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二战中 , 苏联红军毫无疑问是反法西斯的中流砥柱 。英勇的苏军将士在西线怒怼德国 , 又在东线狂虐日本 , 可谓战绩彪炳 。然而在胜利光环的照耀下 , 却也难以遮掩苏军在战争中遭受的重大损失 。特别是苏德战争中 , 几乎每场大战中(1945年前)苏军的损失都要大于甚至远大于他们的对手——纳粹德军 。
所以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印象 , 认为苏军的胜利就是靠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换来的;苏军没有什么战术 , 只是一味堆人而已 。甚至很多战史专家也持此观点 , 认为苏联是以野蛮和无知而取胜 , 红军不过是德军不成熟的翻版 。如果没有盟军开辟第二战场 , 二战的最终结果还很不好说 。
那么 , 事实真的如此吗?苏军在二战中获胜真是靠堆人换来的吗?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苏联士兵
战术野蛮无知——苏联将帅:你听谁说的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 , 在战争中 , 人力资源确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如果没有雄厚的人力优势 , 就算你的军队技战术水平再高、战略规划再缜密无误 , 也一样承受不住战争 , 特别是长时间、高烈度战争带来的人力消耗 , 最终还是会被拖垮 。苏联相对于德国拥有更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 这正是其能够取得卫国战争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 。
但我们同样也该明白一个道理 , 那就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无限制向前线输送兵员 。特别是苏德战争爆发后 , 由于在初期蒙受巨大损失 , 因此苏军在各个战线上都面临严重的兵力枯竭难题 。早在1942年苏军发动夏季攻势前 , 总参谋部的安东诺夫将军就提醒斯大林前线人手短缺的现状 。
即便是1944年战局逆转 , 苏军开始大步向柏林迈进 , 但由于长期的消耗 , 苏军各一线部队实力非常虚弱 , 步兵师每师普遍只有5000-6000人 , 还不到满编状态的一半(1941年苏军步兵师满编为1.3万人) 。最惨者如近卫步兵第37师、步兵第195师、308师 , 只有2700余人 。
正是因为如此 , 苏军实际上并不具备实施“堆人战术”的条件 。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
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使得苏联统帅部一直将“以最小代价达成战役目标并尽可能给敌人以打击”奉为圭臬 。斯大林也不止一次地告诉其麾下将帅:“要善于向我们的敌人学习 , 以少流血取得胜利 。”朱可夫元帅后来曾回忆道 , 斯大林原本计划在1945年5月1日前拿下柏林 , 以便在劳动节时举行胜利大阅兵 。
但到4月30日 , 柏林仍有部分地区的战斗尚在激烈进行中 。惴惴不安的朱可夫将此情况告诉斯大林时 , 斯大林却异常平和地说:“不要着急 , 要爱护官兵和人民 , 不做无谓的牺牲 。”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攻入德国柏林的苏军
由此可见 , 那种认为苏军将帅只会驱使官兵“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的观点是靠不住的 。之所以很多人看到苏军总是能够集结比德军多出几倍的力量发起攻势 , 这应当归功于苏军周密的战役部署和对部队、特别是对坦克机械化部队(各坦克军、机械化军及“骑兵-机械化”集群)的集中使用 , 并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在前线特定地区规模性开展装甲突破 , 从而重创德军 。分页标题
更为重要的是 , 我们不能忽视苏联从20年代便开始的坦克机械化部队组织与作战理论的研究 。这些研究为苏军深刻认识未来战争的样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对苏军最高统帅部在战略战役规划上做到细致缜密起了积极作用 。而这些 , 是多少人力优势也换不来的宝贵经验 。可以说 , 苏军在二战中的打法风格 , 与英、美、德等西方国家军队是完全不同的 , 它并不是对谁的模仿 , 相反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 。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苏军步兵坦克协同进攻
战争伤亡巨大——红军官兵:我们也在慢慢学习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 苏军的确在二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人力和装备损失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 , 还没有哪支军队为夺取胜利而付出过苏军这样的牺牲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 , 战争中的教训也反过来使苏军不断学习、成长 , 最终使其脱胎换骨 , 成为了一支精锐之师 。
