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法兰|教育的对白——朱永新对话麦克法兰

_原题为 教育的对白——朱永新对话麦克法兰
朱永新:我一直认为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 。 人出生后便生活在家庭中 , 通过家庭和父母感受世界 。 在此之后才进入学校 。 但即便在教室的时候 , 我们每天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家庭 。 所以 , 家庭是人生场所的重心 , 毫无疑问也是人一生中最温馨的港湾 。
麦克法兰:我因为很小就在寄宿学校生活学习 , 在寄宿生涯中 , 对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区分没有非常强烈感受 。 您怎么看待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整个人生中的影响呢?
朱永新: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 , 学校的教育当然也很重要 , 但我认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学校教育 。
我一直认为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 。 我曾经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四个主要的场所:母亲的子宫、家庭、学校、职场 。 我们在母亲的子宫里吸收营养、感受外部世界 , 出生后便生活在家庭中 , 通过家庭和父母感受世界 。 在此之后才进入学校和职场 。 但即便在教室、在职场的时候 , 我们每天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家庭 。 所以 , 家庭是人生场所的中心 , 毫无疑问也是人一生中最温馨的港湾 。
毋庸置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 , 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 他们的一举一动也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父母和孩子一起吃饭、一起说话 , 交流和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 父母的行为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 父母谈论的话题也会成为孩子的兴趣 。 很多父母以为跟年纪较小的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 , 实际上父母说的东西 , 即使孩子在此刻不懂 , 也会成为他大脑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 家长或家庭经常谈论的语言、词汇与孩子的兴趣点或者未来选择的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 。 中产阶级家庭里 , 父母往往会议论时政、国家和社会;在相对贫困的家庭 , 家庭的话题更多集中在当下的生活、经济的问题 。 这样这些话题就慢慢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印记 , 孩子关注点就不一样 , 人生今后的职业选择、人生道路也不一样 。
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 , 从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看 , 孩子最早接受的、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家庭教育 。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 。 我常常看到 , 在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路上都有着和谐的家庭的作用 。 您与您父母的关系如何?在您的印象中 , 父母对您影响大吗?
麦克法兰:我和母亲关系非常亲密 , 她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我们子女身上 。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 父亲长年在军队服役 , 所以我无法经常见到他 。 但母亲给了我非常多关爱 。 她经常给我读故事 , 母亲自己也写故事 , 还会把故事写在信里寄给我 。 在我五岁之前 , 我母亲一直悉心照料我 , 给了我很多母爱和支持 。 即使后来我被送回英国上学 , 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关心我 , 她每周都会给我写一封长信 。 我一直相信母亲对我的爱 , 对此我从来没有怀疑 。 母亲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 , 集哲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作家和诗人于一身 , 同时她还出版了很多书 。 可以说母亲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
朱永新:那您的父亲呢?刚刚你讲到您的父亲长时间待在军队里 , 聚少离多 。
麦克法兰:我父亲相貌英俊 , 身强体壮 , 为人善良 , 他很喜欢小孩子 , 待孩子很好 , 我非常爱他 。 父亲擅长体育 , 这让我很崇拜他 。 父亲还喜欢钓鱼 , 这是我们两个的共同爱好 。 总体来说 , 母亲陪伴我的时候多 , 我跟她也更亲近 , 父亲常年在外 , 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崇拜的偶像 。
朱永新:你刚才提到您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哲学家、作家 。 你如何评估父母的文化教养、学历对孩子的影响?我们也看到许多贫困家庭的父母 , 甚至本身是文盲的父母 , 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孩子 。 您觉得这是偶然 , 还是存在规律?
