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中医基础理论——心与小肠的病机

心的病机

消化疾病|中医基础理论——心与小肠的病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心主血脉 , 藏神;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的病变 , 对人体的影响都主要体现在血脉和神志上 。所以心的病机以血液运行失常和神志活动异常为主要特征 。
心气、心阳失调
心的阳气偏盛
【消化疾病|中医基础理论——心与小肠的病机】主要表现为心火亢盛和痰火扰心
心火亢盛:是心的阳热炽盛 , 心的功能亢盛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1、热盛伤津 , 会有口渴喜冷饮、小便灼热、大便干结等火热炽盛的一般特征;2、热扰心神 , 使心神失守 , 会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3、热盛动血 , 迫血妄行 , 会有脉洪数(脉洪大急速)和各种出血症状 。4、此外心开窍于舌 , 心火上炎会出现舌尖赤痛、口舌生疮等症状;5、与小肠相表里 , 心火下移会出现小便频、赤、涩、痛等症状 。
痰火扰心:是火热与痰浊结合扰乱心神 , 导致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 。除了有火热炽盛的表现外还有痰浊内盛的一般特征 , 痰易蒙蔽清窍会出现神志不清、烦躁不寐、狂躁、神昏谵语等神志错乱的表现 。
心的阳气偏衰
主要表现为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
心气虚:是心气不足 , 心的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有:1、心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 血行无力 , 会有脉细弱、面色苍白等全身气虚的一般特征;2、心气虚衰 , 血脉不充 , 血不养心使心神失守 , 会有心悸、精神萎靡、神疲等症状 。
心阳虚:是心阳不振 , 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除了有全身阳虚的虚寒征象外 , 主要表现有:1、血寒则凝 , 心血行不畅 , 会有心悸、胸闷、脉涩而无力等症状;严重的寒凝血瘀阻滞心脉 , 心血瘀阻会有心刺痛或闷痛、四肢厥冷、脉结代等;2、心神不足 , 与心气虚相比多了寒象 。
心气虚的主要表现是功能减退 , 心阳虚除了功能减退还有虚寒内生的表现 。心阳虚病情加重会导致心阳暴脱 , 表现为心的病理特征加亡阳症状 , 有四肢厥冷 , 面色苍白 , 口唇青紫 , 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 舌谈或紫暗 , 脉微欲绝等 。
心阴、心血失调
心的阴血失调主要表现为心血虚、心阴虚和心血瘀阻
心血虚:是心血亏虚 , 不能濡养心脏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1、心血不足 , 血脉空虚 , 头面官窍失于濡养 , 会有脉细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等全身血虚的一般特征;2、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 心血亏虚导致血不养心 , 会有心悸、失眠、多梦等心神失养的症状 。
心阴虚:是心阴亏损 , 虚热内扰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1、心阴不足不能制阳 , 导致虚热内生 , 会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渴咽干、面红舌红等阴虚内热的一般特征;阴虚内热 , 迫血行加速但血量不足 , 有脉细数的脉象 。2、心阴血不足 , 心神失养且热扰心神 , 所以在心血虚的心悸、失眠、多梦基础上还会有心烦的表现 。
心血虚的主要表现是血脉不充 , 组织器官和心神失于濡养;心阴虚除了失于濡养外还有阴虚不能制阳 , 虚热内生的表现 。
心血瘀阻:是心血郁阻不畅 , 心脉不通的病理变化 。心血瘀阻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寒凝 , 还可由气滞、痰浊、血瘀等引起 。血瘀必然气滞 , 遏制心阳 , 会有肢冷、心刺痛或闷痛、心悸等症状 。小肠的病机

消化疾病|中医基础理论——心与小肠的病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肠主液 , 功能是受盛、消化胃下传的水谷和泌别水谷的清浊 , 小肠以二便异常为主要病理表现 。
小肠实热:多因心火下移或脾胃湿热下注引起 。主要表现为:1、小肠主液 , 泌别清浊 , 送到膀胱的浊液有热且清浊不分 , 则小便赤涩、小便浑浊、尿灼痛等症状;2、小肠与心相表里 , 热邪扰心 , 则心烦不安、脉数;心火上炎舌窍 , 则口舌生疮;3、热伤血络 , 则尿中带血 , 热伤津液 , 则口渴 。分页标题
小肠虚寒:多因饮食不节或素体阳虚 , 寒邪侵犯小肠引起 。主要表现为:1、小肠阴寒内盛 , 则小腹冷痛、喜温喜按;2、小肠阳气虚衰 ,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减弱 , 水液下走肠道则肠鸣泄泻 , 水液下渗膀胱则小便频数清长 。
小肠气滞:多由脾肾阳虚、寒邪直中或情志内伤以致小肠气滞不通引起 。主要表现为小肠气机阻滞 , 小腹胀痛绞痛、隐囊胀坠冷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