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作家群|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创作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_本文原题: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 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创作

中原作家群|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创作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本文插图
文/梁鸿
来源:建安风(微信公众号)
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 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 。
真相从来只有一个:魔术师的表演不可能是真的 。 但是 , 大家却仍然为魔术师的表演所着迷 , 因为那里面包含着人类的想象力 , 人类对自身及世界的渴望 , 它探求的是可能性 。

中原作家群|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创作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本文插图
文学也是一样 , 它的目的不是在告诉你 , 真相就是这样 , 而是告诉你 , 它还有另外的可能性 。 这一可能性既来源于人类已经创造的事实——社会形态、文明结构和人性状态 , 也来源于人类内部所包含的可能的方向 。 在此意义上 , 文学与世界是在一种悖反、错位和隐喻中彼此彰显的 。
这也是我今天想要给大家分享的三个层面 。
01
悖反关系
写作不是简单地解释世界 , 而是背向这个世界 。 作家要走到阴影处 , 走到时尚、华丽的巨型建筑背后 , 去看那里世界的形态和道路的走向 。 并且 , 这一巨型建筑——也可以说巨型话语——越具有确定性 , 越需要作家转过去看看 。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 就像阳光和阴影 , 肯定与否定 , 巨大与微小 。
在巨型话语中看到日常人生的众生相 , 在喧嚣中寻找沉默的、安静的那一部分 , 并且 , 试图发掘它们之间如何互为生长 , 这是作家非常重要的任务 。
《百年孤独》中马孔多小镇的扩张是历史的正面 , 是正在发生着的社会现实 。 在政治层面 , 它甚至可能是必然的 , 拉美的城市化、现代性 , 和中国的城市化、现代性在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是一种必然 , 但是 , 作家的任务不是要写马孔多发展的必然性 , 而是写出这一必然性中所同时生长出来的百年孤独 。 乌苏娜、奥雷连诺上校 , 他们被飓风一样的发展挟裹着 , 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 但又顽固地保持自己的存在 。 这一顽固性为他们赢得了尊严 , 也无形中成为一种力量和“历史的正面”博弈 。
阎连科的小说《炸裂志》也是同样 。 他所描写的是中国狂飙式的发展 , 在短短几十年内 , 从一个村庄“炸裂”为一个镇 , 一座小城 , 到一个大都市 。 但是 , 你从中读出却是这一发展背后的荒诞性及在这一过程中人性的扭曲 。
02
写作与世界的关系是小等于大 , 或者 , 小大于大的关系
就像我刚才讲的《百年孤独》 , 一个村庄可以是全世界 , 马孔多从一个几户人家的村庄到繁荣的小镇 , 再到哀败 , 在此过程中 , 作者所描述的众生相包含了人类很多的形象 , 马孔多小镇的命运也几乎是整个现代拉丁美洲的命运 。
一个人的爱情可以是全人类的爱情 。 譬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 书中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 。 安娜和渥伦斯基吵架后 , 渥伦斯基独自一人坐着马车去彼得堡参加宴会 。 这时 , 安娜站在楼上的窗口边 , 看着英俊、衣着整齐的渥伦斯基走向马车 , 内心非常嫉妒、失落和不甘 。 他们一起私奔 , 但是 , 彼得堡的上流社会可以接受渥伦斯基 , 却不接受她 。 她只能躲在家里 , 任凭绝望吞噬自己 。 我想 , 在那一刻 , 安娜的痛苦不只是一个上层社会女性的痕苦 , 而是 , 所有爱情在现实面前遭遇壁垒的悲伤 , 是所有爱情都可能经历的悲伤 。

