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张二寅编者按: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系统稳定性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 解决经济周期是经济学家的使命所在;在令人失望的经济世界中 , 我们需要反思经济流派的是非得失 , 呼唤经济学革命 。 本文连载的是第五章(新宏观之货币循环)的第四节 , 让我们一起阅读!第四节 月度公式统一了货币乘数、投资乘数、费雪公式根据月度GDP公式=M*(1一S*D)^(N一1) ,当S=1时 , 月度GDP=M*(1一D)^(N一1) , 则周期GDP=M/D , 也即货币乘数;当D=1时 , 月度GDP=M*(1一S)^(N一1) , 则周期GDP=M/S , 也即投资乘数;当S=0或D=0时 , 月度GDP=M , 则周期GDP=M*N , 也即费雪公式;因此 , 月度GDP公式将三者统一起来了 。但是 , S=0、1 , D=1都是不符合现实的假设 , 故月度GDP公式使经济学接近了现实 。货币乘数脱离现实的假设——贷款人将贷款又存入银行 。 由于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 , 贷款人获得贷款后再次存款而非投资属于非理性行为 。 实际的理性人为将贷款直接投资 , 购买设备 , 招聘员工 , 从而形成中间加工商利润收入与工资收入 , 即总收入 , 它进一步分解成消费支出与储蓄 , 储蓄扣除准备金后被借贷 , 与消费支出一起形成下一轮的总投资 。 也就是说 , 货币乘数的衰减系数应为(1-SD) , 即央行提取的法定准备金是基于储蓄 , 剔除消费 。投资乘数的逻辑缺陷有两点:漏掉了储蓄;没有货币循环的视角核算初始总投资的收益性 。 实际上 , 储蓄扣除法准外的部分仍回到了实体经济 , 也就是衰减系数应为(1-SD) 。 不去比较初始总投资的收益性 , 就无法得出关于垄断投资必然亏损的论断 , 也就不能正确解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的国债累积 。修正后的投资——货币乘数推理为:假设基础货币为100 , 储蓄率20% , 准备金率10% , 则:第一轮 , 投资100 , 消费80 , 储蓄20 , 法定准备金2 , 贷款18;第二轮 , 投资(80+18) , 消费98*80% , 储蓄98*20% , 法定准备金98*20%*10% , 贷款98*20%*90%;...........................................第n轮:投资100 *(1-20%*10%)∧(n-1);消费100 *(1-20%)*(1-20% * 10%)∧(n-1);储蓄100 * 20%*(1-20% * 10%)∧(n-1);法定准备金100 * 20% * 10% *(1-20% * 10%)∧(n-1);贷款100 * 20% *(1-10%)*(1-20%*10%)∧(n-1);加总得 , 投资总额=100/(20% * 10%)=5000 , 消费总额=5000 * 80%=4000 , 储蓄总额=5000 * 20%=1000 , 法定准备金总额=1000 * 10%=100 , 贷款总额=1000 *(1-10%)=900 。 这里的投资总额形成了名义GDP 。可见 , 投资收益=投资收入-投资成本=消费总额-投资总额=4000-5000=-1000 , 即发生了货币性亏损 。投资——货币乘数=100/(0.2*0.1)=5000 , 而非教科书上的投资乘数=100/0.2=500 , 亦非教科书上的货币乘数=100/0.1=1000 , 即教科书上的两乘数推理既是不严谨的 , 也是非现实的 。注意这里有一个误区 , 即教科书上误导为货币总在银行内 , 因此贷款会立刻形成存款而被贷出 ,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一是上面讲的理由 , 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二是要有贷款对象 , 而这里的贷款对象只有投资者本人 , 它刚得到贷款 , 没必要继续贷款 , 只有在消费收入不足时 , 才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 , 此刻 , 恰恰有储蓄存入 。另外一个误区是 , 有人认为任何时刻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基础货币 , 实际上 , 根据上面的模拟过程 , 存款余额-贷款余额=法定准备金 , 而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 因此基础货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超额准备金 , 只有超额准备金为零时 , 此刻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均为最大 , 那么基础货币=存款最大额-贷款最大额才成立 。当超额准备金被耗光时 , 就是流动性短缺降临的时刻 , 而在基础投放之初 , 超额准备金充裕 , 就是流动性过剩的时刻 , 因此它是货币当局需要监控的重要指标 , 一般在流动性充裕时 , 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加以吸收流动性 , 而在流动性短缺时 , 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 。可见 , 费雪公式的缺陷在于没有债权债务的位置 , 仅适用于储蓄率为零、货币流量不变的简单再生产情形 , M是同质的货币流量 , 而M2是非同质的债权存量 , 故M2不适用于费雪公式 。弗里德曼认为流通速度V基本不变 , 同时认为实际产出Q达到最大 , 即潜在产出余额为零 , 根据费雪公式MV=PQ , 如果货币供应量M增加 , 那么物价P必然增加 , 因此 , 货币仅仅起到了一个定价基准的作用 , 或者说 , 货币只是一层面纱 , 故货币中性 。 这属于对费雪公式的滥用 。因为实际产出Q并未达到最大 , 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的情形比比皆是 。 根据陈平的研究 , 美国1972年-2013年钢铁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在40%-105%之间震荡 , 平均约为80% , 汽车制造业设备利用率在36%-95%之间震荡 , 制造业平均设备利用率在64%-89% 。 余永定认为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比潜在增长率低 。 现代经济的主要问题并非产出不够多 , 技术不够先进 , 效率不够高 , 恰恰相反 , 而是过剩、通缩、效益下降 。 那么 , 制约因素只有从M端寻找 。张军 , 张晏 , 王永钦在《经济研究》2019年第9期的论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经济学:新问题、新范式与中国学者的探索》中指出:在“大衰退”之前 , 金融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上是隔离的;在对风险的处理方面 , 它们恰好是两个极端:内生的风险一直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 而宏观经济学则只将风险当作某种外生的冲击 。 “大衰退”之后 , 宏观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相互交融 , 产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宏观金融学 。 月度GDP公式打断了这种隔离 , 走向融合 。(未完待续 ,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作者简介张二寅 , 山东宁阳人 , 现居天津 。 中国社会科学院MBA , 国际财务管理师(IFM) , 第一经济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 当代宏观经济学者 , 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控制论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 , 新宏观创建者 , 储备需求倡导者 , 指出储备需求为第四大需求 , 它实现了对消费不足的价值补偿 , 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路径 。 专著《新宏观主义》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14年7月 。 合著《草野集——中国经济再出发》 , 新华出版社 , 2016年12月 。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1103/1604396020.html
标题:新宏观连载三十三 |月度公式统一了经济学三大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