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日报|吴江这个地方,凭着一枚蛋,滚出小康路!?
_本文原题:吴江这个地方 , 凭着一枚蛋 , 滚出小康路!?
小小的松花蛋
寄托着八坼街道黑龙村村民无限的爱
本文插图
这个由500多户农户组成的村落
至今仍有58户在从事松花蛋制作
从业人员数百人
他们说 , 如果没有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技艺
黑龙村包括周边的汤华村人
不可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漂洋精神”让日子好起来
说起数十年的经历 , 村民戴坤荣、朱天宝总有讲不完的话 , 他们回忆:黑龙村松花蛋制作技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 计划经济年代 , 几家胆子大的人家偷偷做上两三斤 , 卖给周边村民 , 改善一下生活 。 上世纪70年代初 , 苏州食品加工厂知道了村里有几位做松花蛋的老师傅 , 便上门来邀请 , 戴永安、戴阿和、戴水福、顾荣生就这样从农民变成了工人 , 到苏州食品加工厂做松花蛋 。
本文插图
农户做松花蛋
“老师傅们去苏州了 , 松花蛋制作技艺渐渐被遗忘 。 改革开放后 , 老师傅们趁回家的机会 , 把技艺传授给了亲属甚至邻居 , 村民们又开始心动了 。 ”朱天宝说 , 戴永安是他的岳父 , 当年回来教了他手艺后 , 一家人就开始做起生意来 。
那是一段极其难忘的经历——
上世纪80年代的八坼 , 是地道的乡下 , 没有公路 , 出行是步行 , 运输靠船只 。 朱天宝与妻子开着挂机船到浙江收购来鸭蛋 , 制成松花蛋后再开着挂机船外出销售 , 一般在江阴、无锡、常州等地 。
本文插图
“我们沿着小河开船出去 , 经太湖销到各地 , 销完后再回家 。 那时真有一种漂洋过海的感觉 。 ”朱天宝对过往记忆犹新 , 他说 , 上世纪80年代 , 村里不少夫妻档都和他家一样 , 开着船漂出去 , 去上海、去浙江 , 这种“漂洋精神”让大家的日子渐渐好起来 。
朱天宝讲了一件事 , 1989年 , 自家第一次建楼房 , 建了三楼四底(楼上三间 , 楼下四间) , 花了4万多元钱 , 而这4万多元就是他家前三年制作和销售松花蛋的收入 。
跟着时代不断裂变
1990年以后 , 吴江交通事业逐步发展 , 村民们只需用挂机船将蛋运送至八坼汽车站 , 装上小货车运出去 , 再也不用“漂洋”了 。
“那个10年 , 是我们松花蛋产业发展最快、从业人员最多的时期 。 ”戴坤荣介绍 , 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个产业的高峰期 , 有200多户农户做松花蛋 , 家家户户都做与蛋有关的事 。
本文插图
农户做松花蛋
松花蛋让黑龙村村民收获了“第一桶金” , 带着这桶“金” , 一些村民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空 , 他们跟着时代发展、裂变 。
村民张品华是最早开始转行从事纺织业的 , 随后 , 又有多位村民“弃蛋从纺” , 开办纺织企业 , 将目光从本村投向世界 。 而更多村民从现有的产业中看到了更大的空间 , 他们从单纯的制作与销售中剥离出来 , 为整个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与产品 。 村民凌海金看到大家各自进货 , 因量少价格要高一些 , 他便做起了采购生意 , 帮助村民集中采购蛋品 , 让大家省时省力 。 村民顾四妹等到上海开门市部后 , 看到超市到她这边进货 , 重新包装后贴上标牌 , 价格明显上升 , 于是产生了开办包装厂、为村民提供包装的想法 , 至今 , 她的包装公司仍生意兴隆 。 村民顾曙明开起了五金厂 , 他看到大家每天肩扛、担挑 , 搬运一框框鸭蛋很辛苦 , 便设计、焊接出一辆辆手推车 。 更有一些村民考了货车驾照 , 购买了卡车 , 帮助村民买货、送货……村党总支书记朱伟说 , 早在本世纪初 , 黑龙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松花蛋制作、销售产业链 , 至今 , 村里基本没有“闲人” , 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每天打工收入就有120元 , 真是藏富于民 。分页标题
蛋路绵长续写发展新篇
2019年 , 八坼街道成立 。 为了进一步规范蛋品加工 , 做精做优松花蛋产业 , 八坼街道将其列入“书记项目” , 意图通过培育后继从业人员、建设标准化厂房、加强尾水处理等 , 进一步拓宽富民之路 。
黑龙村村委会也从产业的升级中得到启发 , 将松花蛋产业与农文旅发展规划相结合 。 朱伟说 , 随着制作技艺的改良 , 最原始的采用砻糠、石灰、茶叶等制作松花蛋的办法已消失 , 但村里正将之还原 , 作为人们体验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 他自豪地说 , 2018年 , 上海一些驻华大使馆的客人来吴江 , 就是体验一回松花蛋制作技艺 。
本文插图
外国友人体验松花蛋制作技艺
目前 , 黑龙村正在全面建设三星级康居村 , “漂洋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 , 也被提炼和展示 。 朱伟说 , 吃苦耐劳、敢闯敢拼、勇于自我变革的“漂洋精神”是黑龙村永远不会丢弃的传统 , 它激励着年轻的一代继续奋斗 , 为强富美高新黑龙创新创业 。
如今 , 站在黎田线这条村道上 , 你随时可以看到奔驰、宝马等高档车驶入村内 , 在走向小康之路上 , 黑龙村村民用奋斗赢得了美好今天 , 也必将收获幸福明天 。
◆融媒采访人员:韦利红
◆责编:韦利红
【吴江日报|吴江这个地方,凭着一枚蛋,滚出小康路!?】◆审核:潘 赟
- 李鸿政医生|30岁小伙胸闷、心慌、气短——原来是这个“小病”惹的祸
- 开衫|加厚针织开衫,怎么穿得潇洒?不臃肿的搭配技术
- 穿搭|暖咖色=温暖+质感+高级,这个秋天跟她们这样穿也太美了吧
- 八爪猫ENT|打仗抽雪茄穿紧身裙?新《亮剑》被人民日报叫停,4字锐评太解气
- 大众网菏泽|冯巩、牛群、鞠萍、唐爱国来菏泽了!去了这个地方!
- |这个康复治疗小组,治愈的可都是大病!
- 来碗孟婆汤|情人关系的三个阶段,不管多深的感情,都逃不了这个规律
- 人生半度|爱情:看看我这个老男孩的爱情故事,愿你在爱情上多些领悟与收获
- 光明网|旅游推荐:西安东这个皇家园林,厚重而秀丽,自然且温暖
- 消化科李主任|这个时间段是“黄金排便期”,要训练并养成习惯,长寿可能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