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教育话题剧势必贩卖焦虑?不,导演陈昆晖有他的解法( 二 )


文章插图
这8位家长在教育背景上、家庭情况上、个人性格上、育儿理念上交集其实非常少,并且在贯彻各自的标签时颇为极致化。比如李宗翰饰演的顾家伟,标签鲜明得宛如浑身穿甲带刺。虽然极致化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但是因为剧中的极致化标签的总覆盖面够广,所以观众可以用8位家长的标签来拼出自己。比如笔者就觉得自己应该有45%的奚彬、30%的蒋博、20%的顾佳伟,以及5%的李翔。
导演|教育话题剧势必贩卖焦虑?不,导演陈昆晖有他的解法
文章插图
对戏剧冲突的溯源是一根根放上去的稻草谈到剧名的时候,陈昆晖导演曾表示《陪你一起长大》不仅要讲家长如何培养下一代,而且要讲他们自己如何生活。本剧在戏剧冲突的设计上,有很多都是成人生活里的经典架构。比如新月妈妈为了逼家长们站队,故意把新月的生日宴提前到了和奚望同一天举办。这个戏剧冲突的架构方式很传统,在成年人为主体的职场剧、权谋剧里并不罕见。只是当这个冲突架构在本剧育儿背景之上时,人们做出选择的出发点就显现出了不同。
导演|教育话题剧势必贩卖焦虑?不,导演陈昆晖有他的解法
文章插图
这些被逼站队的家长,权衡利弊的出发点都是自家孩子需要去新月妈妈办的优学沙龙。看,虽然决定矛盾走向的因素不同,但这种经典叙事是具备社会共鸣的。这就形成了话题的核。剧集抛出这种能引发话题的核,便会在社交媒体的土壤里发芽。纵观《陪你一起长大》,陈昆晖导演做了很多戏剧冲突的溯源工作。剧集里大多数冲突事件,虽然起点在四个孩子,但是很快都会引燃到家长身上。鉴于本剧4个孩子都只是幼儿园的年龄,个体意识较弱,因此真正把戏剧矛盾激化起来的,往往都是几个家长。本剧并不灌输焦虑,而是从这些“当局者迷”的父母的焦虑中,溯源出一些能让人反思的东西来。
导演|教育话题剧势必贩卖焦虑?不,导演陈昆晖有他的解法
文章插图
目的是溯源,而手段则是一根一根地给四个家庭加稻草。从剧集刚开始的几集里,观众很快就能看出四个家庭里都埋着“雷”——奚望妈妈对辅导孩子学业的后知后觉,新月爸爸在家庭里说一不二的做派,思远妈妈病急乱投医的迷茫,非凡妈妈争夺孩子抚养权的迫切。随后看似偶然发生的一件件事情,都或多或少地在给四个家庭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加稻草。一根又一根,从未停歇。观众跟着一直等,等着看究竟哪一根稻草会是引爆矛盾的最后一根。每个家庭在稻草加到一定的量后,都会有精彩的情感戏爆发。观众能看得出,其实这几位家长的很多焦虑,导火索来自于孩子,而真正的心结还是自己。资本的侵蚀再加上以讹传讹的扩散,家长不知不觉间把自己的攀比心、虚荣心、好胜心都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因为蒋思远扰乱上课秩序,思远妈妈在伟云优学沙龙和其他学生的妈妈展开了一场发泄式争吵。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她们争吵的地方,恰恰是绿植隔断出来的休闲区。
导演|教育话题剧势必贩卖焦虑?不,导演陈昆晖有他的解法
文章插图
还记得前几集里,奚望妈妈设计这个区域时的初衷吗?她希望像新月妈妈这样一直紧绷着神经的全职妈妈们,可以在孩子上课期间坐得舒服些,吃吃喝喝地放松下来。前后一照应,不免令人唏嘘。
导演|教育话题剧势必贩卖焦虑?不,导演陈昆晖有他的解法
文章插图
虽然已经追到了30集,但笔者对《陪你一起长大》的开篇镜头还记忆犹新。奚望在幼儿园里接力赛跑的镜头,和奚望妈妈追主任的奔跑镜头剪辑在了一起。虽然我们后来知道这两次奔跑并非同时发生,但是这样一组镜头剪辑,却非常直接地“预演”了这部剧。
导演|教育话题剧势必贩卖焦虑?不,导演陈昆晖有他的解法
文章插图
如何让孩子坦然、怎样让家长放心,在当下的中国是不存在完美答案的。人如果缺乏严密的思考,就会盲目地跟风。《陪你一起长大》选择把典型的话题集中地、极致地、不带说教地呈现出来,给观众提供了一个代入思考的良好契机。这,就是陈昆晖导演借助话题剧所实现的发散式现实主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