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向左,轻松筹向右,两大筹款平台为何能估值超60亿?


水滴筹向左,轻松筹向右,两大筹款平台为何能估值超60亿?
文章图片
科技新知原创 , 作者:伊页 , 编辑:向阳
趋利避害是资本的本性 , 也是人类的本能 , 更是生物不断向高级演化的保证 。 而保险 , 则是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独有契约模式 , 伴随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 分摊风险减少损失 , 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中国古代的镖局 , 本质上就是现代保险行业的雏形 。 大多数人对其概念还停留在电视剧里押人运货、与山贼拼杀的印象当中 。
但实际上 , 镖局的商业模式是利用多数平安运达成功收取的保费 , 去抵消少数遭遇天灾人祸产生的赔付 。 所谓武功高强的镖师 , 只是减少赔付的手段 , 更多还是后人的想象 。
西方保险业则诞生于大航海时期 , 海盗和风暴作为商船贸易的两大天敌 , 让商人无计可施 , 只好采用共同分担海损的措施 , 还催生了英国1746年颁布的《海上保险法》 。
再往前追溯 , 这种利用时间或空间维度上的增量 , 来分摊低概率、大损失风险的理念 , 我国先哲孔子提出的“耕三余一”思想 , 和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征税救济天灾制度的记载 , 都有所体现 。
保险 , 其实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 , 而非国内近些年不规范的行业发展 , 给大众带来的“传销”形象 。

水滴筹向左,轻松筹向右,两大筹款平台为何能估值超60亿?
文章图片
我国保险行业曾经历过“短平快”的野蛮生长期 , 也因此在市场上留下低劣的口碑 , 在监管层面加强管理后 , 又进入缓慢增长的结构转型期 。
一系列原因导致在全球第二大的保险市场上 , 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在2020年只达到5% , 还不到英法等国的一半 。
“互联网+”模式的出现 , 完美击中了传统保险市场上用户的痛点 , 流程体验差、信息不对等、营销太生硬等顽疾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
然而 , 数年过去 , 只有与垂直业务相关的平台网站 , 在财险领域建树颇丰 , 如OTA平台的意外险、电商平台的货运险 , 以及车友社区的车险 。 健康险这一保险市场上的支柱险种 , 一直得不到突破 。
直到具有公益色彩的大病筹款社交平台出现 , 扭转了这一局面 。
2014年的轻松筹首创线上大病众筹模式 , 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亲友验证信息、社交传播筹款的创新路径 , 帮助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大病患者第一时间解决医疗资金问题 , 一度与彼时的拼多多、快手、趣头条并称“下沉市场四大天王” 。 目前全球用户已超6亿 , 且深度布局上下游健康产业 。

水滴筹向左,轻松筹向右,两大筹款平台为何能估值超60亿?
文章图片
两年之后 , 身披美团光环的水滴筹也应运而生 。 创始人沈鹏作为“美团10号员工” , 亲自操刀线下入口的流量争夺战 , 完美再现了当年鏖战糯米、拉手、聚划算的雄姿 。 据其他媒体得到的消息 , 水滴筹将于近日赴美IPO , 估值高达40亿美元 , 从时间点上看 , 最快水滴筹过年左右就能上市 。 而作为行业另一巨头的轻松筹 , 业内人士也给予了超20亿美元的估值 。 如果顺利的话 , 不久后 , 互保双雄将会师于纳斯达克 。
但随着“德云社弟子众筹病例造假”、“行业巨头员工医院斗殴”等恶性社会新闻的发酵 , 大病众筹商业模式的流量空间日趋见顶 。
一边是不计成本的入口厮杀 , 一边是公益与商业的艰难平衡 , 互联网+保险一度的希望之火何去何从 , 两大巨头在2021年 , 相继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
|公益背后是互联网+保险的金山
两家公司占据大病众筹平台领域的半壁江山 , 坐拥60亿美元的市场估值 , 不管是外界的看官 , 还是平台上参与过众筹的用户 , 都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
一直以来 , 对外打着公益旗号的大病众筹平台 , 在媒体上都是以慈善机构的形象示人 , 在水滴筹把手续费的行业标准拉低到0后 , 更让大众觉得这是在做赔本生意 , 好感顿生 。
其实 , 沈鹏在2019年舆论风暴后的采访中 , 就曾表露过心迹:“我们希望用商业的经营方式来解决大众的某些痛点或社会问题 , 并且要从中有合理的收入养活自己 。 ”
而这个商业经营的方式 , 就是2017年上线的水滴保险商城 。
早其一年推出轻松保的轻松集团也是同样的逻辑 , “大病筹款+会员互助+商业保险”的闭环模式 , 来自于互联网“流量入口+粘性留存+产品变现”的模型 。

水滴筹向左,轻松筹向右,两大筹款平台为何能估值超6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