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_本文原题: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今日(10月8日)19:00 , 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 她的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 , 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 在美国的格丽克此刻心情的激动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 , 但是在中国 , 还有一个人因为她的获奖而感到无比激动 , 他就是翻译格丽克诗歌最多的中国诗人柳向阳 。
“没有想到 , 完全没有想到 。 因为格丽克从来都没有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中 , 村上春树他们是一直都在这个单子上的 。 ”柳向阳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红星新闻|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本文插图
柳向阳译《月光的合金》
从2006年开始 , 最初柳向阳只是因为喜爱写诗 , 喜爱格丽克的诗 , 才开始试着翻译 。 “格丽克诗集在中国出版之初有点难 , 一是国内关于翻译的诗集不好出版 , 二是她在国内也没有什么名气 , 好在出版的时候比较幸运 。 ”柳向阳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他曾经跟格丽克沟通 , 想要出版诗选 , 但她不愿意 , 她希望柳向阳能从《阿弗尔诺》《七个时期》等新诗集起 , 倒过去翻译她以前的诗集 。 目前 , 柳向阳已经独立翻译出版了《月光的合金》 , 与范静哗共同翻译出版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 两部诗集 。 “我只能算得上翻译格丽克诗歌最多的人 , 范老师很专业 , 翻译水平很高 。 ”
柳向阳说 , 他和格丽克通过邮件来往 , 相处十多年来 , 交流最多的是关于翻译诗歌的美 , 比如说原诗中“sister” , 柳向阳翻译成了“妹妹” , 格丽克就会告诉他 , 这个应该是“姐姐” , 非常具体 。 柳向阳回忆起在翻译时 , 格丽克的好友、耶鲁大学教授宋惠慈也帮助审读了译诗 。 “我遇有不确定之处 , 则向她请教 , 后来又将她的部分回复译出 , 作为译注 , 并标明‘作者解释’ 。 ”而格丽克也会专门在她原文的某些词句中打圈 , 询问柳向阳这个位置是如何翻译的 , “她就是担心我哪里搞不清楚 , 她对翻译的每一个字词都非常认真 。 ”柳向阳说 。

红星新闻|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
本文插图
柳向阳、范静哗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由于翻译家柳向阳的出色翻译 ,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在中国诗歌界广为人知 , 我同意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她的理由 , ‘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 , 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 这样的品质如今非常难得 , 情感洋溢于日常生活 , 平静的叙事蕴含诗意 , 她的诗歌 , 既有抒情 , 也有叙事 , 更有人生叹息 , 咏叹调一般蔓延于尘世 。 ”
的确 , 格丽克有自己对于诗歌的独特认识 , 在柳向阳翻译的格丽克诗歌随笔集《证据与理论》中 , 她写到:我并不认为更多信息总能让一首诗更丰富 。 吸引我的是省略 , 是未说出的 , 是暗示 , 是意味深长 , 是有意的沉默 。 那未说出的 , 对我而言 , 具有强大的力量:经常地 , 我渴望整首诗都能以这种词汇制作而成 。 它类似于那看不到的 , 比如 , 废墟的力量 , 已毁坏的或不完整的艺术品 。 这类作品必然地指向更大的背景 , 它们时常萦绕心头 , 就因为它们不完整 , 虽然完整性被暗示:暗示另一个时代 , 暗示一个世界 , 让它们置于其中就变得完整或复归完整 。
“作家的根本体验是无助 。 ”格丽克拿生孩子来比喻这一想法 , 她说 , 作家是参与者 , 让事情更顺利:是医生 , 是助产士 , 而不是那个母亲 。

红星新闻|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露易丝·格丽克
◎露易丝·格丽克诗选
《乳酪》
世界
曾经是完整的 , 因为
它已破碎 。 当它破碎了 ,
我们才知道它原来的样子 。
它从未治愈自己 。
但在深深的裂缝里 , 更小的世界出现了:
人类创造了它们 , 这是件好事;
人类了解它们需要什么 ,
比神更了解 。
在休伦大道 , 它们变成
一片商店;它们变成
“鱼贩子” , “乳酪” 。 无论
它们是什么或卖什么 , 它们
作用相同:它们
是安全的幻象 。 像
一个静止的地方 。 那些店员
像父母亲一样;它们似乎
生活在那儿 。 总的说来 ,
比父母亲还慈祥 。
许多支流
流进一条大河:我有
许多生命 。 在这个暂时的世界上 ,
我站在果实所在的地方 ,
一箱箱的樱桃、柑橘 ,
在“海丽花店”的花束下 。
我有许多生命 。 注入
一条河流 , 河流
注入一片大海 。 如果自我
变得无形 , 它就消失了吗?
我成长 。 我活着
并不完全孤独 , 孤独
但不完全 , 陌生人
在我周围涌动 。
这即是大海之所是:
我们在隐秘中存在 。
此前我有过许多次生命 , 一簇花朵
各有花茎:它们成为
一件事物 , 被一条丝带从中间扎起 , 丝带
显现在手的下面 。 手的上面 ,
是枝条舒展的未来 , 花茎
止于花朵 。 还有紧握的拳头——
那应是当下的自我 。
《习惯法①》
我们是怎样陷入爱情的 , 这令人好奇:
要说我的情况 , 彻底地陷入 。 彻底地 , 而且 , 唉 , 经常——
我年轻时候就是这样 。
而且总是和相当孩子气的男人——
不成熟 , 忧郁 , 或是害羞地踢着枯叶:
巴兰钦②风格 。
我也不曾看出他们是同一个家伙的变型 。
而我 , 带着顽固的柏拉图主义 ,
我的偏执让我每次只看到一个家伙:
而否定了任意的一个家伙 。
但仍然 , 我年轻时的那些错误
让我毫无希望 , 因为它们反复出现 ,
习惯成自然 。
但在你身上 , 我感到了某种超出原型的东西——
一种真实的豪爽 , 快活 , 爱这个世界 ,
完全与我性情相左 。 值得赞扬 ,
我许身于你 , 祈愿自己好运 。
彻底地祈愿 , 以那些年一贯的风格 。
而你 , 以你的智慧和残酷
一步步地教导我:那个词毫无意义 。
①习惯法(unwritten law):又译不成文法 , 与成文法相对 , 指以习惯为基础而获得合法地位的法律 。
②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 , 1904-1983):俄裔美国芭蕾舞导演和舞蹈动作设计者 。
《诗》
在傍晚的开始 , 就像现在 , 一个男人正弯身在
他的写字桌上 。
缓慢地他抬起他的头; 一个女人
出现 , 携带着玫瑰 。
她的脸浮向镜子的表面 ,
装饰着玫瑰花茎的绿色梯级 。
这是受苦的
一种方式:把透明的纸页常常
举到窗户上直到它的脉络显现出来
像最终用墨水填满的词语 。
而我指的是去理解
什么把它们缚在一起
或者去被黄昏牢牢控制的灰房子
因为我必须进入它们的生活:
这是春天 , 梨树
覆盖着一层细弱的 , 白花的薄膜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邱峻峰 曾琦
编辑 李洁
【红星新闻|红星专访|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诗集的中国诗人柳向阳:她对翻译精准度要求很高】(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