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


_本文原题: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
每经采访人员:吴林静 每经编辑:刘艳美
近日发布的一份排名 , 又将成都置于关注的焦点 。
11月6日 , 城市品牌建设论坛在上海召开 , ****报社发布了《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在全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 ,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的海外影响力居于前五 , 而在海外品牌塑造及传播力排行榜中 , 成都高居榜首 。
“海外影响力全国第五 , 海外品牌推广全国第一” , 凭什么是成都?
说实话 , 采访人员一点儿也不惊讶 。 一方面 , 作为城市观察者 , 这几年见证了包括成都在内的多个内陆城市声名鹊起 , 另一方面 , 这个排名与大数据的统计结果不谋而合 。
在大众认知里 , 北上广深是城市中心 , 但基于百度人口流动的大数据统计 , 可以观察到一些很有意思且与印象中不太一样的趋势 。 北上广深依然保持中心城市地位 , 而成都则成为我国人口流动和聚集的城市中心之一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 , “人气正在成都聚集 , 人流的中心 , 自然也是物流、资金流的聚集地 。 当我们说中国市场大的时候 , 首先说的是人 , 然后说的是这些人有购买力 , 有购买力的人流就形成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 就形成了市场 。 以此衡量 , 成都已成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之一 。

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
本文插图
城市网络体系密度——密度增加 , 城市间关联度加强
上图反映的是城市网络体系 。 何种要素造就了城市和城市网络?众所周知 , 城市是创造新财富、刺激发展的基础经济实体 , 但城市本身并不创造经济;经济参与者、各类资源要素才塑造出城市的功能和地位 , 将城市链入网络 。
统计显示 , 成都在中国城市网络体系密度排序中名列前茅 , 城市关联度也在加强 , 与北上广深并列第一梯队 , 位居第四 。
显然 , 一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 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 不是GDP、人口、房价等几个数字指标足以囊括 。
可以看到的是 , 当多项国家战略在这座城市叠加 , 世界看她的眼光不一样了 , 她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了 。
城市知名度的跃升

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
本文插图
成都城市夜景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
如果说单份排名可能有失偏颇 , 当多份排名都指向成都的能级跃升 , 就不得不注意到这个偏居中国西南一隅的“后起之秀”了 。
2018年 , 被誉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 , 评估了过去几年全球300个大都市的总体表现 。 成都以人均GDP增长率7.2%和就业增长率5.9%的成绩 , 排名全球第三 , 在中国所有上榜城市中排名第一 。
观察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 , 更是能发现中国城市走向世界的脉络 。
2016年 , 成都连升4级至Beta- , 首度入围全球百强城市 , 被外界形容为排名“暴力拉升” , 而受到广泛关注 。 2018年 , 成都再度跃升2级至Beta+ , 同级别的城市包括波士顿、特拉维夫、哥本哈根等 。 2020年 , 成都第三次跃升 , 居全球第59名 , 距离Alpha级别又近一步 。
英国城市规划大师彼得·霍尔与GaWC副主任凯瑟·佩恩合著的《多中心的大都市》一书中指出 , 若将全世界的城市置于一个体系当中 , Alpha级别城市就是位于最顶层的“全球城市” , 其拥有500万以上人口 , 实际管理2000万或更多人口 , 同时服务于极大的全球区域 。
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曾表示 , 在全球范围内 , 成都已经成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 。 什么意思?意味着成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影响力与融入度 , 实现了质的飞跃 。分页标题

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
本文插图
成都城市夜景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
近两年 , 成都在国际权威榜单中的表现愈加亮眼 。
去年上半年 , 世界领先的体育市场情报服务商Sportcal发布全球赛事影响力(GSI)榜单 , 成都排名第28 , 入围TOP30 。
下半年 , 美国独立经济智库米尔肯研究所发布2019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 。 成都再获“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称号 , 5年内第三次“登顶” 。
还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新一线城市排行榜”等国内主流媒体的评比中 , 成都也持续蝉联榜首 。
无论国内还是海外 , 成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都有显著提升 。 换言之 , 努力向上的成都 , 被世界看见了 。
城市美誉度的攀升
“被看见” , 是多少城市求而不得的东西 。
城市知名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资产 , 是一种品牌价值 。 旅游、消费、投资 , 以及人才、生产要素 , 从全球纷至沓来——这是城市打造品牌价值的根本逻辑——以此撬动优质资源要素的再分配 。
那么 , 成都因什么而知名 , 被看见的又是什么?
从媒体策划的城市概念“第四城” , 到张艺谋那句著名的“成都 , 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 再到拥有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许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 这个世纪走过的20年里 , 成都被世人津津乐道的都是她的生活之美 。
在11月6日的城市品牌建设(上海)论坛上 ,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助理林玮分析 , 一种代表成都独特生活方式的“成都style”愈加成为外界认知成都的标签 , 而这也更加能够代表中国对外的多元化形象 。