麦克法兰:就我的家庭而言 , 我是非常幸运的 。 我祖母聪明、有天赋 , 她一直鼓励支持我的各种选择 。 我的祖父是个博学的人 , 爱好诗歌、小说和艺术 , 但他不情愿地当了一辈子兵 。 经常和我们一起度假的叔叔理查德 , 获得过牛津大学奖学金 , 后来在海利伯里学院成为了T.R.马尔萨斯的接班人 , 教授经济学和其他学科 。
另一个叔叔罗伯特跟我算校友 , 也上过塞德伯格学校 , 但比我早 , 之后他又进入牛津的伍斯特学院学习 , 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 。 罗伯特叔叔更像哥哥 , 他只比我大八岁 , 这样一个在我六到十二岁期间一起讨论、玩耍 , 在我十几岁时成为我学习榜样的人 , 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妹妹菲奥娜比我小两岁 , 她聪明伶俐 , 有艺术天分 , 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 。 我俩相处的时间很长 , 有她做伴 , 对我而言既是幸运又是激励 。
当然 , 给我带来最深远影响的还是我的父母 。 父亲虽然不是知识分子 , 但擅长数学 , 是个聪明又富有同情心的人 。 母亲就更出色了 。 她的兴趣爱好不仅广泛还很精深 , 她研究历史、撰写童书 , 此外还对哲学、绘画、诗歌、语言学颇有研究 。 在我身边时 , 母亲不断鼓励我 , 不在我身边时 , 她也会给我写很长的信 , 激励我成长进步 。分页标题
大多数成年人都说不清楚小时候父母是如何抚养他们的 , 因为他们已经记不清儿时的事了 。 我之所以知道这么多父母亲的事情 , 是因为我保存了很多他们的书信 。 父母去世之后 , 我阅读了很多他们之间的信件、以及我和母亲之间的书信 。 所有这些书信都收录在我正准备出版的书中 , 书的中文版是由北京的一个基金会赞助出版 。 我还有一本书讲述了母亲接受教育的经历 , 她通过写日记和书信的方式将这些经历记录下来 。 通过阅读这些材料 , 我可以了解母亲接受教育的经过 , 了解父母如何以一种特有方式把我养大成人 , 了解父母之间如何谈论我的成长 。 我也因此可以看清母亲对我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 她喜欢诗歌、善于思考、热爱学习、充满好奇心、关心别人 , 这些都深深影响了我 。 那些留存的书信让我了解了母亲的童年经历 , 以及那些经历又如何在后来影响了我 。 我父亲不太喜欢上学 , 他年纪轻轻就辍学去了印度 , 所以在智力发展上 , 父亲对我的影响远不如母亲带给我的影响大 。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文盲或者说受教育比较少的父母 。 我之前在尼泊尔的贫困地区做过田野调查 , 当时遇到一位母亲 , 几乎是文盲 , 受教育很少 , 但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却让我印象深刻 。 虽然是文盲 , 但这位母亲能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与他人友善相处、如何保持身心愉悦 , 所以我认为父母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关心、支持 , 而不在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
朱永新:您的回答很值得人深思 , 其实这也是许多中国父母关心的问题 , 因为很多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都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 , 他们会想尽办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 但很多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家庭就缺少这样的条件 。 其实没有关系 , 中国有句古话 , 自古英雄出寒门 。 有时重要的不是父母能给孩子多少知识 , 更多的是人格上能给孩子多大的引领 , 是父母本身对知识的尊重、敬畏 , 以及对孩子自信心的养成 , 总之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中更加重要 , 所以我很赞成您的论述 。
麦克法兰:我觉得不仅父母可能影响孩子 , 孩子同样也在影响父母 。 也只有真正有孩子之后 , 你才能发现你能从孩子那里学到什么 。 比如你可以从孩子身上学会要有耐心 , 要尊重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 。 但现在的情况跟以前大不相同 , 正如我之前所说 , 世界发展迅猛 , 很多父母已经能够从孩子身上学到更多东西 。 比如 , 在科技方面孩子比父母懂得更多 , 父母就要从孩子身上学到更多关于科技、时尚的知识以及一些新观念 。 所以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平等 , 而不是像以前父母只是把从社会上学来的东西单向传授给孩子 。 如今 , 孩子在课堂上和在社会中学到的东西 , 回家后也会反馈给父母 。
朱永新:这就是社会学家经常讲的 , 我们已经从前喻社会发展到后喻社会 。 前喻社会指父母亲比孩子们懂得更多 , 所以是单向的向孩子传递知识 。 到了后喻社会 , 孩子们的知识来源更多 , 特别是在网络、媒体发展起来之后 , 他们反过来向父母传递知识 。 其实即使是未成年的孩子 , 也有很多地方值得父母学习 。
麦克法兰:确实 , 影响是相互的 。 那在您看来具体什么样的父母和家庭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助益呢?
朱永新:就像您在前面说到的 , 重要的不是父母能教授孩子多少知识 , 而是父母在人格上能给孩子多大的引领 , 因为在人的成长中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加重要 。 我认为最理想的父母和家庭教育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 , 让孩子轻松自由的成长 , 善于挖掘孩子潜能 , 能够平等对待孩子并以身作则 。
对孩子的发展来说 , 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建立是第一位的 , 就像司马光曾说的无德有才是小人 , 而在人格的培养上家庭教育担负着最初的责任 。
现在很多父母过早地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 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妥当的做法 。 孩子需要在童年游戏和玩耍 , 这并不是浪费时间 , 而是孩子认知世界、创造世界的重要源泉 。 在游戏中 , 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不断发展 , 他们可以自觉学会创造并遵循规则 , 学会信守承诺并体验社会的各种角色 , 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多有助益的 。
当然 , 如果父母可以发现并且培养孩子的潜能 , 那将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 。 但是 , 这对于父母来说通常很难做到 。 很多父母会为孩子预设前进方向而且急于求成 , 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 理想中的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早期开发 , 鼓励孩子在不断尝试中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 。
《教育的对白》 , 朱永新 艾伦·麦克法兰 著 , 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9月版
【麦克法兰|教育的对白——朱永新对话麦克法兰】作者:朱永新 艾伦·麦克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