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澶渊之盟北宋的百年和平,真的是岁币换来的吗
澶渊之战背景:五代天下大乱 , 中原王朝痛失幽云十六州 , 周世宗柴荣北伐
公元936年 , 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叛 , 末帝李从珂发兵讨伐 。 石敬瑭为保命 , 向辽国求援 , 允诺自己称帝后向辽国皇帝称儿臣 , 割幽云十六州 , 年贡丝绸三十万匹 。 耶律德光在利益驱使下 , 兴兵相助 , 灭后唐 。
后晋建立 , 石敬瑭称帝 。
自此 , 幽云十六州被游牧民族占据了430多年 , 到明朝才恢复 。 幽云十六州包括:
幽(今北京市)、儒(今北京延庆)、檀(今北京密云);
蓟(今天津蓟县);
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武(今河北宣化);
蔚(今山西灵丘)、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 。
文章图片
(注: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改道 , 北宋时入渤海 。 靖康之难后 , 开封守将杜充为延缓金兵南下争取逃跑时间 , 掘开黄河 , 从此之后黄河才开始从南部进入黄海 。 )
从幽云十六州的位置可以看到 , 契丹不仅得到了长城以南的地区 , 而且可以随时劫掠黄河以北的中原王朝领地 , 反而中原王朝出动主力大军 , 每次则需要渡过黄河 , 风险很大 。 长城彻底失去了对中原的保护 , 而契丹背靠长城 , 游刃有余 。
另一方面 , 中原王朝关内适合的马场也完全丧失 , 而辽国则趁机控制中原获得马匹的渠道 。 《辽史》明确记载 , 与后来的宋朝互市 , 马不得出境 。 《清明上河图》中也可以看到 , 开封牛车遍地 , 马匹极为短缺 。 北宋中后期 , 也确实因为战马匮乏导致军事实力不断下降 。
……
文章图片
割让幽云十六州后 , 中原王朝的命运捏到了游牧民族手中 。 五代更替至后周 , 国家逐渐恢复 , 鉴于这种令人绝望的军事态势 , 周世宗柴荣尚未平息江南 , 即决定北伐 。
契丹看似强劲 , 但中原王朝只要没有内乱 , 毕竟还是更强大 。 959年 , 柴荣北伐 , 沿河道而下 , 只用了42天就收回了瀛、莫、涿三州十七县 。
柴荣正准备进攻幽州 , 却不幸染病 , 匆匆回到宫中安排后世 , 不久驾崩 。
柴荣病死 , 将领赵匡胤于960年建立北宋 , 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澶渊之战前 , 宋已经放弃北伐 , 辽国却对柴荣夺走的三州念念不忘
宋太祖曾于太庙立志 , 不因与他人意见不合而致人于死地 , 并要求后人遵守 。
仁厚与夺回幽云十六州的野心并不矛盾 , 他计划当国库积累绢达到二百万匹时 , 便于辽国交兵 , 夺回故土 。 宋太祖不喜欢听大儒讲经 , 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演习军队上 , 可惜在被后人质疑为"斧声烛影"的历史大悬案中去世 。
另一位仁厚的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没有哥哥的军事才华 , 仍于公元979年和公元986年两次对辽开战 , 意图夺回幽云十六州 。 但是第一次北伐太宗几乎被俘 , 第二次北伐太宗则受到了困扰其余生的箭伤 。 鉴于此 , 赵光义决定从此放弃夺回幽云十六州的战略 。 (《中国大历史》)
政治之于其他不同在于 , 一些退让看似务实 , 实则伤及底线 , 随之而来的是造成永无止境的退让 。
辽圣宗登基后 , 认为根据辽与中原王朝的协议 , 辽国在法理上拥有全部十六州 , 于是决定夺回被柴荣拿走的三个州 。
澶渊之战前:辽国无力夺回三州
公元999年辽军第一次南下 , 与宋守军互有胜负 。 《辽史》中记载:
