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亮|44年前他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自己却永远倒下了

长江日报5月10日讯60余年前 , 东西湖区吴家山南麓 , 一场防控血吸虫的人民战争在此打响 。 这场战役中 , 一位医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 而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 。 直到今天 , 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献身的精神 , 仍在百里湖乡广为流传 。
王永亮
解放初期 , 血吸虫病在我国南部及长江沿岸一带蔓延 , 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 东西湖属云梦古泽 , 垦区是血吸虫重疫区 , 民间称之为“大肚子病” 。
1958年6月 , 由原武汉军区后勤部按县团级的编制 , 抽调了辖属的57疗养院 , 161、151、195、193等陆军医院的部分复转军人和各类医护、技术服务人员 , 组建了农管局职工医院 , 医院选址在吴家山南麓 , 两山之间的一片空旷野地 。
刚刚从解放军第57疗养院转业的王永亮 , 来到东西湖 , 参与到血吸虫病的防治中 。 王永亮是河南省开封县朱仙镇王口村人 , 1949年参军 , 同年入中南军医医学院学习 , 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第57疗养院任外科军医 。 1955年授中尉军衔 , 1956年10月入党 。 1958年 , 他参加东西湖区第一所医院的创建工作 。
王永亮|44年前他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自己却永远倒下了文章插图
王永亮为患者实施手术 。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东西湖是重疫区 , 需要手术的病人非常多 , 最高纪录达到一天3例 , 平均每台手术4小时以上 , 按照现在的手术级别 , 这属于难度系数最高的四级手术范畴 。
作为外科医生 , 王永亮每天做得最多的手术 , 就是为血吸虫病患者进行脾脏切除手术 。 简陋的手术室里 , 每一次切除 , 都如履薄冰 。 在区医院的“飞机房”里 , 不到3年时间 , 王永亮就做了500多例巨脾切除术 , 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
原径河农场潘家嘴的李仁厚 , 因得了晚期血吸虫病 , 牛高马大的汉子被折磨得腹大如鼓 , 骨瘦如柴 , 几乎奄奄一息的他 , 经王永亮手术后才恢复了健康 。 随后他结了婚 , 有了伢 。
但王永亮的身体一直比较单薄 , 频繁且大量复杂的手术 , 使他处于一种长期超负荷的运行之中 , 也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 。 原副院长邹宝贵回忆:“我住在老王对门 , 经常半夜听到敲门声 , 而老王不论多么疲倦 , 总是一叫就应 , 披上衣服就出门 。 ”王永亮的夫人郭京美说:“老王工作总是很忙 , 常常整夜不回家 , 我和3个孩子都习惯了 , 只是很担心他的身体 , 总担心有一天他累倒了 。 ”
王永亮|44年前他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自己却永远倒下了文章插图
【王永亮|44年前他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自己却永远倒下了】王永亮为患者实施手术 。 图片由作者提供
1977年3月 , 王永亮肝部疼痛难忍已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 原打算做一次检查 , 可总抽不出时间 , 常常是吞服一把药片 , 仍然坚持工作 。
3月16日 , 一位重症病人被推进了手术室 , 在这之前 , 病人的家属曾找到王永亮 , 恳请由他主刀 。 王永亮带病上了手术台 , 4个小时过去了 , 助手们发现王主任拿着手术刀的手在微微颤抖 , 腊黄的脸上不断滚动着豆粒大的汗珠 , 手术室护士长和助手们劝他下台休息 , 他摇摇头谢绝了 , 请护士长帮他服了两片止痛药 , 喝了点糖盐水 , 硬是又坚持了7个小时做完了手术 。 这前后11个小时的手术 , 好象耗尽了他毕生最后的精力 , 在助手和护士们的搀扶下 , 他步履蹒跚地离开手术室 , 第二天就起不来了 。 医院赶快送他至同济医院抢救 , 裘法祖院士亲自主刀上了手术台 , 可是打开王永亮的腹腔一看 , 肝癌已到晚期 , 全身广泛转移 。 他惋惜道 , 现在确实太晚了 。
王永亮病重期间 , 看望他的职工群众川流不息 , 人们送来的食物、水果堆得像座小山 , 不少人四处打听、寻觅治疗肝癌的偏方、药物……1977年10月2日 , 王永亮同志过早地走完了他46年的人生旅程 。 在他的追悼会上 , 有人大声痛哭:“王主任是为我们累死的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 在王永亮等一批医务工作者前仆后继的工作下 , 东西湖区血吸虫病逐渐被消灭 。 人民增强了体质 , 促进了农工业生产 , 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
时至今日 , 血吸虫病几近销声匿迹 , “飞机楼”也早已成为历史 。 金北一路上矗立起协和东西湖医院新院区 , 王永亮的精神仍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医人砥砺前行 。
这是红色血统 , 这是围垦精神 , 这是需要传承的力量 。
(撰文: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李雪 东西湖区委宣传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