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卫|朱棣和朱瞻基的错误政策以及朱祁镇的一意孤行酿成了土木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最大的耻辱 , 是给大明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 差点就把大明给打死了 。
我们知道 , 土木堡之变的主要人物就是蒙古人也先和明英宗朱祁镇 , 可朱元璋北伐八次 , 朱棣北伐五次 , 处处都是在针对蒙古 , 朱元璋时期甚至还有灭亡北元的捕鱼儿海之胜 。 按理说此时的蒙古就算是还存在 , 但也是属于苟延残喘一类 , 又怎么可能拥有围困数十万明军于土木堡 , 甚至一度逼近北京的实力呢?
朱元璋
朱棣
要了解土木堡的内情 , 就必须从朱元璋时期说起了
【三卫|朱棣和朱瞻基的错误政策以及朱祁镇的一意孤行酿成了土木之变】一般来说 , 土木堡之变的主要祸首就是英宗好大喜功 , 执意要御驾亲征 , 以及太监王振胡搞瞎搞而导致的 。 但当时随英宗出征的军队可是号称五十万大军的 , 就算打个折也有二十万以上 , 如果也先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的话 , 又如何能围困住这几十万大军呢?

三卫|朱棣和朱瞻基的错误政策以及朱祁镇的一意孤行酿成了土木之变
文章图片
对于在朱元璋、朱棣时期被多次击败的蒙古来说 , 又是如何建立起这样一支精锐武装的呢?这就要从灭亡了北元的那场捕鱼儿海之战说起了 。
朱元璋时期 , 大将蓝玉经过捕鱼儿海灭亡了北元 , 之后蒙古内部经过了数年的内战 , 分裂成了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大部 , 而其中兀良哈由于归顺大明时间较久 , 所以被朱元璋安排了以嫩江为属地 , 辖区包括了今天西辽河和老哈河等广大地区 。 捕鱼儿海之战后 , 被蓝玉俘获的大部分北元军队也都被安排在了此地 , 并被分成了泰宁卫、朵颜卫和福余卫三卫 , 史称为"兀良哈三卫" , 或称"朵颜三卫" , 以起到以蒙制蒙的目的 。
这支军队本来由宁王朱权管辖 , 在朱棣起兵之时 , 靠计谋把这支部队给抢了过来 , 并在靖难之役攻城略地 , 立下了大功 。 有感于朵颜三卫的功劳 , 朱棣将宁王内迁到江西 , 把原属宁王的内蒙古兴宁地区悉数交给朵颜三卫管理 , 到了英宗父亲宣德皇帝时期 , 更是把钳制朵颜三卫的开平卫撤销 , 使得朵颜三卫在兴宁地区发展壮大 , 并逐渐向瓦剌靠拢 , 毕竟他们才是一家人 。
在永乐一朝对蒙古政策是:拉一打一 。 除去已经归顺的兀良哈之外 , 打压鞑靼拉拢瓦剌就是朱棣时期定下来的国策 , 但在这期间 , 朱棣五次北伐主要都是针对鞑靼 , 这反而令东北瓦剌开始坐大 。 而且朱棣时期大力削藩 , 把原来镇守辽东地区的谷王、韩王、辽王全部内迁 , 虽设立了奴尔干都司管理辽东 , 但其力量完全不能和三王坐镇时相比 , 后来的辽东不断受到了瓦剌和兀良哈侵袭 , 直到明英宗正统初年 , 辽东女真各部为瓦剌吞并 , 其部队也成为了南下侵明的急先锋 。

三卫|朱棣和朱瞻基的错误政策以及朱祁镇的一意孤行酿成了土木之变
文章图片
在瓦剌南下时的三路大军之中:东路是可汗脱脱不花率领的鞑靼骑兵 , 南路是瓦剌知院阿剌率领的辽东女真和兀良哈三卫军队 , 中路就是瓦剌太师也先率领的精锐瓦剌铁骑 , 三路共六万大军 , 全是骁勇善战的蒙古精锐 。 大明军队说就说是和瓦剌开战 , 实际上面对却是整个蒙古部落联盟 , 这在朱棣时期都不敢做的事 , 偏偏就落到了口气大过底气的朱祁镇手里 。
当然抛开朱棣和朱瞻基对蒙古的姑息和错误作为来说 , 朱祁镇也需要为"土木堡之变"买单的 。 当时朝廷对于也先的南侵 , 最正确是驻守前线边将的"防守反击"策略 , 可大太监王振为了以战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 不顾实际情况撺掇朱祁镇御驾亲征 , 此时才二十多岁的朱祁镇 , 自然也是心头一热 , 仅仅准备了三天就带着数十万大军出发了 。
尤其可笑的是 , 大明朝廷上下对于边将的建议置若罔闻 , 而且对瓦剌大军的虚实可说是毫不知情 , 甚至在出发前还有人用占卜的情况来说"北征必胜"的话 。 可瓦剌这边呢?也先算是继北元王保保后最强的大明对手 , 而且他之所以选择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侵 , 原因就是他知道了此时大明王朝的精锐部队大部分已经调到了平定邓茂七之乱 , 那所谓的五十万大军 , 要么就是临时拼凑 , 要么就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 。分页标题
战场上最讲究的就是情报 , 光凭一腔热血的话最后也只能落得个惨败的下场 , 所以从朱祁镇不顾劝阻 , 执意踏出紫禁城的那一天起 , "土木堡之变"就已成定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