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荒”( 三 )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做了个形象的类比:
“美国的很多技术在当时都很先进 。 但是电网50年就应该更新调整 , 美国现在电网已经干了60年 。 美国制造业也是一样 , 很多基础建设、基础能力建设始终没有更新、缺乏投入 。 ”
项立刚所说的更新 , 不仅仅是370亿投资基金就可以解决的 , 配套的产业链、数量充沛、素质合格的产业从业人员才是关键 。
这些 , 恰恰是当下 , 美国政府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
的困局该怎么破?
3.自缚
这样的局面 , 美国并不是第一次遇到 。 历史经验也许能给予一定启示 。
早在2011年 , 就发生过跟今天相似的故事 。 当时出现问题的 , 主要也是汽车行业 。 因为日本大地震 , 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破坏严重 。
为了应对 , 时任总统奥巴马第二年便把供应链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 当时他提出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基于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安全、高效和有弹性的全球供应链” 。
关键词是合作 。
3年之后 , 美国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 。
他的继任者特朗普一样重视供应链安全 , 但他的办法 , 是切断、封闭、制裁 。
不久之后 , 美国便陷入了深重的芯片危机 。
随着摩尔定律的失灵 , 美国的芯片性能提升已经进入瓶颈 。

美国“芯荒”
文章图片
▲摩尔定律:微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
其中更有“芯结” 。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 , 而芯片行业的设计、生产工艺完善又特别依赖市场需求驱动 。
现如今 , 美国的“芯荒”又岂止是缺少芯片?
CNN公开了一份数据 , 当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份额下降的同时 , 中国大陆的份额正在增长 , 如今两国份额已大致相当 , 均在12%左右 。

美国“芯荒”
文章图片
▲“我们的全球半导体生产份额从1990年的37%持续下降到现在的12% , ”CEO们在周四给拜登的信中这样说 。 专家们表示 , 在美国的全球芯片市场份额萎缩时 , 中国的份额增长到了现在的12%左右 。
是作茧自缚 , 还是开放合作 , 共渡难关?
历史已经给出过答案 。
拜登签署行政令第二天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作了回应:
在全球化时代 , 各国利益深度交融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 , 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
依然在四处求助 , 缓解“芯荒”的美国 , 对此 , 想必已经深有体会了吧 。
栏目主编:张武本文作者:玉渊谭天文字编辑:卢晓川题图来源:上观图编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