操作技术 , 进行运动会选拔 。 我的表妹陈亚参加了全县的比赛 。 三龙、新丰、南阳缫丝厂的操作能手大汇聚 , 在大丰缫丝厂举办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比武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1989年 , 王生芹在厂里参加省操作能手比赛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获得省操作能手光荣称号 , 王生芹在厂大门前留影 。
这场比赛 , 每一位参赛的选手要把“80操作法”做得一点不漏 。 伴随着小彧子和机器的轰鸣声 , 来回有条不紊的忙碌 , 穿丝、磁眼、捻绡、补绪、接头、弃丝 , 每一项都考验着选手们操作的熟练和技巧 。 一只优质蚕茧抽出的丝达1200米左右 , 8粒蚕茧合成一丝线 , 需要参赛选手双手必须像弹钢琴一样把握粗细均匀、还要不时地处理好打结的丝线 。 看过这种操作情景的人 , 就能对成语“巧夺天工”有更深的理解 , 就能产生更多的对缫丝工人的敬意 , 就能更加珍爱每一寸丝绸产品 。
看完这场比赛对自己的启发很大 , 要想有一个好的前途 , 就必须对自己的操作技术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 这次比赛表妹陈亚获得了二等奖 。 缫丝厂每一批茧做的工艺都不一样 , 有19/21、20/22等 。 春茧产量高 , 且质量、价格都高 。 我那时技术一般 , 成绩非常不稳 , 忽高忽低 。 表妹提示我操作要领 , 有时手把手地教我 。 在表妹的帮助下 , 我的技术得到很大提升 。
回想起上下班的情形 , 五百多女工行走着 , 似江花飞溅 。 她们绝大部分没有婆家 , 处于待嫁状态 。 厂效益好 , 做媒的人也接踵而来 。 蒋金芳遇到啤酒厂生产科的大帅哥 , 两年后 , 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 当时让人羡慕极了 。 而我在方强乡下 , 也不少于十户人家上门说亲 , 我父亲则说:“儿女婚姻自己做主 。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我和我的好友蒋金芳1988年春天合影
我和蒋金芳住在上下铺 , 关系很好 。 她的姐姐在方强街上卖水果 , 她每次回家 , 姐姐都会给她许多水果带厂里 。 可是 , 她有个坏习惯 , 她不喜欢白天吃 , 只喜欢夜里口干时吃 , 因为她在上铺 , 喝水不方便 。 每次吃水果 , 都会往我的床上扔一个 , 从不出声 。 住一起三年 , 我真吃了不少她的水果 。 这也就养成了我喜欢吃水果的习惯 。 从此 , 水果一直是我的最爱 。分页标题
她曾经跟我说过:“以后结婚要是一家是女儿 , 另一家是男孩 , 我们就做亲家 。 ”很遗憾 , 这个承诺今生实现不了了 , 她至今还没生小孩儿 ……
1990年 , 陈琴和陈爱琴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 我们全宿舍的人都欢呼雀跃 , 嚷着要喜糖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1992年春天 , 24岁的我 , 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 到照相馆试穿婚纱 。
这年的冬天 , 我也遇见了我一生中的王子 。 记得那天下早班后 , 我便去图书馆看书 。 当时 , 我看的是琼瑶的成名之作《窗外》 , 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吸引着 , 打动着 , 直到管理员说:“下班时间到了 。 ”我才匆匆办理续借手续兴高采烈地往宿舍走 , 到了宿舍忙着继续看那本书 。 这时 , 门岗的阿姨赶到我们宿舍 , 问我:“小刘 , 你掉东西了吗?”我傻傻地看着阿姨 , 回答说“没有” , 又继续看起书来 。 阿姨却说:“你的钥匙呢?”我不耐烦地说:“在口袋里呢!”阿姨笑着说:“我和你爸同事了十年 , 他做事特别认真 。 你今天能从口袋里找到钥匙 , 我就服了 。 ”不得已 , 我站起身 , 开始找钥匙 , 怎么找也找不到 。 我急了!此时 , 阿姨告诉我:“你去门卫拿吧!你的钥匙被那个烧锅炉的小伙子拾到啦!”随即 , 阿姨带我去门卫 , 我看见一个很瘦、个头不高、穿着一身烧锅炉的工作服、手指拎着我的钥匙的男子 , 我急忙上前问:“我的钥匙怎么会在你这儿呢?”他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 笑着说:“刚刚下班 , 在图书馆门口拾到的 。 我想:应该是厂里人不小心丢的 , 就送到门岗 。 门卫阿姨看了钥匙扣上的私章说:‘这是1号宿舍的 , 我过去同事的女儿丢的 。 ’所以 , 我想就是你了 。 ”这时 , 我才不好意思说:“谢谢你把钥匙还给我 , 也谢谢阿姨!”
