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乡村换新貌 百姓笑开颜——甘肃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见闻

新华社兰州11月15日电题:乡村换新貌 百姓笑开颜——甘肃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见闻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铭禹
平整的巷道、别致的景观、敞亮的院落……采访人员近日在甘肃省农村采访时看到 , 房前屋后栽红植绿 , 村民用上了水厕、电暖炕 , 生活习惯大变样 ,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全域|乡村换新貌 百姓笑开颜——甘肃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见闻】位于河西走廊的张掖市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 , 每年玉米收获后遗留的大量秸秆和废旧地膜常让村民头疼 。 在临泽县倪家营镇下营村 , 过去后院养牲畜 , 秸秆随意堆 , 一到下雨天 , 巷道里脏水遍地 。 55岁的村民葛新说:火灾隐患很大 , 一不留神就‘火烧连营’ , 村民们吃了不少亏 。
2015年起 ,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多部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试点推行全域无垃圾 , 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县区一把手考核内容及网格化管理体系 , 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 。 同时 , 选择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作为旅游专业村 , 按照A级景区标准打造 。 干部进村入户、分片包干 , 自治州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兰宏介绍 , 甘肃财政有限 , 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 , 关键是制度创新和长效机制的建设 。 过去农村保洁各扫门前雪 , 效果有限 。 而将城市环卫的成熟运作模式延伸到乡村 , 保洁力量集中管理 , 解决了农村环卫设施落后、保洁力量有限、管理松散的弊端 。 有的县区通过购买社会服务 , 大大提高了保洁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 李兰宏说 。
甘肃通过省、市、县三级统筹资金 , 在农村建成垃圾分类集中点 , 乡镇建成垃圾转运站 , 采用一体化处理模式 , 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的闭环 。 农村一些背街小巷 , 都定期有保洁员清理 。 各地涌现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卫生评比红黑榜等奖罚机制 , 保护环境逐渐成为村规民约 。
村民葛新主动报名参加庭院改造 , 政府配套4000元 , 自筹1.6万元 , 一家人用了多年的火炕、旱厕、灶台改成了电暖炕、水厕、节能灶 。 没条件安装水厕的地方 , 村里安装了三格式厕所 。 跟城里没啥两样 。 葛新笑着说 。
在甘南州碌曲县西仓乡贡去乎村 , 村民宫保扎西体会最深的是人畜分离和厕所、淋浴的使用,这让他感到自己真正融入了现代生活 。
环境卫生带来实实在在收益 , 让人们更加珍惜环境 。 这几年 , 甘南环境美了 , 家里靓了 , 游客纷至沓来 。 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升级 , 甘南群众由过去脱贫靠放牧 , 变为现在的旅游奔小康 。
在河西的张掖、武威等地 , 不少农村还充分挖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 将环境卫生治理和乡村文化旅游结合起来 , 打造了乡村驿站、酒坊、醋坊、茶肆等观光体验点 , 很多农户摇身一变 , 吃上了旅游饭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