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
本文插图
成都城市美誉度不断攀升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
林玮认为 , 如今城市品牌需要的是一种“整体生活形象的向外传递” 。 在利用IP、LOGO、吉祥物等具象化方式、利用物产和风景等具物化方式进行传播的基础上 , 城市开始探索用“具身化”的方式来感染受众 。 城市中活色生香的一面更能打动人 , 在成都 , 这可能就是辣味 , 是采耳 , 是滚灯 , 是在空中回荡的成都方言 。
去年 , 知名的英国生活方式杂志《Monocle》将品质生活论坛落在成都 。 其董事长、总编辑Tyler Brule反复强调 , 随着互联网更加快速地改造人与城市的关系 , 那些代表着先进知识经济的“世界游民”不再需要在公司附近生活 , 相反 , 那些具有独特生活气息、能够提供品质生活的城市将成为他们的下一个“首选地” 。
成都一直在传递生活艺术美学 。 这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的一个重要方向:怎么让生活变得更好 。
就在今年7月 , 一则名为《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的短视频出现在新加坡社交平台上 , 迄今其播放时长已超过一万小时 , 关注和转发量超100万次 。 国际著名旅游杂志《孤独星球》对此评价 , 成都正在定义城市“新美学” 。

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
本文插图
五岔子大桥成为成都又一“网红打卡地”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
城市可以复制 , 时尚可以追赶 , 财富可以积累 , 而生活方式却有着独一无二的城市竞争力 。
所以 , 当成都成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首倡地 , 也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 , 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 在成都的蓝图里 , 公园城市是市民“可进入”的生活场景 , 是城市未来美好生活的体验空间 。
今年初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分页标题
城市吸引力的上升

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
本文插图
成都城市发展蕴藏着强大的动力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
成都的独特魅力之所以能被世界看见 , 其原因是成都看懂了塑造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发展逻辑 。 比如开放 , 多个内陆城市提出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 成都侧重于练就“门户”功能 , 打造内外双循环的枢纽 。 这不是建个机场、修个火车站那么简单 , 而是要形成以成都为枢纽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
定位于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际大循环门户枢纽 , 成都树立了“全球思维”——企业引进要求全球配送能力 , 平台构建要求全球要素交易 , 城市协作瞄准世界范围内与成都有合作愿望的对象 , 供应链调整也是在全球寻找最适配的产品和最适宜的市场 。
再比如创新 , 成都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抉择 , 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 优化营商环境 , 转变发展方式 。 这座城市也在创新转型 , 自今年3月起 , 成都每月发布100个新产品、100个新场景 , 以“场景营城、产品赋能”为主线 , 为企业提供新机会、为市民创造新体验 。
又比如消费 , 成都创新打造、8大消费场景 , 拓展“买全球卖全球”国际消费网络 , 瞄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发力 。 这个定位 , 既包含链接全球、贯通世界的“国际”之意 , 又富有市井烟火、时尚前沿的“消费”之味 , 更蕴含流量枢纽、要素汇聚的“中心”之义 。
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的话说 , 随着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 这座有着消费、休闲、娱乐基因的城市 , 将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 。

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
本文插图
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纷纷落户成都 , 成都瞄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发力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张建 摄
修炼内功、提升内涵 , 是成都近几年的发展重点 , 也为其不断跃升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提供着支撑 。 这一切 , 凝练成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认为 , 当我国城镇化走过60%的进程 , 城市的骨架已经搭好 。 接下来 , 城市进入急剧分化的时代 。 若城市继续注重物质形态 , 空有宽马路、大广场、商品房 , 将遇到发展瓶颈;若城市注入丰富内涵 , 汇聚创新要素 , 实现产业升级 , 才可能在大浪淘沙中张开发展的“双翼” 。
人们对生活的城市有了期许 , 而人的流向又决定着城市的去向 。 深谙此道的成都 , 正在回归城市的本质——营造一个人流、知识、文化、思想、创新集聚的地方 。
【每日经济新闻|努力向上的成都 被世界看见了】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