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各自的地盘好好的,康熙帝为何一定要撤三藩?

清廷入关时期 , 清朝军队为了对抗李自成的起义军和明朝的残余军队 , 就拉拢云南广东福建的三位镇守将军吴三桂 , 尚可喜和耿精忠一起对抗大明朝 。 从当时的战局来看 , 明朝气数已尽 , 农民起义军和清朝军队都在对抗明朝 。 从战争规模和军队数量以及他们的未来如何自处来看 , 三位将军归顺清朝是最明智的选择 , 所以顺势帮助清朝灭掉了明朝最后的残余力量 。
朝廷为了稳住西南的局势分别封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为异姓藩王世袭罔替镇守西南边疆 , 并由清朝发放物资军饷 , 这也算是花重金请的保镖 。 其实三位藩王和清朝的关系只是暂时相互利用 , 各取所需 , 这种只由一方承担代价的不平衡关系 , 注定了今后的刀兵相见 。 所以说能够长久的关系一定是在公平的前提下 , 不论万事万物失去了平衡 , 都会导致弱小的一方被强大的一方吞并 。

都在各自的地盘好好的,康熙帝为何一定要撤三藩?
文章图片
一、康熙皇帝的雄心霸业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 , 因为年幼暂时只能听政 , 由辅政大臣共同处理国家大事 , 直至十四岁开始亲政 。 从八岁到十四岁听朝政听了六年 , 康熙皇帝对海外的郑经 , 广东 , 云南 , 福建省份的三位藩王 , 沙俄的骚扰以及西北地区的蠢蠢欲动情况了然于胸 , 想要迫不及待的做出一番功绩 。
虽然是太平时期 , 但是清朝立足中原不久 , 小规模的民间抗争仍然时有发生 , 康熙皇帝深知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 , 不把国家内部的问题处理完 , 和外部开战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 。
清朝政府除了正常的军费开支 , 国内还有赈灾、修建河堤工程等都需要银两 , 相比之下三藩的负担是国家开支最大的一项 。 康熙皇帝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帝王 , 他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 每天他都一定会把国家所面临的的问题一一罗列 , 寻找解决的办法 , 就等着亲政后施展拳脚 。

都在各自的地盘好好的,康熙帝为何一定要撤三藩?
文章图片
二、大清朝高昂的开支
国家每年都有土地和人丁的税收 , 是很重要的收入来源 , 每年大概有八百到九百万两银子 , 但是仅平西王吴三桂一年就需要朝廷拨款九百多万两银子的开支 , 占比高达国家总收入的六成 , 也就是说举国上下忙活半年都是给吴三桂打工 。 有此一项 , 拖着国家的后腿导致国库空虚 , 对于何时能够平复外部威胁遥遥无期 , 这种失衡导致了撤藩势在必行 。
大清入关初期的时候 , 清朝有很能打仗的多尔衮坐镇 , 吴三桂等人并不敢有那么大的胆量 , 从顺治到康熙 , 一方面是康熙皇帝年幼 , 另一方面是当年三个藩王从拼杀的将军变成了狡猾的老油条 , 胃口也在随着欲望逐年增加 , 不断的积累扩张各自的势力 。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康熙皇帝并不是一般的皇帝 , 雄心 , 才干 , 要比他们想象中强很多 。

都在各自的地盘好好的,康熙帝为何一定要撤三藩?
文章图片
三、三藩势力错根复杂 , 过于强大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 , 如果有哪位臣子的势力过于强大威胁到国家 , 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是要及时消灭的 , 入关初期为了稳住西南省份的局势 , 大清朝给了三藩极大的权力 , 为了能腾出手消灭明朝残余的势力 , 对于三藩很多事都是半推半就 , 此消彼长导致这些地区的盐政、冶铁等 , 本应该有国家掌控的资源命脉不断失去控制力 , 包括很多关键官位的任免权 。
在康熙十二年的时候终于等来了一个时机 , 此时的康熙皇帝才刚十九岁 。 平南王尚可喜年老体衰 , 上奏皇帝请求归老辽东 , 康熙皇帝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 , 力排众议 , 准奏平南王尚可喜的申请 , 趁机令其撤藩 。
其他两个藩王不禁感觉到 , 自己苦心经营一辈子的地区 , 可能会被清朝随时夺走 , 违背了当初的承诺 , 为了试探康熙皇帝的真实意图 , 也跟着上奏请求撤藩 , 没想到这位年轻的皇帝迫不及待的批准了他们的撤藩请求 , 本以为皇帝年轻 , 三藩势力雄厚 , 为了国家稳定不敢轻易撤藩 , 失算的吴三桂一时骑虎难下 , 最终走上了起兵谋反的道路 。

都在各自的地盘好好的,康熙帝为何一定要撤三藩?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康熙早年听政时 , 就对吴三桂、耿精忠等三藩心存芥蒂 , 突然裁撤三藩看似顺水推舟的举动 , 实际上却是内心积压已久的爆发 。 我们从明清两朝的战争结果可以看出 , 三藩都是背叛大明的前朝旧臣 , 既然他们能看局势选择背叛大明朝 , 有朝一日当大清朝面对危机的时候 , 也能够轻易的背叛大清朝 , 种种因素三藩都是康熙皇帝的眼中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