中原作家群|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创作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本文插图
一个人的梦魇可以是全人类的梦魇 。 卡夫卡《变形记》的第一句话是“格里高尔清晨起来 , 变成一只甲虫 。 ”我们都清楚 , 人不可能变成甲虫 , 但是 , 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 恐惧、焦虑、担忧 , 非常非常压抑 , 卡夫卡把这种无形的情绪变成有形的语言给表达了出来 。分页标题
回到我们的主题 , 今天我来到伦敦 , 坐在这个书店 , 给大家讲梁庄及梁庄的人生 。
梁庄是中国当代村庄 , 我的家乡 , 它与英国 , 与此时正在倾听的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 以《出梁庄记》的结尾小黑女儿的故事为例 。
当时我正在老家做《出梁庄记》的调查 。 一个早晨 , 小黑女奶奶带着小黑女到诊所看病 , 一检查 , 发现病情非常严重 , 我就赶紧开着车拉她们去县城医院 。 在医生给小黑女儿看病时 , 我试图联系我认识的一些人 , 派出所的、法院的 , 等等 , 看怎么办 。 所有的人 , 不管是医生、警察还是法官 , 都说 , 报案肯定是对的 , 但不建议报案 , 根据以往的经验 , 不报警肯定比报警的要伤害小黑女儿少一些 。
那两天是我极为痛苦、煎熬的两天 。 事情不断回到原点 。 奶奶一会儿说要去报警 , 一会儿又揪着头发说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儿媳 , 把头往墙上撞 , 不如死了算了 , 再或者 , 就是把头低到腿上 , 默默地哭 。 奶奶心里是怯懦的 , 她其实不敢报警 , 她怕和邻居撕破脸 , 她怕人家倒打一耙 , 怕事情被人知道孙女将来找不到婆家 , 怕在村里、亲戚那里丢人 。
【中原作家群|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创作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有一次 , 我无意打开电脑里的录像存档 , 翻到采访小黑女的那一段 , 我又一次听到录像里我抑制不住的哭声 。 当时 , 我正问小黑女 , 为什么那个邻居老人第一次对她那样做时她没告诉奶奶 , 都那么疼了 。 小黑女慢慢说 , 因为她怕她奶奶伤心 , 因为哥哥太调皮 , 她奶奶已经很累了 , 她不想让她为自己多操心 。
隔了那么多年 , 我仍然忍不住流了泪 。 她不知道她遭受了什么 , 而导致她进一步受伤害的原因竟然是心疼奶奶 。
听着小黑女的诉说 , 再次看到她奶奶的花白头发 , 我想 , 也许事情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的方式可能是中国式的 , 但那一刻 , 奶奶的痛苦一定包含在全人类的痛苦之内 , 它是人类永恒的痛苦和永远面临的困境 。 与此同时 , 小黑女儿因天真所遭受的伤害也是人类所有天真所遭受的伤害 , 它是真实的个人遭遇 , 但同时 , 却也好像人类世界的内在形象之一 , 与你我都息息相关 。
在这个意义上 , 梁庄就是世界的中心 , 它承载了全世界人类在当代文明中的命运 。
也可以说 , 写作与世界的关系是小等于大的关系 , 甚至 , 更大于这个世界 , 是小大于大的关系 。
03
隐喻关系
写作与世界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而是隐喻和象征的关系 。 当作家起笔写一个人物或一个村庄、某个庄园、某个故事时 , 他并不是按照现实的模型来写的 , 相反 , 它要把模型——这里的模型指的是日常观念中的现实认知——打碎 , 打成一个个元素 , 然后 , 再重新捏合 。 即使我们说《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风俗画 , 也不能说它和现实一模一样 , 如同日本的浮世绘一样 , 把一些重要的人物突显起来 , 让他们成为某种隐喻和象征的存在 。 这也是故事之所以有价值的原因 。

中原作家群|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创作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本文插图
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起点 。 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或创作手法 , 而是创造文学世界的基本起点 , 尤其是对于虚构文学而言 。
如何既具有人类的众生相 , 但同时又能通向隐喻性和普遍性 , 这是所有作家所追求的艺术方向 。
如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透过以化身为教授的魔鬼撒旦考察人的灵魂为起点 , 考察了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状态 , 这样一种超现实的起点本身就有强烈的隐喻色彩 。 马尔克斯、卡夫卡的小说都是这样的起点 。
但是 , 也有另外一种方式 , 就是通过对现实世界非常清晰的精雕细刻 , 最后达到一种强烈的隐喻风格 。 前天去伦敦国家美术馆 , 看小汉斯荷尔拜因的肖像画 , 我被他画作强烈清晰的风格所吸引 。 他的画非常现实主义 , 每一个细节 , 哪怕是手上的褶皱 , 都会画出来 , 但是 , 当你观察整个肖像时 , 它们又具有强烈的超现实风格 。 人物像浮雕一样在空间中凸显出来 , 凌厉、强大 , 又孤独万分 。分页标题
回到文学作品上 , 譬如像《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这样的作品 , 小说本身非常现实主义化 , 但是 , 最终却有强烈的隐喻风格 。 我想 , 这与作家对世界的理解 , 对人的理解都有很大关系 。
我自己也刚完成一个小说《四象》 。 小说写一个患精神分裂的大学生 , 返回家乡河边的墓地放羊 。 在这里 , 他和三个人聊天、说话、学习 , 经过一系列事件之后 , 重返城市 , 被尊为大师 。 最后 , 他的精神基本上恢复了正常 , 但是 , 他再也听不到那三个人说话了 。 这三个人其实是墓地里的亡灵 。

中原作家群|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创作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本文插图
表面看来 , 这个故事有一点点魔幻性质 , 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写作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 。 在看荷尔拜因的画时 , 我突然想到 , 我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风格:强烈的、清晰的真实性 , 这一真实性甚至是粗暴的 , 以至于最终能达到某种隐喻 。 所以 , 在我心里面 , 我一直把这墓地的三个人作为真实存在的人物来写的 , 他们在那个患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那里 , 也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
这个小说并不长 , 十三、四万字 , 但我写了两年多 , 已经改到第四遍 , 目前还在改 , 我个人非常喜欢 ,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 它与现实世界是这样一种变形的、但又密切的关联 。
再回到开头 , 文学世界是一个既不同于现实世界 , 但又一定诞生于现实世界的世界 , 它与现实世界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 是看似一个面像 , 但其实却是由无数面像组成的关系 。
我想 , 这也是写作与世界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

中原作家群|梁鸿:写作与世界的关系,就像魔术师与真相的关系|名家谈创作写作与世界的关系
本文插图
梁鸿 , 著名作家、学者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 出版有非虚构文学著作《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 , 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 , 学术随笔集《历史与我的瞬间》 , 小说集《神圣家族》 , 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四象》 。 曾获人民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