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癌中之王”竟然是它!难发现、扩散快、最致命


作者:毕晓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胰腺癌发病进展快 , 恶性程度高 , 生存期很短 , 5 年生存率低于 6% , 被称为“癌中之王” 。 因为临床上一经诊断往往就已经是晚期 , 导致临床上只有不到 15% 的胰腺癌病人有可能进行手术治疗 , 但即使能有手术机会 , 病人术后的中位生存期也只有 13.3 个月 , 不能进行手术的病人生存期更是只有 3.5 个月 , 这导致胰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相同(1:0.99) 。 根据胰腺癌切除的病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 , 真正没有胰腺周围组织浸润、局限于胰腺的 T1 和 T2 期胰腺癌也仅占 3.8% , 这也就是说即使能手术的胰腺癌病例也是绝大部分处于是晚期了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胰腺癌早期发现这么难呢?究其原因 , 主要有以下几点:

胰腺癌|“癌中之王”竟然是它!难发现、扩散快、最致命
本文插图
首先 , 解剖位置特点决定了胰腺癌较难被早期发现
由于胰腺是位于腹膜后的器官 , 位置较深 , 前面被胃和横结肠所遮盖 。 因为位置较深又加上胃肠道的气体干扰 , 很难通过常规体检方法(如超声)早期发现 , 因此从检查的方便和容易程度就大打折扣 。 另外 , 胰腺没有纤维包膜 , 周围血管神经密布 , 重要器官围绕 , 造成胰腺癌进展很快 , 留给我们早诊早治的时间较短 。
第二 ,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
胰腺癌起病隐匿 , 早期症状不典型 , 缺乏特异性 , 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 。 往往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出现缓解 , 容易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 , 这样就延误了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时间 。 等到患者出现乏力 , 体重下降 , 黄疸等症状时大多就已经是中晚期了 。
第三 , 缺乏敏感性高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糖类抗原 CA19-9 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物 , 将血清 CA19-9 大于 37 U/ml 作为阳性指标 , 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 78.2% 和 82.8% 。 但有约 10% 的胰腺癌患者 CA19-9 不升高 , 这给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 其他的生物学检查方法则还有待证实 , 不能常规应用在临床上 。

胰腺癌|“癌中之王”竟然是它!难发现、扩散快、最致命
本文插图
第四 , 缺乏简单好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影像学技术诊断胰腺癌要求的基本原则包括:
完整(显示整个胰腺);
精细(层厚 1~3 mm 的薄层扫描);
动态(动态增强、定期随访);
立体(多轴面重建 。 全面了解毗邻关系) 。
因此简单无创的超声检查较难探查到早期较小的胰腺肿瘤 , 有研究报道常规超声在胰腺癌的敏感度是 75%~89% , 主要原因就是胰腺位于腹膜后 , 超声穿透性有限 , 容易受患者身体条件及胃肠道气体的影响 , 不容易看清胰腺的病变 , 对于直径小于 2 cm 的早期胰腺肿瘤就更不容易发现了 。 即使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 , 要想准确地捕捉到胰腺的早期病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对于鉴别诊断胰腺癌与胰腺炎等其他疾病、胰腺周边器官的肿瘤也更加困难 。 普通的 CT 平扫检查 , 胰腺癌可表现为胰腺轮廓不规则 , 回声不均匀或呈等或低密度 , 当肿瘤较小时很难与胰腺实质区分而明确诊断 。 只有增强三维动态 CT 薄层扫描才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况 , 因此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 。 另外就是核磁、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以及 PET-CT 检查 , 但是由于这些检查费用会较高 , 操作也较复杂 , 在平时的体检工作中很难成为常规的检查项目 。
因此要想早期发现胰腺癌 , 我们还是要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 提高防癌意识 , 注意提防那些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腰背酸痛等胰腺癌的“不明显症状” , 同时还要结合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 , 如 CA125、CA242、CEA 等辅助诊断 。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或者普外科就诊进一步检查 , 排除胰腺癌的可能 。 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 延误病情 。分页标题

胰腺癌|“癌中之王”竟然是它!难发现、扩散快、最致命
本文插图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 , 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 , 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 , 仅供参考 。
【胰腺癌|“癌中之王”竟然是它!难发现、扩散快、最致命】*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 , 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 , 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 , 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