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1954年,河南为何要迁移省会,千年的开封为何敌不过数十年的郑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提起河南的省会 , 现在咱们都知道是郑州 , 然而郑州这座城市开始成为河南省的省会 , 其实也不过才六十多年的时间罢了 。
在这之前的千余年时光里 , 河南省省会的担当 , 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内 , 一直都是稳稳地落在开封 , 这座现今渐被世人所遗忘的古城身上 。
早在1951年 , 当河南省级领导机关决定 , 请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迁移省会之时 , 当时的郑州无论从工业、商业、农业哪个方面来看 , 基础设施薄弱的它 , 跟原省会开封都难以相提并论 , 甚至连一旁的洛阳都比不上 。
那么为何当时的决策者们 , 不惜耗费人力物力 , 非要坚持将省会由开封迁移到郑州去呢?
根据历史记载 , 当时的人们 , 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 , 地理环境因素 , 地上悬河——黄河制约了开封未来的发展前景 。开封地近汴水 , 相比关中、洛阳来讲 , 没有山河险要环绕 , 而五代、北宋的皇帝们当初之所以不顾四战之地的战略劣势 , 也要定都于此 , 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要借助京杭大运河的便利 , 支撑超大城市对物资、粮食的巨额需求 。
然而 , 人们享受这个位置便利的同时 , 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 , 那就是这里同时还靠近黄河 , 而对于古代时期黄河的特点 , 大家也都知道 , 行动(河道)不稳定、脾气很暴躁(经常泛滥) 。
北宋时期 , 这问题刚开始还没凸显出来 , 因为十二世纪之前 , 黄河主要泛滥的地方是华北大平原的北部 , 河道迁徙的起点在开封以北 , 对开封城影响不大 。
但自打金军南下侵宋 , 利用黄河南行 , 开了黄河夺淮的新局面之后 , 开封附近便成为了黄河迁徙的新起点 , 黄河水患便频频出现在开封地区 。
而随着后来周边河床的不断淤积 , 黄河渐渐形成高于城市的悬河局面 , 也让附近的老百姓们 , 整日生活得提心吊胆 。
每次黄河泛滥 , 百姓生灵涂炭的同时 , 当时的统治者们也一直在寻思 , 开封这地方 , 是不是该降低一下地位了 。
早在道光二十一年之时 , 道光帝其实就动过迁徙省会的念头 。
当年 , 开封北十五里的张湾黄河大堤决口 , 河南、安徽五府二十三县受灾 , 泛滥的大水 , 更是一直围困了开封城 , 长达八个月之久 。
百万生灵 , 困于泽国 , 面对如此危机的情况 , 道光帝给当时的河南巡抚牛鉴下旨 , 令其筹备迁徙省会事宜 , 然而 , 在当地士绅、官员的集体反对、呼吁之下 , 同时朝廷也顾忌迁徙耗费巨大 , 最终迁徙之事 , 不了了之 。
然而 , 地势低洼的开封 , 自始至终并没有摆脱水患的威胁 , 这就使得新中国在考虑河南地域发展之时 , 对于这个中原核心的不安定因素 , 充满了担忧 。
从自然条件来看 , 黄河制约着开封的发展前景 , 开封未来不如郑州 , 也成为了当时决策者们的一个共识 。
其次 , 作为河南省会的开封 , 当时的情况其实并不咋地1938年日军侵华之时 , 花园口决堤事件之后 , 黄河之水从花园口倾泻而下 , 在苏、豫、皖形成了一个大的沼泽区 , 也就是黄泛区 。
当时人们形容黄泛区里的情形:
九年黄泛 , 给中原地区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 其中就包括当时的重灾区开封 。
“百里不见炊烟起 , 唯有黄沙扑空来 , 无径荒草狐兔跑 , 泽国芦苇蛤蟆鸣 。 ”
1952年10月30日 , 毛主席来到开封 , 他健步走上了二十多米高的龙亭 , 手搭凉棚 , 极目眺望 , 看到了不远处的黄河大堤 。
- 柘城、虞城等等,河南这些名字里带“城”字的地方,为何扎堆出现
- 百官反对宋太祖从开封迁都到洛阳,但从地图上看洛阳更适合做国都
- 鲁国是如何一步步,从河南鲁山到山东曲阜的?这要从周公东征说起
- 吕布|河南出土吕布墓,陪葬的文物让人难以相信,世人才知被骗了1800年
- “开封有个包青天?”包拯家喻户晓 却少有人知合肥才是其故里
- 河南一农田坍塌,发现168座墓,考古专家大喜:还有6座皇帝墓
- 关羽首级葬在洛阳关林?世界三大关庙之一!河南这座名胜值得一去
- 河南挖出一块墓志铭,揭晓了水浒中的一位梁山好汉的真实身份
- 1954年,长江江水断流“消失”2小时,这是怎么回事?
- 老照片:几十年前的河南平顶山,感受昔日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