>冬十月癸酉 , 攻遂城 , 不克 , 遣萧继远攻狼山镇石砦 , 破之 。 次瀛洲 , 与宋军战 , 擒其将康昭裔、宋顺 , 获兵仗、器甲无算 。 进攻乐寿县 , 拔之 。 次遂城 , 敌众临水以拒 , 纵骑兵突之 , 杀戮殆尽 。分页标题
《宋史》中记载辽国败多胜少 , 与《辽史》说法差别很大 。 这并非双方史学家的问题 , 而是各自对于胜利的定义有所差别 , 北宋认为辽兵撤退就算胜利 , 辽国认为击败某一军队则为胜利 。
辽国骑兵具备机动性优势 , 就地掳掠后 , 随时可以撤退 , 但收回三州几乎没有可能 。
公元1004年冬 , 辽国再次举兵南下 。 北宋边军早有准备 , 辽兵处处碰壁 , 在瀛洲的草成川遭到伏击 , 五万大军被北宋三万军追杀 , 伤亡惨重 。 《宋史》记载:
契丹果败 , 相蹂躏死者万余人 , 获马、牛、橐驼甚众 。
宋真宗一时有了还我河山的豪情万丈 , 决定御驾亲征 , 收复幽州!契丹人却派人议和 , 朝臣有人同意 , 真宗最初态度坚决 。
辽国的议和只是缓兵之计 , 在边境吃了大亏后 , 他们孤注一掷 , 直奔北宋都城 。
文章图片
真宗不愿意和谈 , 并非识破契丹人的计策 , 而是认为宋军力量占绝对优势 , 所有产生了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 , 彻底消灭隐患的想法 。
而此时辽兵在河南境内攻城掳将 , 萧太后亲征 , 且已经逼近开封二百多里外的澶州 。
宋真宗豪情转瞬寂灭 , 皇帝并不完全信任将领 , 怀疑边疆的战报都是假的 , 所以辽国骑兵才到了澶州 。 (《中国史纲要》、《北宋的叹息》)
真宗此时有感觉辽兵非常强 , 准备逃离开封 。 其实正如小学课文《小马过河》里说的那样 , 辽兵并没有真宗最初想象的那么弱 , 也没有他后来认为的那么强 。
在朝臣和皇帝均有意离开开封的背景下 , 宰相寇准力排众议 , 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 。
【北宋|澶渊之盟北宋的百年和平,真的是岁币换来的吗】随后颇具戏剧性的历史情节 ,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也给了不少笔墨:
辽军对澶州本来是三面进攻 , 真宗抵达澶州后 , 宋守军士气大增 , 屡次挫败辽军进攻 。 统军萧挞凛为了振奋一下辽军士气 , 亲自上阵督战 , 却被宋军一箭射死 。
挞凛死在众目睽睽之下 , 对辽军的士气是毁灭性的打击 。
萧太后下令 , 辍朝五日 。
澶州城下 , 辽军最会打仗的将领在两军阵前 , 数万人面前一命呜呼 , 仗是没法打了 。
萧挞凛死后 , 辽国军心不稳 , 派出使者议和 , 条件是收回周世宗柴荣夺走的关南之地 。
寇准则主张辽国向宋称臣 , 归还长城以南的全部土地 , 否则决一死战 。
宋真宗则表示 , 关南三州本属辽国 , 希望能够以岁币的形式让辽国放弃夺回 。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份《澶渊誓书》 , 即澶渊之盟 , 内容大致包含这几个方面:
1、结为兄弟之邦 , 互不称臣 , 互不进攻 , 互不设防;2、北宋每年向辽国输入绢20万匹 , 银10万两 , 北宋官方将一匹绢、一两白银、一贯钱划等 , 故又称为岁币30万;3、双方互市 。
盟约结尾 , 双方还立下毒誓:
>"誓书之外 , 各无所求 。 必务协同 , 庶存悠久 。 自此保安黎献 , 慎守封陲 。 质于天地神 , 告于宗庙社稷 。 子孙共守 , 传之无穷 。 有渝此盟 , 不克享国 。 昭昭天监 , 当共殛之"
《澶渊誓书》的签订 , 让北宋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 , 北宋进入了空前繁荣的状态 。 《北京大学宋史专题课》开篇就称:"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 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 ,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 "
文章图片
百年和平 , 真的是城下之盟带来的吗?
