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日本提出用一斤米换我国的一斤沙,为何被周总理断然拒绝

1960年 , 中国进入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 因受到错误路线和思想的影响 , 又正好赶上三年严重自然灾害 , 苏联方面也与我国关系微妙 , 最终导致经济出现了急剧衰退 , 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缩水 , 老百姓食不果腹衣穿不暖 , 有些贫困地区甚至连基本温饱都难以解决 。
一时间新中国内忧外困 , 西方列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抓住机会对中国遏制打压 , 导致新生民主政权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 面临的形势非常险峻 。
而这时 , 与中国关系复杂的日本人却突然施以援助之手 , 提出可以用一斤大米换一斤沙子 , 却被周总理断然拒绝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60年,日本提出用一斤米换我国的一斤沙,为何被周总理断然拒绝
文章图片
其实 , 日本人提出用粮食换取的沙子并不是普通黄沙 , 而是位于湖南临江的江南大漠出产的尾砂 , 这种沙子原是矿区中将价值不大的矿渣或残次矿石进行粉碎 , 洗净后排出的沙子 , 基本上没有多大用处的废料 。
江南大漠占地数千亩 , 纵深50余米 , 储备近亿立方米的尾砂 , 4000人耗时将近50年 , 人工垒砌而成 , 是华中地区最夺目的沙漠奇观 , 在早晨和傍晚的太阳余晖下 , 沙滩银光闪闪 , 因此也被称之为“银沙滩” , 与天然形成的沙漠有着本质的区别 。
而最让人震惊的是 , 这样一座人工垒砌的庞然大物 , 其实从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开始建造 , 吃苦耐劳的中国人 , 甚至为此已经付出了两三代人的毕生心血 。
那为何我国要倾尽人力物力 , 做这种无用之举?还专门搞出了一个尾砂大沙漠呢?

1960年,日本提出用一斤米换我国的一斤沙,为何被周总理断然拒绝
文章图片
从1901年 , 地主方志盛在桃林地区发现了铅锌矿藏后 , 桃林地区就成为了采矿行业的集散地 , 热闹非凡 。
日军侵华时 , 又对该地区的铅锌矿藏进行了掠夺式的开采 , 然后源源不断地送回日本本土 。
新中国成立后 , 地质部门经过科学论证 , 发现桃岭地区矿藏的人工开凿开采程度 , 甚至还达不到万分之一 , 所以在1956年 , 桃林铅锌矿正式列入中国一五计划重点工程 , 至80年代初 , 已经达到了100万吨的年产量 , 冠盖亚洲 。
而伴随着桃林铅锌矿带动当地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 解决和处理废渣问题 , 也就成为了政府当务之急的主要问题 。
但因为当时新中国科技落后 , 科学家也找不到良好的处理方式 , 就只能建造一个专门的尾砂库用于囤积尾砂 , 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这里就形成了深达50米 , 绵延数公里的人工江南大沙漠 , 这是工业发展排放尾砂的无奈结果 。

1960年,日本提出用一斤米换我国的一斤沙,为何被周总理断然拒绝
文章图片
可一向非常精明的日本人 , 却为何对这种没有用的尾砂垂延三尺 , 甚至不惜提出用一斤大米换取一斤沙子的要求呢?
这是因为尾砂蕴藏着非常巨大的战略价值 , 是各种高科技产品的原材料 , 比如我国经常被西方发达国家卡脖子的芯片 , 核心原料是硅 , 而尾砂内部则含有相当纯度的二氧化硅 , 只要稍微一加工 , 就能够制作芯片 , 江南大漠的尾砂恰好就是制造超高芯片的绝佳原料 。
所以在上世纪60年代 , 当日本国内经济开始复苏 , 呈现高速发展趋势时 , 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平也随之暴涨 , 所以他们才盯上了被中国人视为废物的尾砂 。

1960年,日本提出用一斤米换我国的一斤沙,为何被周总理断然拒绝
文章图片
而且江南大漠的尾砂生产 , 实际上是经过我国两代甚至三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晶 , 才能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 , 所以这种资源已经算是不可再生资源 , 一旦消耗完毕 , 那就得再等50年的人工积累 。
中国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等待 , 所以这种尾砂或许对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 , 但对于国家宏观发展国力 , 却比黄金钻石都要更加珍贵 。
因此当周总理在听到日本方面的请求后 , 就想也不想的干脆拒绝了 , 导致日本人不劳而获的阴谋计划彻底破产 。

1960年,日本提出用一斤米换我国的一斤沙,为何被周总理断然拒绝
文章图片
而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周总理的战略眼光放得非常远 , 也早就看破了日本人的阴谋 , 正如他当年严词拒绝日本人那样:“现在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实力还很落后 ,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将来不行 , 等未来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去了 , 这种尾砂我们自己也能提炼 。 ”
当进入21世纪之后 , 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 我国工业科学发展 , 对于尾砂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 , 而这个最早成于半个世纪之前的江南大沙漠 , 因为富含尾砂不计其数 , 也即将变成我国在国际科技社会上力压群雄的特大杀器 。