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等了30年,这里的翅碱蓬回家了
_本文原题:等了30年 , 这里的翅碱蓬回家了
本文插图
站在东营市垦利区碧海路防潮堤上17号闸附近向东望去 , 远处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中 , 茂密的翅碱蓬犹如一条绛紫色的地毯延展向海边 。 近处 , 荒芜的滩涂上 , 翅碱蓬植株零星点缀 , 在大地上装饰出一团团暗红色块 。
【光明网|等了30年,这里的翅碱蓬回家了】“今年是第一年种植 , 来年春天 , 长得不好的地方还会补种 。 再等等 , 它们也会变多变茂密 。 ”给这些翅碱蓬“搬家”的“施工队长”之一、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干部老毕 , 如数家珍般介绍着不同位置的翅碱蓬种植的时间 。
相比生态旅游区中的“红地毯”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 眼前人工移栽的稀疏之美更为来之不易 。 伴随我省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推进 , 时隔30年 , 一度消失的翅碱蓬又重新回到“老家”的土地上 。
海岸带是一片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区域 , 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最后一道防线 。 前些年 , 部分海岸带开发利用不合理 , 削弱了海岸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 , 导致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及服务功能受损较重 。
“在莱州湾的这片海岸尤为明显 。 ”顺着老毕的手指 , 采访人员沿着碧海路往南眺望 , 26公里的海岸东侧曾经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海参池塘、养虾池塘 。
去年 , 《山东省打好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出台 , 明确要以近岸海域保护空间优化为重点 , 强化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 。 一大批“退养还湿”“退养还滩”“退养还礁”“退煤还沙”整治项目顺利实施 。
今年初 , 东营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启动 。 南起永丰河 , 北至咸水沟 , 防潮大堤以东26公里1862公顷的海岸接受修复 , 养殖池塘被迁出推平 , 开始人工引回这里的“原住民”翅碱蓬 。
“靠海的用海项目和养殖全都迁出来了 , 目标就是修复成原来的生态岸线 , 30年前什么样 , 现在就要修复成什么样 。 ”老毕告诉采访人员 。 如今在这段岸线上 , 海岸宽的向海里探出1公里 , 窄的也有400多米 , 养殖的印记逐步被疏密不一的翅碱蓬替代 。
“翅碱蓬长起来 , 可以有效防止海水的倒侵 , 生态改善效果也很明显 。 有了植物 , 鸟就多了 , 随着大潮上来的鱼也多了 。 退潮时周围的百姓下去抓梭鱼 , 一天能抓到几十斤上百斤 。 整个生态链就建起来了 。 ”采访人员采访时 , 数次见到白鹭觅食其中 。 如今 , 东营已完成退养还湿545.87公顷 , 恢复湿地1800公顷 , 修复生态岸线4公里 。 随着退养还湿 , 东营的海岸线上 , 东方白鹳、黄黑嘴鸥等珍稀鸟类群集 。
与翅碱蓬一起搬回来的还有牡蛎礁 。 9月17日 , 当采访人员见到钟志海时 , 他正在海滩上指导工人们将成袋的牡蛎壳装船 。 头顶草帽 , 脚踩凉鞋 , 满腿的泥垢 , 丝毫看不出他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博士 。 当晚 , 他就要随船出海 , 次日一早在14-15号闸附近的海岸边投放1200多袋打包好的牡蛎壳 。 这些牡蛎壳将成为人工牡蛎礁附着基 , 为牡蛎提供一个宜居的“家” 。
“牡蛎礁不是在‘引进’ , 而是‘回迁’ 。 我们投放的地点原来就有天然的牡蛎礁 , 从泥里往外长 , 很有东营特色 , 只是被破坏得太严重了 。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重新把礁体建起来 , 三到五年后捆绑牡蛎壳的麻绳就会烂掉 , 这些牡蛎就会摊开 , 向周围扩散 , 形成很大一片 。 ”
牡蛎礁虽小 , 功能却大 。 钟志海研究藻类资源保护与利用 , 他告诉采访人员:“牡蛎摄食的行为是过滤 , 主要过滤水中的有机碎屑、微藻之类 。 一个成体牡蛎 , 一天过滤水180升左右 。 ” 分页标题
随着海岸带生态的持续修复 , 越来越多的物种回流 , 搬回莱州湾岸边 , 与翅碱蓬一起 , 装点渤海景色 。
- 大麦戏剧|官宣 | 读者们,久等了。推理音乐剧《小说》中文版
- 光明网|今明两天重庆仍有小雨
- 光明网|状态越好,越容易拥抱幸运
- 光明网|花香蝶自来,景好人将至!
- 光明网|明日秋高气爽!下周先晴后雨,气温先降后升
- 光明网|95年前的今天,故宫博物院成立了
- 家庭|如果回到30年前,你会选择要二胎吗?两位独生子女的父母答案相反
- 光明网|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 一个人的夜晚
- 光明网|人人都适合散步锻炼吗?5类人饭后散步有“禁忌”
- 光明网|双节期间武汉机场国内客流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