"澶渊之盟"发挥作用的时期 , 辽国实际上从未遵守条约 。
1、上文提到过 , 辽国在互市中禁止对南宋出售马匹 , 却可以从南宋的市场上买到盐、铁和兵器;分页标题
2、辽圣宗死后 , 辽国与西夏勾结 , 双方多次骚扰掳掠宋朝边境 , 与澶渊之盟前区别并不大 。
3、公元1042年9月 , 辽国遣使要求宋朝割地 , 同时西夏入侵北宋 。 宋仁宗增加了十万白银和十万匹绢给辽 , 至此宋给辽的岁币增加到五十万 。 此外 , 西夏在辽的帮助下称帝 , 宋与其交战失败 , 后来不得不再付出二十万岁币 。
真正阻止辽兵南下的 , 却仍然不是岁币 。
宰相富弼对辽使节说了这样的话才改变了对方的主义:
>既退 , 六符谓弼日:"吾主耻受金帛 , 坚欲十县 , 如何?"弼日:"南朝皇帝尝言 , 岂敢妄以祖宗故地与人!昔澶渊白刃相向 , 真宗尚不与关南 , 岂今日有肯割地乎?"(《宋史·富弼传》)
富弼的意思 , 就是做好了白刃相向的准备了 。
其实宋朝早已感受到战争的威胁 , 7个月前在关南三州各备兵马十万 , 刍粮二年及器甲五万副 。
文章图片
国防尚强 , 才是北宋和平的唯一保障
由此可以看到 , 辽国的收手 , 本质是军事上难以取得成绩 , 一旦这军事均势失去平衡 , 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撕毁盟约 。
澶渊之盟直接导致宋仁宗之后 , 北宋需要每年支付辽国岁币50万 , 西夏岁币25万 。 这一数字并不像某些资料所说的 , 之战军费的一小部分 。 要知道赵匡胤最初认为国库积累200万匹绢就可以开战 , 何况岁币是每年都要付出的 。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描述北宋国库----这个封建社会顶峰的王朝财政状况:
"百年之积 , 惟存空簿"
岁币是北宋庞大的负担 , 北宋民众 , 在供养自己君主的同时 , 还要受到来自辽国的压榨 。 这加剧了宋王朝的内部矛盾 , 宋朝前后发生了几百次农民起义 , 也是历史之最 , 这显然与王朝的仁慈名声不相符 。
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论国防经费"一章中提出"君主和国家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社会 , 让他不受外来独立社会的奴役和压迫 。 "国防上的每一分钱都应该用来强大军队 , 而不是购买和平 。 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历史来看 , 宋的和平是靠军队保护的 , 岁币白白浪费了 。
徽宗时 , 拱卫北疆的兵卒要吃发霉的米 , 则再多的岁币也不可能保住哪怕一天的安宁了 。
- 加入北宋禁军是什么感受?抓鸣蝉,佩刀却不训练,按身高来发军饷
- 《宋仁宗时代的大人物》:北宋名人图谱,认识一下时代的精英们
- 令北宋胆寒的辽国名将,斩杀十几万宋军,晚年却维持宋辽和平
- 北宋“睡仙”:一觉能睡100多天,活了118岁,还预言自己寿尽日
- 宋太祖两次册文,奠定了南、北宋皇帝及帝后尊号册文的书写模式
- 父亲节带你认识北宋四川这2位父亲:1个教出3状元,1个带出2文豪
- 王安石|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朝说他是奸臣,后人却称其为千古名相
- 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当朝说他是奸臣,后人却称其为千古名相
- 为何北宋后妃都喜欢收养养女?宋仁宗告诉你,养女都是用来干啥的
- 北汉|金灭北宋,杨家将为何没再次出手救宋国?原因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