从那以后 , 我几乎每天都遇到他 , 厂里放电影 , 他会很早去 , 给我和蒋金芳留座位 。 图书馆是我几乎每天都会去的地方 , 之前 , 从未看见过他 , 自从丢了钥匙后 , 几乎天天都看见他 。 夏天 , 缫丝车间温度正常在40度以上 。 每天必须涂抹防止手上腐烂的药水 。 每天上午十点钟 , 下午一点钟 , 厂里都会送桔子粉和白糖兑成的饮料(冰镇后由专人送每个车间) 。 我们缫丝车间人多 , 又舍不得停车 , 多情的他 , 总是从锅炉车间用大茶缸装好饮料 , 从窗口端给我 。 就这样 , 我们开始相识、相知了 。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 农村户口 , 能嫁给吃商品粮的 , 挺难!厂里有600多名女工 , 只有三十名男工 。 据说 , 双职工结婚还有房分 , 以后生儿育女就不再是农村户口了 , 一家人都能吃商品粮了 。 因此 , 我也对他动了心 。
后来 , 他说喜欢我 , 约我去街上看电影 。 由于害羞 , 每次都是从厂里步行到距本厂较远的亚丰厂 , 才会坐他的自行车 。 我跟他说:“你买一次票 , 我也买一次票 。 ”当时 , 想法很简单 , 假如谈不成 , 我也不欠他的 。
1992年秋缫丝厂上了自动缫丝机 , 许多人调了工作 , 由于他父亲是厂里的老职工 , 也请人帮我换了份工作 , 做后缫编检工 。 世上的事就有如此巧 , 到1992年8月26日调工作 , 整整做了五年的缫丝工 。 在此期间 , 我又认识了一位好师傅春兰 , 她38岁 , 老公离世 , 一直带着儿子生活 。 她还是一位献血大使 , 已经献了7800CC 。 她说:“再献200CC , 凑足8000CC 。
春兰师傅手把手地教我怎样拿编丝针 , 怎样下针、打结、切线、下丝、挑丝、理丝……
按规定一个班班产是80只大彧 , 每个大彧上有五条生丝 , 每条丝上编30针 , 针眼要匀称 。 产品主要是加工成绞状生丝 , 成形一定要好 , 并且手触柔软 , 丝色和品质相统一 。 另外 , 还要便于贮藏 , 出口运输 , 以及用户使用等 。分页标题
编检工每人都有一顶吊扇 , 因为手上不可有汗水 , 有汗水生丝会发霉 。 编检工上班只要把产量完成便可以下班 。 春兰师傅编得又快又好 , 她把产量完成后 , 就坐着等我 , 还让我不作急 。 她说:“我不可以帮你编 , 今天帮了 , 明天呢?你必须靠自己多编多练 , 熟能生巧才行 。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我的师傅春兰
春兰师傅为人和蔼可亲 ,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 头上扎着马尾辫 。
端午节到了 , 师傅知道我不会包粽子 , 就手把手地教我包粽子 。 无论我生活上 , 还是工作中有什么难事 , 她都像大姐姐关心小妹妹一样关心我 。 时光飞逝 , 长期相处 , 我们之间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敞开心扉 , 无话不说 。 我们将成为今生永远的知己闺蜜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1992年秋天 , 刘华、徐和冲的结婚照 。
1992年元旦 , 我把缫丝厂里的图书馆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 , 与那拾我钥匙的人在厂里分配的那套梦寐以求的房子里结了婚 。
1993年春天 , 市政府要求缫丝厂扩大生产 , 兴办丝织厂 , 建成全市一条龙生产线 。 原本以为丝织品会很畅销 , 哪知道织出的布料在市场上根本不好销售 , 一直走下坡路 , 厂子处于半瘫痪状态 。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26岁公园留影
到了2002年 , 缫丝厂彻底破产了 。 破产后的缫丝厂被人承包了 。 2005年6月 , 厂里给我们发了下岗证 , 定量户口有一年工龄拿二个月的失业金 , 最多拿两年 , 每月180元 。 农村户口有一年拿一个月的失业金 , 每月120元 。 失业的我们回乡下没地种 , 在街上没事做 。 因为缫丝厂的特殊性 , 现在想想 , 真不知道是怎样熬过那段时光的 。
2005年秋天 , 新丰缫丝厂招收挡车工和复整编检工 。 挡车工两个班去了十二人 , 复整车间去了三人 , 我是编检工 。 每当想起这段经历 , 我必须为我们这15人点赞!
