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ey雪梨酱|我国方言传承最堪忧的城市,年轻人不敢说,小孩会说还成稀奇事
_本文原题:我国方言传承最堪忧的城市 , 年轻人不敢说 , 小孩会说还成稀奇事
我国幅员辽阔 , 方言众多 。 具体有多少种方言 , 无法确切计数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有“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 , 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 但伴随着中国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规模的加大 , 普通话的推广普及 , 这样的画面正在减少 。 当今社会普通话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一些汉语方言悄然发生变化 , 其发音、词汇不断向普通话靠拢;一些汉语方言甚至出现快速衰微的状况 。
本文插图
毋庸置疑的是 , 城市的流动性越大 , 就越会失去方言 , 这似乎是一条铁律 。 比起方言传承保护得较好的重庆(西南官话)、广州(粤语)、西安开封(中原官话) , 我国一些东部沿海的大城市 , 原本的方言传承保护却越来越让人担忧 。 上海 , 便是其中的典型 。
本文插图
【Shirley雪梨酱|我国方言传承最堪忧的城市,年轻人不敢说,小孩会说还成稀奇事】
上海是一座流动的城市 , 外来人口是全国城市中增加最多的;截止至2018年 , 约有流动人口972.69万人 , 为全国第一 。 而随着外来人口越来越多 , 大家需要说普通话的场合越来越多时 , 当地人也越来越能感受到上海方言的日渐式微 。
本文插图
近百年来 , 上海受到的误会并不少;比如上海人经常被误会排外 , 看轻外地人 , 在外地人面前说上海话就是排挤外地人的行为之一 。 上海年轻人因为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外地同事 , 或生活中会交到来自外地的朋友 , 因此说普通话的场合比说上海话的场合多得多 。 当然年轻人不敢说上海话 , 也是因为曾经的一些极端新闻 , 多多少少代表了一些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 怕被误会排外 。 就连在广州很早就有的公交粤语报站 , 上海也是纠结了许久直到这几年才刚刚推行 , 到现在还没做到全部线路普及 。
本文插图
如果说年轻人上海话说得少是来自工作、社交的需要 , 那么上海小囡们不会说上海话 , 却是来自学校、幼儿园这样“源头”的问题 。 相比80 , 90后上学时班上基本百分百都是上海人 , 如今的上海中小学 , 一个班的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 。 因此老师为了照顾所有人 , 自然不会像以前的老师那样 , 课堂上随时会蹦两句上海话出来(通常在教训学生的时候) 。 所以同学们回家后 , 如果家里也没有沪语环境 , 那么小孩子不会说、听不懂本地方言 , 也再正常不过 。
本文插图
有调查统计 , 在上海6-20岁这个年龄段 , 会熟练听说方言的只占了22.4% 。 而6岁以下会说上海话的小朋友 , 更是稀奇中的稀奇事 。 如果有3 , 4岁上海话说得特别标准的小朋友 , 走在路上可是会被热心阿姨爷叔们围观的:“伐得了!侬看个小旁友 , 上海闲话刚了噶好!”记得douyin上有个四岁的小朋友因为沪语比90后爸妈还标准(来自爷爷奶奶的功劳) , 每每发上海话视频 , 都会引来许多网友的点赞与感叹 。 因为 , 上海话能说得这样标准的小朋友 , 实在是太少了!
本文插图
当然 , 上海话作为方言传承保护堪忧的情况 , 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原因 , 也有其历史原因 。 1843年上海开埠后 , 上海就成了一座移民城市 。 当时占上海人口80%以上的全国移民带来了各地方言 , 尤其是江浙吴语 , 这些方言和以松江话为基础的上海话发生了碰撞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近百年来上海话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化 , 词汇严重普化 , 发音简并等 , 就算会说沪语的年轻人仍然有许多词汇盲区 。 遇到捉摸不定某个词该如何发音时 , 也找不到靠谱的问询途径 , 读音只能随心所欲凭想象 。 这些问题自然也不利于方言的传承 , 变相严重是不争的事实 。
本文插图
上海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 , 当然应该要有一定的“服务意识” 。 在普通话占“绝对上风”的上海 , 对于前来工作、旅游的外地朋友 , 无疑是非常友好的 。 我认为一些公共场合 , 比如地铁公交、医院、银行等一些办事机构 , 无论工作人员来自哪里 , 掌握普通话都是上岗的前提 。
本文插图
但上海虽是国际化大都市 , 仍然有着本土灿烂的海派文化 。 要想保住自己的文化 , 就不能丢掉属于文化一部分的方言 。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之一 , 保持汉语多样化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 语言消失了 , 文化的传承也会衰落 。 特别是民俗文化 , 方言是非常重要载体 , 很多民俗所独有的元素都用方言来体现 。 方言差异所折射的文化差异常常用于艺术的创作中 。
本文插图
事实上 , 母语方言在默默地塑造着我们的表达能力 , 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 在描述一件事时 , 用方言词汇或说法既准确又形象 , 给人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之感 。 而如果不使用特定方言 , 则只能传达事件的基本信息 , 描述起来显得干巴巴的 , 缺乏灵动和表现力 。 如果全国人民都只会普通话 , 的确方便交流 , 但会不会像高考标准答案一样无趣?
本文插图
对此 , 你怎么看?你认为上海话该如何保护才能扭转现在的局面?来自其他省市的朋友 , 你们家乡又是否同样具有“方言危机”?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
- 枝头的喜鹊|我国最慵懒的4座城市, 成都和大理上榜, 最后一座许多人想不到
- 读职场|我国四个大字开头城市, 大连、大理以外, 还有哪里呢?
- 大地的风采|我国第一个美女机器人诞生,功能丰富,皮肤身材跟真美女一模一样
- 包拯|我国历史上断案能力最强的三位大佬,包拯排名最后,排第一的是名气最小的他
- 追剧小能手|我国最赚钱的山,门票230元,年收入高达52亿是黄山的10倍
- 成都|我国3个省会城市,最远相隔800多公里,却因方言被认成“一家人”
- 笑声快车|我国“最相似”两城市, 建筑都相差无几, 网友感叹复制粘贴
- 一只之旅行|我国最大的盐湖:产盐量20多亿吨,能供60亿人吃上千年!
- 糖尿病|中学生中已有二型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
- 糖尿病|联合国糖尿病日:我国每14人就有1人患此病!你是高危人群吗?请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