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忠义”李秀成:天京陷落时,忠王尽到了臣子本分

1859年底 , 李昭寿在江北投降胜保 , 李秀成处境非常被动 。 李昭寿 , 李秀成从两淮“捻军”挖掘过来的悍将 , 此时不但投降清朝 , 还引诱李秀成投降 , 这让洪秀全非常恼火 。 为防止李秀成投降 , 天王洪秀全不但扣押家属做人质 , 还封锁长江 , 不让他回京解释缘由 。 结果呢?李秀成坚守浦口 , 绝不投降清朝 , 洪秀全过意不去 , 便册封李秀成忠王千岁 , 寓意“万古忠义” 。
李秀成能封忠王千岁 , 直接原因是李昭寿“诱降” , 洪秀全为拉拢他而不得已为之 , 这点在《李秀成自述书》中有详细阐述 。 李秀成 , 在太平天国阵营中是一个受尽“委屈”的王爷 , 但他对得起“万古忠义”四字 。 1864年7月 , 湘军攻破天京 , 李秀成尽到了臣子本分 。

“万古忠义”李秀成:天京陷落时,忠王尽到了臣子本分
文章图片
1862年5月 , 曾国藩兵分三路进攻太平天国 。 其中 , 李鸿章率淮军进攻李秀成大本营江苏、上海;左宗棠率楚军进攻浙江 , 对付侍王李世贤;九帅曾国荃则率湘军“吉字营”进攻天京 , 摘取最后果实 。 从战略部署上看 , 曾国藩将重心放在天京战场 , 他希望曾国荃能成为“摘桃人” , 以此壮大曾氏家族势力 。
湘军全面进攻 , 太平天国有没有应对之策 , 打破困局呢?答案是否定的 , 洪秀全实行“封地制” , 册封2700位诸侯王 , 彼此之间互不统属 , 各自为政 , 只能被湘军各个击破 。 再则 , 湘军拥有水师优势 , 牢牢控制长江航道 , 太平军不是战斗中阵亡 , 就是被活活“困死” 。
正常情况下 , 只要太平天国没出现质的变化 , 想要打破湘军封锁线 , 概率几乎是零 。 换句话说 , 太平天国灭亡乃迟早的事 , 但李秀成依然坚守本分 , “知不可为而为之” , 的确是一条好汉 。

“万古忠义”李秀成:天京陷落时,忠王尽到了臣子本分
文章图片
局势异常严峻 , 天京注定守不住 , 但李秀成义无反顾 。 《天国志》记载:“初五日 , 秀成知城破在即 , 夜袭曾部先锋朱洪章大营未果 。 初六日午时 , 清军以火药轰塌城墙 , 破紫金山龙颈 , 一拥而入 , 太平军不能敌 , 将士多死之 。 ”这话究竟是啥意思呢?天京陷落前一天 , 李秀成还率兵主动出击 , 做最后一搏 。
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知 , 天京被围困两年多 , 城内粮草断绝 , 士兵都是靠食用洪秀全倡导的“甜露”也就是杂草度日 , 身体瘦弱不堪 。 天京陷落时 , 能够拿起武器战斗的太平军将士不足三千 。 此时 , 围攻天京的湘军接近十万 , 力量对比十分悬殊 。
即便如此 , 李秀成依然敢战斗 , 不放过任何求生机会 。 对李秀成而言 , 打破湘军包围 , 将幼天王洪天贵送出城 , 这是他臣子本分 。 为君王的安危 , 李秀成不顾一切 , 明知局势严峻 , 却从未放弃任何希望 , 这就是忠臣之本色 。

“万古忠义”李秀成:天京陷落时,忠王尽到了臣子本分
文章图片
1864年7月 , 湘军攻克天京 , 城内乱成一团 。 由于曾国藩、曾国荃放纵士兵烧杀抢掠 , 城内民众苦不堪言 , 天京如同人间地狱 。 那么 , 城池陷落后 , 李秀成是如何面对的 。 史载:“幼主并两幼弟奔朝门 , 抱秀成问计 。 秀成含泪别母 , 欲护幼主上清凉山暂避 。 ”意思是 , 大难临头时 , 李秀成忠孝不能两全 , 他含泪告别母亲 , 掩护幼天王突围而出 。
掩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 , 谈何容易 , 太平军能战斗的不足3000人 , 远不是湘军对手 。 困难 , 不是退缩的理由 , 李秀成率兵血战突围 , 并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 , 甘愿为君王断后 。 史载:“分之为二 , 让坐骑于幼主 , 令前队护之急走 , 自领后队以抗追兵 。 血战一昼夜 , 马不能行 , 与众相失 。 ”
危急时刻 , 李秀成将生存机会让给了君王 , 不愧是忠臣 。 要知道 , 凭借李秀成的人脉关系 , 只要他出了天京城 , 在外国朋友掩护下 , 保全性命没啥问题 。

“万古忠义”李秀成:天京陷落时,忠王尽到了臣子本分
文章图片
掩护君王撤退 , 李秀成被湘军围攻 。 血战一昼夜后 , 太平军损失殆尽 , 李秀成也跟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 独自一人 , 李秀成只好走到山上 , 暂时躲避湘军 , 然后寻找机会脱离天京 。 此时 , 闻知天京陷落 , 附近乡民都上山搜索 , 希望能捉拿到大人物 , 然后向湘军邀功请赏 。 史载:“方山之贫民知天京陷落 , 伏于山 , 思掩执天朝官兵取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