那时 , 早晨四点多钟便起床 , 不敢吃粥 , 总是把头一天晚上准备好的饭放微波炉里热上两分钟 , 再倒上一杯开水 。 下饭的菜 , 不是咸菜就是萝卜干 。 五点钟时 , 天依然伸手不见五指 , 我和智秀红、施苏准时从大丰街上出发 , 踏着自行车往新丰赶 。 那时 , 路上还没有路灯 , 冬天的风呼啦啦地吹 。 途经火葬场 , 我们三人屏着气 , 连话都不敢说 , 更不敢回头看 。
智秀红是复整车间的班长 , 抓质量生产;施苏是复整工 , 手艺娴熟;而我则是老本行编检工 。 每天一到车间 , 我便会倒上一大杯白开水放窗台 , 系上围腰 , 开始编检 , 全神贯注地开展工作 。 食堂供应午餐 , 我每次都是到最后才去吃饭 , 因为这样不需要等 。 五分钟就可以把饭菜吃到肚里 , 去一下洗手间 , 又开始了工作 。 竭尽全力 , 尽己所能 , 因为它的日产量是90只 , 超产 , 一毛四一只 。 我记得最多一天编156只 。 虽然很辛苦 , 神经绷得紧紧的 , 可每天下班时 , 我都能知道今天做了多少工资 。 成就感满满的!
那时交接班时 , 我都会问接班的人 , 今天我们是淌回去(顺风) , 还是顶回去(逆风)?接我班的是家住新丰镇附近的小林 , 她总是笑着说:“你想淌回去 , 还是顶回去?”哈哈 , “我当然是想淌回去啦!”一个班站下来 , 全身腰酸背痛 , 再顶着风踏着自行车往大丰赶 , 真是雪上加霜 , 难于上青天 。
记得有一天夜里 , 我在早上三点钟打开门 , 大雪纷飞 , 呈现在眼前的 , 是银妆素裹的世界 。 冰天雪地 , 骑车肯定不行 。 我们三人通过电话 , 联系决定步行去上班 。 刺骨的寒风像把刀子刮在脸上 , 在路上我们都摔了跤 , 爬起来相互鼓励 , 都因前方有个上班的地方 。 能给以我们生活的希望 。 那天我们足足走了两个小时 。分页标题
从大丰一直走到新丰 , 风里跑 , 雨里赶 , 雪里走 。 虽然这事已经过去了许多年 , 但回想起来 , 依然泪流满面 。
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 , 我总然要为自己点赞!虽然苦 , 也很累 , 它让我知道路在脚下……希望就在前方……
2007年的秋天 , 苏州的老板买下了缫丝厂的厂房 , 与政府合作 , 我又回到了原厂上班 。
4
艰难的零工生活
到2010年的夏天 , 苏州人离开了 , 厂也关门了 。
有一天 , 外面下着瓢泼大雨 , 在自家门口 , 我不小心跌了一跤 , 跌断了脚裸骨 , 住大丰同仁医院治疗 。 消肿、开刀、打石膏 , 四十天后 , 石膏拿掉 , 医生说还要躺半个月 。 为了生活 , 我老公报名去了博汇厂 , 但新员工必须去山东学习半年 , 方可上班 。 此时的我 , 还不能和常人一样自由活动 。
2010年8月14日去裕华乡下老家时 , 我说:“老公你教我骑电瓶车吧!”也就是这天 , 我艰难地学会了骑电瓶车 。 这样去街上或乡下我自己就可以去 , 不必求人 。
9月中间 , 为了找工作 , 我便去了劳动局咨询 , 得知上川钢材市场99音乐会所招聘保洁人员 , 我便报了名 。 其实当时自己既不知道这个音乐会所做什么?也根本不懂保洁……
10月份通知上班 , 到班一看 , 啊!刚装修好 , 里面脏得一塌糊涂 。 这里新招12名保洁工 , 每天要做10小时 。 会所里每一间卫生间都有许多水泥和沙子 。 我们就用铲子铲 , 用布擦 。 半天的工夫就磨出了好几个泡 。 大约打扫了一个月 , 有一天晚上 , 会所的大老板把我们喊到一间全是电视机模样的房间 , 他说:“我喊名字 , 让你们分成两队 。 ”我是第一个喊到名的 , 站在左边 , 那天站在右边的就去财务室结帐走人 。 当时 , 我们都懵了 。 又过了十天 , 那位大老板又让我们去那间房 , 对我们说:“感谢你们一直的努力 , 明天开业!”又减了两个人 , 他指着我说:“阿姨 , 你做保洁组组长 。 ”我就问:“为什么是我?”他说:“我一有时间就会坐在这儿看监控 。 你们的一举一动我都知道 。 ”开业后 , 我们的工资是1500元 。 每天下午四点开始打扫 , 六点吃晚饭 , 10点半吃夜宵 , 12点下班 , 没有休息日 。 在这工作 , 时间打得很足 , 但想做稳廉价劳动者 , 还要诚实加勤劳 。