在战争初期 , 由于受准备不足、上阵仓促、战术僵化及调整不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加上遇到了百战百胜的德军摧枯拉朽的全面进攻 , 苏军在开战的头半年便损失兵员达330万 , 其中仅被俘就达190万 。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为弥补损失 , 苏联不得不实行全国总动员 , 将大量适龄男子送上前线 。由于战局紧迫 , 这些新兵只能进行20天的基本训练和15天的有枪训练 , 连装弹换弹还没利索就不得不投入厮杀 , 去和久经沙场的德军血拼 , 这更是大大加重了官兵的伤亡 。以至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 加入战阵的苏军官兵平均存活时间只有9分钟 。缺乏高水平的训练加上本就不高的文化程度 , 这些无疑是导致苏军伤亡巨大的重要原因 。
可也正是这种血的教训 , 使得苏军慢慢成长起来 , 将帅变得干练 , 指挥员和战斗员变得富有作战技巧 。1943年夏季以后 , 苏军的作战效能得到极大提升 。特别是其装甲战术、空炮火力与地面部队的协同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
从“巴格拉季昂” 行动开始 , 苏军在大规模会战中的伤亡总数已经开始低于德军 , 而德军也不再具备较高的质量优势 , 且一路西退 。朱可夫元帅后来就对斯大林说:“我们在战争进程中学习并学会了战争 , 于是开始给德军以打击 , 但在战争之初 , 我们却不太会打仗 。”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推进在波兰战场上的德军坦克纵队
没有哪支军队一开始就是王者 , 德军闪击战天下无敌也是凭借其在波兰、挪威、比利时、法国等诸多血战 , 再加上宣传机器的高效运作而人尽皆知的 。在1945年的布拉格战役 , 苏军用了六天、伤亡不到12000人 , 便击溃德中央集团军群及仆从国军队共65个师 , 仅俘虏就抓了45万余人 。此役苏军虽投入了三个方面军、共170万大军 , 但在进攻地域上对德军仅能形成1.21:1的优势 。分页标题
我们再看美日之间的冲绳战役 , 美军集结了58万大军 , 而驻扎在冲绳的日军仅为12万 , 可有谁说美军是靠堆人打赢了日军?所以说 , 开始被突然袭击打懵了 , 暂时用数量来弥补质量差距撑下去 , 等质量上去了再打回去 , 如果这都不可以 , 那就是不讲道理了 。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冲绳战役
胜利不是无代价的——正确认识战损是研究战争的前提
冷战时期 , 出于意识形态对抗的需要 , 西方国家一方面大力宣传盟军在第二战场开辟后的作用和贡献 , 一方面则不断强调英美对苏联予以的战略和物资支援的重要性 , 以此对苏联红军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打折扣” , 并借势降低苏联的影响 , 贬低其国际形象 。
反观苏联方面 , 二战后出于维护斯大林地位的考虑 , 一直对战争中苏军的真实损失不予公布 。赫鲁晓夫上台后又推行“去斯大林化” , 加之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推波助澜 , 苏军在二战中的各种损失、弊病、不良行径等反而被统统曝光 , 对苏军战损的宣传突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故而人们会觉得苏军将领毫不吝惜官兵性命、斯大林打仗只会“草菅人命”、苏联打赢德国就是靠堆人等也就不奇怪了 。

苏军|二战苏军的胜利,全靠人海战术、尸积如山换来的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_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 , 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
近年来 , 随着俄罗斯逐步解密原苏联历史档案 , 关于苏军的战损情况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 。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牢牢占据舆论制高点 , 使得很多人包括部分历史学者仍不能公正地看待苏军为二战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 。
诚然 , 军事行动的胜利是追求以较少的代价获取最大的作战效益 。但追求代价与效益之比的最优化并不是战争的绝对目的 , 更不是唯一目的 。如果代价高了就要放弃战争 , 那么法西斯的旗帜恐怕早就插遍七大洲四大洋了 。
物换星移几度秋 。不管我们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和希望来回首二战 , 都不应该只满足于对战役结果和损失进行简单的记忆和回顾 。前到巴黎和会的暗流涌动 , 后到《大西洋宪章》的振臂一呼 , 上至克里姆林宫与“狼穴”中的决策 , 下至残垣断壁与堑壕堡垒中的惨烈厮杀 , 都需要我们去品味 。也唯有如此 , 才能在“流言传说满天飞”的今天全面客观的还原战争 ,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作者:林森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铁血苏德》 徐焰 著
【2】《巨人的碰撞》 戴维.M.格兰茨、乔纳森.M.豪斯 著
【3】《回忆与思考》 朱可夫 著
【4】《通往柏林之路》 约翰?埃里克森 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