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_本文原题:斗趱织 , 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原创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秋风起 , 不但蟹脚痒 , 蟋蟀也到了体格壮实的最佳竞斗时 。
上海人把蟋蟀叫做“残脚” , 我写成“趱织”是照猫画虎 , 拷贝于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上海俗语图说》 , 后见南宋宰相贾似道在他所著的世上第一部蟋蟀专著《促织经》中 , 有“虎丘人曰趱织者” , 就改为现在的写法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世上第一部蟋蟀专著《促织经》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促织经》作者贾似道 , 南宋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葛岭曾为宰相府 , 半闲坐论贾平章 。
斗趱织在秋天里鸣锣登场 , 上海人把它称为“秋兴” 。 斗趱织先要有趱织 。 在老底子的上海 , 买趱织要到鸟市 。 鸟市春天卖鸟 , 到夏天就有趱织盆等趱织用品面市;一挨秋天 , 就转成了趱织市场 。 当时的聚宝兴鸟店 , 曾卖出过一只价格100大洋的趱织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老上海的鸟店 , 夏天卖趱织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小时侯 , 同学到龙华到浦东捉趱织 , 或到再远一点的郊区农村 。 这些年 , 上海人斗的趱织 , 多是来自山东、湖南和湖北 , 甚至是内蒙古 。
我到始于秦汉、闻名天下的蟋蟀之乡山东宁阳 , 采访在那收趱织、行话是“收虫”的上海人 。 黄木江和他的搭子苏惠良借住乡饮乡宫家村 , 当地出趱织有“南淡北宫”一说 , “淡”是淡村 , “宫”就是这宫家村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不要挑花了眼 。
到这来做趱织生意的上海人不少 , 这个村就住了十来个 。 我们来到一家上海人常去吃饭的店 。 正好店家要去送菜 , 两个托盘装满大盘的菜 , 有鸡有鱼 。 说有上海人今天刚到 , 与老房东吃第一顿饭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 走到一起来了 。
靠墙石头搭起的条桌上 , 两个茶缸里放着牙刷牙膏 , 这个院里 , 就老黄老苏俩个刷牙 。 老黄十七年前来时 , 房租只有5元 , 现在20元了 。 交给房东的搭伙费 , 一月200元 。 老黄老苏是先赶早市 , 9点回村 。 在家整理趱织 , 登记新买的 , 在罐上贴编号 。 给地下一排排收来的趱织打扫罐里的垃圾 , 加水添玉米和黄瓜粒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收来的要伺候好 , 都是钞票 。
有时候 , 10点吃好早饭 , 又到村边的公路去收 。 午饭会喝点酒 , 睡一会 , 然后去午市兜一圈 。 晚上9点多出发去姚村夜市 , 回家睡前再观察一下家里的趱织 , 特别注意收来价钱大的 。 老黄说 , “你吃得消 , 就没有白天黑夜的 , 早中晚二十四小时都可收虫 。 ””
到这的上海收虫者 , 可分三类:一是跑量的 。 前两天刚回沪的M , 以每只一二元收了3000只 , 到上海7元左右出售 , 赚个三四块差价;就是死了一半也有赚的 。 他雇了当地人分装趱织 , 也不用竹筒 , 而是把材质更轻的PVC管截成小段 。 用橡皮筋扎口 , 为了赶时间 , 就是把趱织须扎住了也不管 。分页标题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好入盆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差进筒 。
二是小打小闹的 , 老黄老苏皆是 。 老苏在上海杨浦的岳州路市场有个摊位 , 老黄则是稳坐在家 , 老主顾自会打电话预约 , 上门来买 。 老黄他特别强调了一句:卖趱织的人不斗趱织 , 不然别人要说闲话的 。
三是专收好的 , 在姚村夜市 , 见到叫“老孔”的上海人 , 他的吆喝就是“收大价钱” 。 在他身边站了二十多分钟 , 看他收了两只200元的 , 一只500的 。 老孔说8年没来这 , 已收了两天 , 明去乐陵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图说:体检是认真的 。
他做生活路数清爽:差的 , 开盖一看就挥手 。 稍上眼的 , 转罐换角度看 。 觉得有苗头的 , 就打草看牙 。 合格的 , 放到一个iPhone 4大小的秤上 。 有一只 , 显示屏跳出2058的数字 。 他说 , 只要过了2060就合格 。 见他是收大价钱的 , 送上的趱织流水一般 , 四五小时就验了上千只 。 他的拒绝是委婉的 , 笑着说:“降不住“ 。 一伸手 , 夹下嘴角叼了有一会的烟 。

澎湃新闻|斗趱织,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本文插图
下回预告:《斗趱织 , 城市的“秋兴”之一:市》
袁念琪 。 1978年从农场考入大学 , 获法学士学位 。 1983年考入上海电视台 , 高级编辑(专业技术二级) , 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 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等 , 入选王蒙主编《中国最佳散文》和《中国新闻年鉴》 。 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门槛》、《上海姻缘》、《上海B面》和《零食当饭吃》等 。
_本文原题:《斗趱织 , 城市的“秋兴”之一:收》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