2014年4月23日 , 为了多挣的钱 , 我去了城东新区食堂 , 中午有二三十个领导吃饭 。 在食堂煮饭、择菜、洗菜、打扫卫生等 。 只有中午一顿工作餐 , 下午不上班 , 工作还算轻松 。 这样 , 我上午7点半去城东上班 , 下午一点半下班 , 晚上四点继续去音乐会所上班 。 我打了两份工 ,说实话挺累 , 缺少睡眠 , 人日渐憔悴 。 两年时间 , 我从150斤瘦到120斤 , 有时我跟同事开玩笑:“有钱有健康双赢!”
春去冬来 , 两年后 , 老板把会所转租了 。
无奈之下 , 我每天下午去丰山明德书院看书 。 2016年 , 城东新图书馆开业 , 我去办了张借书卡 , 几乎每天下午都是一杯茶 , 泡到下班时间回家 。
5
因公益我的人生巨变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2017年12月9日 , 大丰义工联会长周旭才参加帮助大丰二院住院精神病人的“陪伴行动” , 为病人包饺子 。
2017年4月 , 城东新区和丰华街道并轨 , 也就在此时 , 我走进了大丰义工联 , 认识了周旭才 。 一路走来 , 我见证了周会长的不易 。 麻疯康复村有他的身影 , 孤儿有他的陪伴 , 空巢老人有他的照料 , 贫困人家有他的深深的足迹……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 中华美德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认识了周会长后 , 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 从“执我”变得“无我” , 最终成为一名无怨无悔的公益者 。
后来 , 我被分到了启航食堂 , 那是高新区电子厂的职工食堂 。 食堂里只有8个员工 , 必须相互合作 , 因为中午有800多人吃饭 , 晚上还有200多人吃饭 。 星期天我们正常上班 。 我和另外一个大姐每天早上至少要搬300斤大米 , 中午洗八百只盘子 。 另外 , 还要不停地择菜、洗菜 。 冬天 , 洗蔬菜 , 手都冻出了疮 , 挺难看的 , 只是因为心底有那份信念而工作着 。 夏天 , 热得满身痱子 。 哎 , 做什么事 , 换什么骨头 。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 , 更没有白读的书 。 感恩这么多年的历练 , 感恩困苦的生活 , 感恩所有遇见的人…… 分页标题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
本文插图
2018年我和我的母亲
2019年4月1日 , 因工作的需要 , 我回到了街道党政办工作 。 同年8月 , 我获得了“风华正茂 , 美丽高新”大丰区征文比赛优胜奖 , 袁红、朱明贵、陈德兰等作家同台领奖 。 接着 , 又在《人民作家》上发表《烦心不烦》……从此 , 又爱上写作 , 想通过文字与家乡父老说说心里话 。
生活就是这样 。 天上飘着彩云的时候 , 地上就会吹着微风……我必须微笑着面对生活、勇敢地走向生活 。
2020.7.1
【余沉|刘华:我是缫丝厂女工,汗水泪水交织,请微笑着走向生活】我是余沉 , 10年情感分析经验 , 也欢迎分享你的小故事 , 我致力于治愈哲学情感;渴望与您热身并滋养心情 , 并渴望获得您的转发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